图片说明

狂奔的小米慢停,雷军说其商业模式拉仇恨,真是这样吗?

精选自中国好案例

  曾经,依靠性价比,在饥饿营销的加持下小米仅用4年时间就做到了国内销量第一,就连拽到不行的iPhone,也只能俯首称臣。

  如今,浮华散尽,曾经的第一,如今已经恍如隔世。

  据资料显示,与此前连年三位数增长并迅速拿下450亿美元估值不同,2015年以后,小米明显慢了下来。根据小米公司资料,2012年-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296%、160%、226%和16.1%。

  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持续。根据IDC报告,2016年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920万部,市场份额9%,同比下降32%。华为以1660万部出货量摘得头筹,小米仅列第五。二季度,华为以1910万部的出货量稳居榜首,小米出货量为1050万部,同比下降38%,排名第四。

  似乎一切都在提醒着,那个高歌猛进的小米时代早已作古。

  不久前,霸道女总裁董明珠专访时谈及雷军,董明珠称,“雷军不好过其实我挺难受的。”

  董明珠回答称,其实他不好过我挺难受的,我不会因为他死掉了,我很轻松,我很快乐,我觉得不能这样去看。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感情在里面,只是我们在针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有自己的观点。我为什么认为雷军当时不行?就是因为他轻资产。很多人说董明珠注重制造是不行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观念上还是不一样的。

  董明珠表示,一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用重资产来支撑,我们都重轻资产,手机从哪里来?谁去做?因为我注重重资产,所以未来全世界的手机,可能都要到我这儿来做,让我帮忙做,因为我最注重质量了。

  在13日举行的2016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以他独特的演讲风格,引起现场阵阵爆笑和掌声。雷军表示,小米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引起了外界对小米的诸多误解,但他从创办小米起,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外界很难对小米有完整的了解,因此或多或少都对小米有误解。”雷军说,创办小米的6年里,外界对小米的误解多到了连他自己都懒得解释的地步。

  

  雷军说,外界对小米主要有两个误解。“大家都知道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但小米还做电视、充电宝、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插线板等20多种产品,小米不是一直说要专注吗?第二个误解就是,小米产品卖得多,不就是因为便宜吗?在大家的潜意识里,便宜无好货。”

  面对误解,雷军说,他做了20多年软件和互联网后,就想做一件大事情。“2010年时,我注意到,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产品价格高又很劣质。” 最终,雷军找到了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低下,“花在营销、店面、市场上的钱太多了,于是制造厂商拼命压缩成本,就使得产品设计和质量存在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雷军希望找到一种降低综合成本,并可以按接近成本价销售产品的模式。“第一就是专注,很长时间里,小米一年只做一个型号的手机;第二就是运用互联网方式,把市场、渠道、店面等进行重构,以此降低成本。”

  小米前三年时间,几乎没有市场费用,只利用互联网口碑营销,“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接近零,因此就可以按接近成本价的价格直接销售”。雷军调侃说,这种营销模式也被误解为“饥饿营销”。

  “我们非常感谢互联网,小米也是一个电商平台,但只卖自己的产品。”雷军说,与淘宝、京东等平台型电商不同,小米是互联网上的专卖店。

  

  不过,雷军也在现场透露,小米正在做一件“让我自己都感到意外的事情”,从今年2月份起,小米开始开设线下专卖店。“未来5年,将开1000家线下门店,每家店零售额达到1亿元。”

  雷军说,小米的商业模式就是“拉仇恨”,但由于小米产品的搅局,也促使同类产品的品质提升。“过去几年,小米给各行各业添了很多乱,但也给其他行业添了提升品质的动力。”雷军说,从做小米起,他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以下为雷军演讲全文: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企业家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刚刚热烈的掌声,谢谢!

