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走上精准扶贫“摆渡”之路的他们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刘 宝 实习记者 蔡 瑜

  日前,第五届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记者了解到,此次慈展会以“以法兴善、助力脱贫”为主题搭建平台,专设“扶贫济困”专区,集中展示了社会力量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先进经验和主要成果。官方数据显示,在开幕式上有5个慈善项目成功签约,总计1亿元,这笔善款将直接用于“精准扶贫”项目。

  精准扶贫在于扶人,也需要扶人的人。据悉,2016年5月,深圳市共派出500余名领导干部,前往广东省各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这批从深圳去河源的干部大都是年轻人。”深圳市直属机关团工委副书记王映彬就是担负重任者之一,曾经参与第一届慈展会组织活动的他,今年专门回慈展会看看。谈及当时接到任务时的光景,时年33岁的他告诉记者,自己那时仍有满腔理想:“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工作了几年的人,都觉得去做这个事情很锻炼人,而年轻人本身是想做点事情的。”

  “在过去,很多贫困村和居民,得到资金的扶助后,钱没有花到位,其实是需要人才去做这个衔接的,实现贫困地区和外界资源的一个对接,我们主要担当的就是这么一个作用。”王映彬感叹,在他们扶贫工作者的心中,始终夹杂“摸着石头过河”的雄心壮志与忐忑不安,他们从善如流,扮演着 “摆渡人”的角色,不让贫困户在现代化进程中掉队,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作出个人的牺牲。

  精准扶贫,需要那些“摆渡人”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规划对农村扶贫工作设立了相应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据悉,在长期的粗放扶贫工作中,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具体的落地工作中,谁是贫困居民、贫困的实际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地帮扶等,都存在不明确性。2016年10月17日,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目前已使7亿多人脱贫,但是截至2015年,我国仍有5575万人没有脱贫。因此,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精准地做好“一对一”扶贫是必然选择。

  会场上,记者遇到了王映彬等一干精准扶贫的“摆渡人”。面对记者,他们要说得很多。

  王映彬任广东省东源县蓝口镇铁场埔村工作队队长,同时挂职东源工作组,他所在的扶贫工作小组共四人。王映彬将自己的工

  作分为三大块,一是贫困户的脱贫,重点和难点是产业扶贫;二是农村基础建设,保障民生;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上任的5个月以来,他们经过摸底和排查,走访20几个村,从对帮扶村的情况一无所知到逐步走向精准扶贫的正轨,其中的艰难恐怕只有扶贫干部自己最为清楚。曾任职于深圳市民政局的王映彬,参与了第一届慈展会的活动组织,“这次(第五届慈展会)回来看看,一方面是个人对公益感兴趣,回来转一转,另一方面是看看能否给村里找到相应的扶贫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毕业生付海霞,是由深圳团市委引进的公益组织“黑土麦田”中的一员,“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精准扶贫新模式下,自9月初起在河源市和平县三乐村做产业扶贫工作。和王映彬一样,她在慈展会现场四处“转悠”,想把个人力量发挥到最大:“我们这个公益组织主要在北京那边,资源太远了,所以我们要扶贫,除了深圳市团市委会给予很大的帮助提供一些资源,可能更多得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公益上的资源。”付海霞在展会上不时寻找和残疾人相关的慈善机构,因为村里有两位脑瘫患儿,她希望能为他们多寻求一些帮助,尽管这并不是她现今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村本来有一整套的发展计划,但是目前看来,还是先用好扶贫资金,种植百香果。”听到王映彬向记者介绍自己的驻村扶贫工作,付海霞颇为兴奋地介绍起自己驻村半个月的调研成果。“还养东西不?”王映彬问付海霞,又继续问道:“你们养羊不?”在现代化展会上听到这样的提问,场面显得颇为有趣。慈展会上碰巧相遇的两人,想要多了解对方驻村的情况,同时也多学习一点经验,这份热情,无关钱财,有关理想和志向。

  精准识贫,“形象工程”要不得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识贫”,精准识别才能做到“一对一”帮扶,帮助每个贫困户“脱帽”。2016年5月25日,广东省扶贫办举办新时期精准扶贫培训班,以电话电视会议形式对全省1.2万余名扶贫干部开展精准识别培训。扶贫办负责人特别强调,不能单纯以收入作为贫困户的唯一识别标准,还应考虑支出,重视考察贫困户的吃、穿、住以及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情况。