  关于小米,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我呢就不做详细介绍了。但是由于小米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其实大家很难对小米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了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大家对小米或多或少的有很多误解。在创办小米6年的时间里,我跟很多人交流,我觉得大家对小米的误解多到了我自己都懒得解释。

  有时候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他们说“你为什么不去解释?”我说“假如小米真正成功的哪一天,其实不用解释,大家就理解了小米的创新性。”但后来我发现,连一些比较了解我的朋友也有一些误解的时候,我觉得这事就好象有点复杂了,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其实小米还做电视、笔记本电脑和空气净化器、充电宝、电扇、插线板,大概20多种产品,就会有很多了解我的朋友说“你不是说小米专注吗?你看你做20来种东西你专注吗?”这是第一种误解。

  第二种比较典型的误解是“你们小米卖的好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卖的便宜啊。”其实,在中国人潜意识里认为便宜无好货,说你们卖的这么便宜肯定东西不好,因此有一些朋友就苦口婆心劝我说“你要不要的贵一点?很多人不买2000块钱以下的手机,你要卖个四五千直接跟苹果三星比比价钱不就行了吗?”还有这样那样的误解其实很多的,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为什么做小米,包括我把小米的模式简化再简化,让大家理解我们在做什么,这样的话,也许对我们四川的企业家有所帮助。

  我们为什么做小米?

  做小米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做了将近20多年的软件和互联网之后,就在想“我还能不能做一件大一点的事。”我觉得做什么事大一点呢?在2010年的时候,其实我看到了一个现象,我觉得压力挺大的,中国是制造大国,我们制造了很多很多的产品,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商店买到了很多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这一点我们非常地自豪,我也觉得我们中国制造的能力也是世界一流。

  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是当你走到商店去看,我们国产的产品,拿起来就觉得很劣质,一看价格还贼贵,这我们就不理解了,我们拥有全球最好的制造能力,为什么我们的东西做的又差还卖的很贵?这就比较邪乎了,至少在2010年我做手机的时候,整个国产手机的实力和产品都有一些问题,不仅仅是手机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同样的问题。这中间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比如说在美国,花三四十美金就可以买一件非常好的衬衣,而在中国,说实话,没有一两千块钱你是很难买到一件好衬衣的。碰巧,我投资了一个公司,就是做衣服的。我知道做的最好的衬衣的成本也只需要一百多一点点。像这样的东西一到商场以后,就得卖个一两千、两三千,加价率是10倍、20倍甚至30倍。你说我买不起一千块钱以上的衬衣,我买五百块的,你注意五百块的衬衣极有可能成本在50块以内,最便宜的只需要20块人民币。

  当消费者只能买五百块钱衬衣的时候,我们的厂商就努力把成本做到50块以内,就是为了这一点,不断地在偷工减料,不是我们做不出好东西,而是这种模式决定了我们只能生产50块以内的衬衣。

  为什么美国的零售价30块美金的衬衣就很好呢?我认为我找到了中国制造业最难的问题,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效率低下。因为效率低下之后,我们为了把东西卖出去,我们花在市场,花在营销,花在渠道,花在店面,花在促销上的钱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整个制造业和品牌厂商就拼命压缩成本,原材料成本,制造过程中能不能减少工序,努力把产品成本做到最低。衬衣怎么减材料?挺简单的,你把衬衣做的短一点就可以了,把袖子做的短一点,大家别笑,我们国产的绝大部分衬衣,出去你挤地铁,手伸起来一抓手就露出来了,这样抠成本就导致产品和设计都有问题。

  美国为什么三四十块钱的衬衣就没有问题?是因为美国这个社会的效率比我们高很多,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找到了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秘诀,就是全方位的改善效率,能不能把钱,把绝大部分的钱花在产品本身上,而不是找一百万人像卖保险一样卖产品,或者卖保健品一样卖产品,这不是常态。怎么破解这个问题?

  我给我自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说我们能不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按制造成本价零售。这就是我提出的很高的要求和目标。我说科技产品不是奢侈品,我们怎么让科技产品国民价,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科技的乐趣,这其实是我做小米的初衷。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就在想,我怎么能用接近成本价格去销售,我怎么能把整个的综合成本做到最低,其实我用了很多的招,我只给他讲两个招:第一招专注。在很长时间里,小米一年只做一款手机,传统手机厂商一年做100个型号,这100个型号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的研发成本、库存、物流,所有的成本都挺高的。如果集中精力把一款产品做好,它的成本是最低的。

  昨天我跟我们长虹的领导交流时,他们也帮我们代工做空气净化器,我说小米每年做空气净化器一年只做一款,我们刚刚说的20多种产品每年基本上都只做一款,我们的专注是在这个品类上只做一两个型号,聚焦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样研发和运作成本最低。

  第二件事,我们能不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市场、营销、渠道、店面这些成本全部重构。我们怎么重构的呢?

  第一个,我们实验了一下,把市场费用全部干掉,我不是认为媒体没有价值,我认为小米是中国,我在为中国的商业做一些实验,我的第一个实验是把市场费用全部干掉,在小米前三年,其实是没有任何市场费用的。因为没有市场费用,我们成功地利用了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和新媒体营销,我们怎么让用户喜欢我们的产品,并且把这种喜欢传递给更多的人,基于口碑营销,我们在刚开始的三年里,市场成本接近零,接着是渠道成本,零售业成本,这些成本在传统商业里至少占30%到40%的营业成本。

  我们怎么做的呢?我说我们是前店后厂,自己家做了手机,开了一个小米网,直接就卖了,而且很长时间里实现了零库存,因为我们经常生产跟不上。当然也有一个很深的误解叫做“饥饿营销”,我记得我们是到去年5月份,产能才满足了需求,也就是说前三年我们的产能都严重不足。

  所以,这样我们的渠道成本是接近零的,营销成本也是接近零的,基于我们把这几个成本全部干掉之后,得以实现了接近成本价直接零售。所以,如果这款手机做出来的成本是两千,我们有定价两千,如果这个成本做出来五百块钱我们就定价五百,如果未来也许有手机成本三千我们就定价三千。

  我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极大限度地改善中国的商业,我们手机做好了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现在充电宝世界第一,手环世界第二,平衡车世界第一,空气净化器中国第一,我们在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的品类小米里有10几个,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的消费者需要好产品,中国社会呼唤着效率的革命,我觉得我们不能够一个产品卖的不好,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加更多的市场费用,我们觉得我们应该给渠道更大的让利,回过头想,我们怎么做出消费者需要的,真材实料的好产品,我们怎么用改善效率的方式,让用户买到超值的东西。作为一个消费者,大家买到绝大部分的产品,花的钱的绝大部分其实买的就是卖给你这个过程,而不是东西,不是商品。我认为中国社会现在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么一个问题,怎么提高效率。

  在整个效率改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非常感谢互联网,因为小米本身就是一个很大规模的电商平台。我们仅仅就卖小米品牌的几个单品,几十个SKU就做到了几百亿人民币的规模,在这一点上,很多人说小米是手机公司,其实我是这么分的,我觉得淘宝本身是购物中心为主的商业模式,京东是以超市为主的商业模式。

  其实小米网在互联网上是专卖店的模式,是一个专卖店或者叫做品牌电商,国庆兄刚刚介绍了电商的分类,因为我做电商做的也比较早,2005年做了卓越网,后来出售给了亚马逊就是亚马逊(中国),今天再做小米网的时候,是互联网上把小米网当做专卖店来开的,我认为未来这种“专卖店”会越来越多,建完“专卖店”后巨大的压力是什么?如果我只卖手机,我的客流量不足,就会进入死循环,我的客流量不足就得花很多的钱去买流量,这样不容易获得效率的提升,我是怎么改进的?