  王映彬等驻村干部是逐户走访农户,做好核定工作,通过程序摸底看他们的收支情况。年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是广东省评定贫困户的硬指标,其实如果一个5口人家庭中有成员在外务工,即使月收入为2000元,年工资性均收入也有2.4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便极有可能超过了广东省定的标准线,而在入户摸查的过程中,则不可以仅凭个人年收入来敲定贫困户,王映彬称:“我们是有规定和标准的,要综合考虑收入和支出,除了收入还要全面核查农户房屋、疾病、劳动力和教育等情况,并按照规定程序认定为贫困户。”王映彬告诉记者。

  在贫困人口识别方面,国务院扶贫办设计了村民申请、村里评议公示、乡里审核再公示、县里审核最后公告的识别程序,只要严格按程序操作,贫困人口、贫困村完全可以做到精准识别。而在精准识贫工作中,更为关键的是识别贫困的真正原因,这就需要帮扶干部更用心地深入贫困户的生活。贫困户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缺乏劳动力、有的缺乏技能、有的缺资金等等,要分析致贫原因,根据具体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王映彬提到,在基础建设中,会看到城市与乡村本质上存在的矛盾凸显,比如已经建好的图书馆,可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实际上看书的人并不多,显然智力扶贫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文化广场的选址成了王映彬面临的难题,因为村里都是散户,必须选择最恰当的地方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如果重新开辟一块地,离村民都远,那就失去意义了。

  扶贫相关人士称,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

  产业扶贫,坚持“摆渡”

  在慈展会的“扶贫济困”专区,记者看到不少以“万企帮万村”的产业项目,贫困村依靠自身天然的地理环境和优质资源,不论是果蔬、蚕丝、茶叶等天然农产品的种植,还是猪、羊等牲口的养殖,都能够在企业的帮扶下,如提供种苗、传授种(养)殖技术、拓展销路等,搭建起良好的产业化链条。然而,若出现产业扶贫工作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则会导致产能过剩,因此搭建人的扶贫决策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出方。

  “所有的国家政策落地,必须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假如有人认识不一致,或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难做。”王映彬在工作中总结了扶贫的经验,他认为扶贫要依靠三个方面:其一,依靠河源县的干部和群众,其二,要靠“大后方”,也就是他所在的扶贫单位,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其三,依靠本村的山山水水,需要因村制宜,“如果其他村种什么,你也跟着种,那最后不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他说。

  “我们认为,一个村的生态会改变,不是一人给多少钱,是一个村有自己的产业,契合村发展的产业,能慢慢地改变村的生态,这才是最关键的,要不然我们走了以后还是一样,不仅要有方法,而且要把实在的事情带进来。”产业扶贫是能否真正帮助贫困户“从根底脱贫”的关键所在,王映彬认为,对于众多从城镇因村派去扶贫的干部而言,因不是学经济或者管理企业出身的,所以最难攻破的是产业扶贫,他们所能做的,除了帮助资金落地用在实处,主要是看看这个村有什么优势。

  王映彬在几个月的驻村过程中,经实地考察发现,铁场埔村以山地为主,有天然的养殖条件,于是准备集体养羊,养得不多的话,他认为销路是不愁的。他向记者说起农户养羊的产业:“我们村里养羊的项目,一个是利用了村里的山地,另外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一个人可以养很多只,如果农民想养,我们会给一些种羊、补贴啊、技术之类的,带动农民一起养,项目养的利润可以返回贫困户。”深圳市距离该村仅3个半小时路程,而现在盛行的农家乐也在他思考、建设的范畴之内。

  提及这一计划产业,王映彬心里也有不少担忧:“一个镇有镇的产业,一个村有没有可能有自己的产业?整个大的市场经济形势不太好,你说要找一个好的契合点,不太好找,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精准扶贫”的策略制定中,人的因素决定了产业的成败,而产业和资金到位,扶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是扶贫工作者的共识。

  据悉,未来3年,东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目标是:以2015年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以下的全县相对贫困户10996户32307人和省认定的50个相对贫困村为主要帮扶对象,到2016年底,9520个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12694个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底,9520个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部相对贫困村实现摘帽。

  面对扶贫专项资金下发延时、工作进程中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王映彬称压力较大,扶贫工作的考核能否完成也是未知数。但是,作为“摆渡人”的王映彬并不害怕压力。即使精准扶贫的“摆渡”之路步步维艰,也应坚持胸中的理想之火不灭。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情怀了。

business.sohu.com true 中国经济导报社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28/n471644878.shtml report 468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刘宝实习记者蔡瑜日前,第五届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记者了解到,此次慈展会以“以法兴善、助力脱贫”为主题搭建平台,专设“扶贫济困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