  我每获得一个用户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围绕这个用户用小米模式,给他提供更多电子消费品。”当他走进我这个地方,他所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买到,很多人就跟我说他们家是小米之家,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小米的,我认为这样做效率最高,因为手机是低频的,一两年才买一部,如果用巨大的投资做电商,这个生意是没有规模效应的,因为频度太低了。基于这一点原因,我们用小米模式开发了二三十个品类,每个品类一两个型号,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专卖店才真正有价值。

  所以,小米在创办之初,就是按照“专卖店”网上“专卖店”的模式设置商业模式的,在初期时,可能避免了大家在做电商过程中的很多痛苦和烦恼。反正我们是不怎么赔钱就干成了这么大规模的电商,这在中国其实也是一个创举。所以,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小米网的模式,就是小米既是手机公司,也是电商公司,其实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关于互联网的业务部分我就不介绍了。

  我在想,小米这个业务模式,是集大成的商业模式,它在每一个纬度看都有每一个纬度的风景,刚刚我讲电商。其实我还想跟大家讲一讲我们今天还干了一个很牛的事,刚刚大家都在抨击说传统渠道、线下渠道成本高。我最近在做线下渠道,我做出了连我都不敢相信的奇迹,我们从今年2月份开始开线下店,平均每个小米之家200多个平方,每一个单店的平均收入,今天200多平米的店,平均每个单店我们可以做到7000万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我们每一个平方米的销售额做到了25万人民币,中国做的最好的零售店的平效大概是1.2万块人民币,我们做到这个效率的20倍。

  也就是说,有机会开线下店也只需要百分之五六成本,我们做到这种平效之后,回过来定费用率,我说我们有没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的费用率,能不能做到6.5% 的费用率,就是年总部成本。

  如果可以做到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线下也可以做到像电商一样的效益,甚至不比垂直电商的费用率高。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亚马逊这么强大的基础上对考思克(音译)没有影响。互联网本身最重要的其实是怎么改善效率,所以很多年前,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说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技术,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思想,你怎么用一种先进的思想去重新回顾我们现有的业务,你会发现你的线下零售店也有机会干出电商的效益。

  在线下零售店还有很多电商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说看到东西,你可以试,你可以马上拿走,这是电商给不了的,如果可以把成本解决,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消费者会在这场效率革命里面大大地受益,小米一“搅和”各行各业的效率都会提升,产品会越来越好。

  一年前我做了一个插线板,我就觉得插线板每家每户都用,都做的很差,我想能不能用小米模式做一个插线板,发布了六个月之后,发现国内所有插线板的水平都提高了。我没有带PPT,因为我一讲PPT,大家就觉得我在帮小米的产品做广告,其实没有必要做广告。那些产品跟小米都长的一模一样,当然不能看细节,细节差距还很远。

  但是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这种联动效应,所以有时候我也跟同事开玩笑说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小米,为什么那么多负面报道?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拉仇恨的。你说人家插线板赚钱赚的好好的,30年没有变了,整个工艺都是30年以前的,赚钱赚的舒舒服服,你一搅和人家能不骂你吗?

  当然,我认为我办小米,反正就是做好了捱骂的打算来干的,也就是因为我们在手机行业搅和,今天整个国产手机的水平、质量、品质、设计大幅度地得以提升,价钱大幅度地得以降低,才推动了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所以这一点,这就是小米所做的工作。

  所以讲完小米所作的工作之后,大家不要劝我把小米卖的贵一点,我们就是心甘情愿地把小米卖的便宜一点。小米是我40岁之后创办的,40岁之前很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财务自由了,创办了金山软件上市了,牵头创办的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所以真正的衣食无忧之后又“退休”了几年,40岁办小米的时候,就是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这么干的时候,的的确确在过去的几年里,给各行各业添了很多“乱”,但是这种“添乱”对我们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对中国社会,真的会有巨大的推动力,反正我已经在几个行业里看到了,像充电宝,充电宝这个行业绝对的品质、性价比都做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所以我们大家买到的充电宝都好,不管是小米的还是别人的。这也就是我们做的一点点的工作。

  我们再回到电商主题,我认为电商是零售业的一种新业态,它最核心的特点是效率。它只需要4% 、5%的成本就可以搞定零售。但是回过来,我知道现场也有做连锁店的,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研究Costco的模式,能不能只用6.5%就搞定效率,如果可以搞定,那么不担心电商可以把你击跨,这样电商和零售店会长期并存,并且零售店其实还会是市场的主流。所以传统厂商大家真的不用焦虑,要真正焦虑的问题是怎么看透互联网的本质,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重塑自己的业务,怎么使自己的运作效率和电商抗衡。

  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实践,等我干到一千家店,我在未来的五年规划是干一千家店,目标是每个单店平均做到一亿人民币,如果干到了,小米之家本身就是中国一流的零售集团,而且要比拼世界级的效率。我们今天已经干到了每平米25万人民币的销售额,费用率现在在8%左右,我认为我们有机会干到我们的目标,它还需要时间优化。

  小米在零售业所作的创新,换一个时间再跟大家汇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我觉得不管是电商,还是线下的连锁店、零售店,本质上要改善效率,只有改善效率,中国的产品才会越来越好,中国的老百姓的购买需求才会极大地释放出来;

  第二个观点是,我认为我们中国有一流的制造能力,一流的设计和研发能力,我们现在消费者买到的产品不够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效率低下,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效率的改善,全过程的效率优化,我相信中国的产品会越来越好,中国的产品越来越好之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我相信会出现一大批公司,在世界的消费品牌里都可以立足。

  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谢谢大家!

  小米新经济学:狩猎者雷军的新战术

  来源:虫二

  人们印象中的小米已然分裂,一年多前,它还享受着竞争对手怨毒的目光,如今却在变调的媒体合唱中饱受煎熬,各路人士如过江之鲫,纷纷不揣冒昧,献计献策。

  但专家太多,雷军不够用了!

  小米为何成众矢之的?

  围绕小米的口水甚多,无非是黎万强之后营销力衰退;品类扩张太快,秒变百货公司;不够专注,产品创新乏力;但真正让草根智囊团不悦的,还是开出的临床诊断书,小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自不免五内俱焚。

  1、小米为什么不收缩战线?

  塞万提斯说“乘着顺风,就该扯篷”,小米在成为发烧偶像后稀释资源去支持产品线扩张,用新国货定位跨业复制爆品有其战略必然性,也有承托估值的必要性。雷军不为外间浮议所惑,说明了他的战略定力。如诸葛亮六出祁山,能用蜀中富厚以争天下,足可成王定霸;如恃险坐守,则险不足恃,必致败亡。

  试想,如果小米固步自封,以今天华为消费者BG的快速崛起和其他国产手机的咄咄逼人,战略回旋空间只会更小。雷军去年确实说过,以后只做五大品类,但那是指小米自身而言,并不是指小米生态链公司,现在无论是臧否小米的战略还是战术层面的微操,都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2、为什么不抢攻高端产品?

  在华为产品线不断丰富,OPPO等国产手机日益高端化的今天,小米固守双品牌,尤其是727再发红米新品,令很多人不解,看来余承东讥诮“屌丝品牌转去做高大上行不通”,雷军并不受激,从红米Pro上攻小米5的价格区间以及一次用足3个代言人,可看出红米早定下了打造国货精品,覆盖更多用户,并与小米品牌形成区隔的决心,也符合雷军此前坚持的Costco低毛利率的盈利模式。

  死抠成本+精选商品的Costco用了15年让消费者接受,接着赚走美国中产一半的钱,红米从年轻人手机转化为国民旗舰,目标同样如此。

  3、投了那么多公司,生态何时成型?

  小米参投了220家公司,包括55家创业公司,其中29家从零孵化,20家发布过产品,7家年入过亿,4家成为年入10亿的独角兽,但小米生态为什么没有想象中强势?

  对雷军来说,已有8500人的小米如果用传统方法主导生态扩张,很容易让体系失控,雷军从老板异化为投资人,把创业公司捆绑成模块化的集合体,方便扁平化管理,当然是高效的选择。但邦联化生态链的不足是掌控力,加上产品线无限延伸,四面树敌,处处攻讦,平台生态要凝聚“洪荒之力”,促成化学反应还需要时间。

  所以,小米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产品层面,而是它赖以成功的营销加持的先发之利正被一众国内厂商蚕食,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化,市场更加细分,小米的优势“日中而昃,月满盈亏”是正常现象,旗舰产品小米5持续跳票,延宕半年才告问世,而对手的新品发布愈加密集,加以舆论的呱噪,小米不免承压,所以才有年末发布会上雷军的动情。

  被各种目标驱使的小米在2015年舍命狂奔,但用雷军的话说,“我们的动作变形了,每个人脸上都一点一点失去了笑容”,小米赖以制胜的搏命四式—以粉丝口碑推高品牌力,去中间环节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用投资主导平台建设,轻资产快速反应弥补产业链短板,都已经或正在被别人偷师。

  从去年开始,雷军一面吐槽友商为出货量正名,一面亲自挂帅产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表明小米新经济学的主旨仍是动用一切力量守护高品质、高效率的品牌内涵。

  多年高速狂奔的小米终于要停下来“聚焦、补课和探索”了,在年会上自言有了“心魔”且一点都不OK的雷军,要引领小米加步枪的公司正规化了。

  小米新经济学的核心是产能和渠道

  雷军第一个动手的是供应链。在小米只有手机单品的时候,供应链对出货量的反抑制并不明显,对品牌的伤害也不大,甚至还能与营销互动,推升神秘感。但随着移动生态快速上量,体系内外的供应商暴增,小米的整合能力就显出不足,特别是红米在1.1亿用户基础上再做增量,意味着不但要在年轻人中霸屏,还要进入原来没有触达的群体。

  在联合创始人周光平转任首席科学家后,亲自上阵的雷军不惜远赴三星整合供应链,产能困境终于有所缓解。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此前在微博上透露,6月份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694万台。手机联盟秘书长老杳也爆料,小米Q2每月出货都在600万台左右,部分版本的小米5已经敞开供应。

  小米变革的另一个支点是零售模式,线下的小米之家截止6月底已经开了27家,2016年的目标是50家,明年则要做到200家,说明包装品牌、提升溢价已是小米的既定战略,而且雷军顶着较低毛利率如何Cover线下成本的质疑,继续给渠道赋能。

  红米Pro从原来的去中间环节转向全渠道化,苏宁、国美、迪信通、乐语等2149家零售店与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同步开放购买,一向被排斥的运营商也进入了小米渠道,6月联通定制版小米3X发布,进入联通20多万个销售网点。

  从红米Pro力拼产能再到魅族E上市后备货50万台可以看出,中国智能手机发布时赚眼球,上市后买不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加速升级硬件武库

  小米的平台生态已很丰富,大部分产品在品牌光环下活得不错,但不可能每款都是爆品,且联网设备数量不如预期,显示生态聚合尚需时日,小米步华为之后发布笔电,很多人以为是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正好佐证了雷军加速贯彻既定战略的决心。

  移动时代Pc的功能正在变异,与手机功能重叠的产品面临淘汰,生存下来的必须创造专业或特定场景下的不可替代性,比如轻便的超级本和高性能的台式机,这是苹果的惯伎,也是小米的方向。假如未来小米出现类似iPad+Macbook+iMac的产品组合千万不要奇怪。

  小米和华为之所以进军看似日薄西山的PC行业,是因为市场增量虽然缩减,但绝对出货量仍然可观,技术上比手机门槛更低,配套成熟,只要有品牌优势,拼颜值也可以快速上量;加上与小米手机共享的云服务以及手环解锁,小米笔记本Air足可为未来智能家居的多屏互动撑场。小米的心态也已转变,不再苛求每款皆为爆品,而是追求以量变换质变,类似笔电这样的新品,未来可能会层出不穷。

  但小米生态能否成为Costco那样以会员费换毛利率的自带情怀的高效商业平台,进而实现不靠硬件盈利的夙愿,还有很多变数。

  从出货转向生态之争

  近年来,智能手机缺乏重大创新,用户的尝鲜成本降低,审美疲劳却在加剧,强如苹果和三星份额都在流失,小米当然也不例外,但在存量市场,小米仍有先发优势。

  按腾讯2015年Q1移动数据报告,安卓手机屏幕分比率排行,小米仍以19.3%领先华为的9.5%和OPPO的7.9%,友盟今年7月的安卓活跃设备前十排名中,小米+红米仍然独占七席,Talkingdata的7月移动设备覆盖率也显示小米以11.66%力压华为的10.52%,这种联网设备的存量优势才是小米的最大支柱,关键是如何运用。

  很多人认为小米正在失去小镇青年这个群体,且不管中国的小镇里还有没有青年(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一二线城市),这个担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小米必须确保在存量市场中的代际优势,即红米和小米仍将是用户的换机首选。

  根据红米此前的用户画像,分布最多的年龄段依次是22-29,0-21岁和30-39岁,以学生和上班族为主,他们的收入处于上升通道,热衷超前消费,所以红米试图用双刘(刘诗诗和刘昊然)组合巩固品牌形象,再由吴秀波上攻商务增量市场。

  另一方面红米品牌内涵的提升以及定价区间的上移,必须推动小米品牌的高端化,持续缺席3000元以上旗舰机的情况肯定会改观。前度刘郎今又来的黎万强已经透露,小米下半年会发布高价产品,他还强调,“就算小米手机卖三四千,也会保证有万元的品质,这是小米的价值观”。果真如此,这对口碑定位相对固化的小米倒是个挑战。

  所以未来的小米是双线作战,一方面用层出不穷的新品强攻增量市场,另一方面运用内容等诸多手段创造存量联网设备的应用空间,只要在这个关键指标上压倒竞品,小米生态仍然有率先成熟的机会。

  开辟第二战场

  王川说“现在的小米只是冰山一角”,说明雷军仍然有计划的开辟着一些新战场。

  譬如年初成立的探索实验室,第一款产品就是投石问路的玩具版VR盒子,虽然小米是谷歌首批合作伙伴,但新品并不支持谷歌的Daydream平台,也不适合玩VR游戏而更适合用来看全景视频,小米之所以抢先发布这种不太成熟的产品,显然是想在VR量产时代到来前快速占位,利用手机用户的存量资源,打造VR APP内容平台,类似的小玩艺儿或是其他的黑科技肯定是小米探索实验室的方向。

  小米全球化两年,91%的销量仍来自国内,这源于国内外市场格局的不同。印度手机的电商出货量仍低于10%,这让小米一边不得不依赖线下的合作伙伴,一边还得拼命开拓线上渠道,小米的销量和利润因此受到影响并不奇怪。雨果·巴拉一边强调印度的线上手机销量已经提升到30%,一边又宣称小米更关注设备的激活而非出货量,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小米在印度、印尼、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发力还需时日。

  小米在发达国家的试水力度不如华为,主要是华为有多年B端市场的经验和渠道托底,且小米在专利层面受到制约,但小米在软件和应用上也有优势,手环、电源和耳机在英、法、德就卖得不错。另外发达经济体的运营商都比较强势,掌握话语权,不论小米还是华为在谈判、验证、测试和入网等诸多环节都面临考验。

  雷军此前在内部誓师大会上已经发出二次创业的号召,说明小米正在调动全部势能应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商业模式的重塑,而只是对高性价比产品、享受科技乐趣,完善移动生态初衷的坚守。

  最近一年来雷军在外界挑剔的目光中很不OK,副总裁王川甚至在分答上纠结小米用户到底是不是屌丝,其实手机经济学无分新旧,只要牵住顾客的手,闭着眼也不会迷路。

  互联网商业观察ID:wwwhygc

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商业自媒体,持续关注互联网行业创新性商业变革,深度解读互联网公司背后的商业逻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商务合作

微信:cyzqx2013 QQ:1493593137

business.sohu.com true 互联网商业观察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15/n470369552.shtml report 17185 精选自中国好案例曾经,依靠性价比,在饥饿营销的加持下小米仅用4年时间就做到了国内销量第一,就连拽到不行的iPhone,也只能俯首称臣。如今,浮华散尽,曾经的第一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