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熊锦秋:上市公司募资买理财产品不宜提倡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证券时报
  • 手机看新闻

  熊锦秋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63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共计涉及理财产品个数达到6540个,累计认购金额已超5400亿元,有些上市公司一边定增募资、一边买理财。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以及募集资金使用政策,防止上市公司浪费宝贵资源。

  2012年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其中规定上市公司“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当然投资的产品须符合“安全性高”等条件。也即按此规定,闲置募集资金可用来购买理财产品;而在该《指引》发布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能使用募集资金。

  但问题也由此引发,募集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口子放开后,这方面的案例越来越多,用于理财的资金占募投资金总额比例也越来越高,有些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甚至成为主业,今年以来共有5家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另外有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主要就靠理财产品收益。

  既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为什么当初还募集那么多资金?股民投资股票,是想获得比银行存款、银行理财更高的收益,上市公司大笔募集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甚至主要利润就靠理财产品,那投资者还买股票干什么,自己直接买理财产品不就得了。

  目前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这是制约社会上一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上市公司从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不用还本付息,本应利用这个绝对优势尽快将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财富回报股民,上市公司却将宝贵资本购买理财产品,是对资本资源的巨大浪费,是脱实向虚,对此必须严格规范。

  产生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当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制度还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据统计,今年前9月A股IPO融资金额为770亿元,而定向增发(现金)融资金额为9177亿元;监管部门对IPO严格把关,对再融资却几乎不设门槛、亏损问题企业均可定向增发,有些上市公司与增发对象私下约定、相互捧场,A股市场再融资金额现狂飙之势。另一方面,闲置募集资金可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口子一打开,上市公司以募投项目的名义圈到大笔资金,然后以市场形势不好等托辞减少募投项目投入、甚至放弃募投项目,转而大笔购买理财产品,由此董监高就可躺在床上睡大觉、坐等收益到账。

  为此,证券市场要提倡资本节约理念。不仅证券市场的企业需要资本支持,社会上其他企业同样需要资本支持,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好项目、或者不能很好使用资本,那么理当让这些资本到其他领域找机会,监管部门应进一步严格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提高再融资门槛,同时堵上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个口子。

  要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上市公司不仅不宜用募集资金买理财产品,而且如果账上闲钱多,没有好的投资方向,也应通过分红或回购的方式,将这些资金回馈到股民手中,让股民自己选择更好的投资方向。上市公司不要担心将来有好项目需要用钱时不好找钱,只要上市公司树立对股民负责、丰厚回报股民的形象,到时投资者自然会争相参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当然,监管部门需为此简化再融资审核流程,简化上市公司回购流程等,大力提高市场效率。

  要建立现金资产公司退市制度。香港《上市规则》规定,现金资产公司(指全部或大部分资产为现金的公司)并不适合上市,需要停牌,其复牌申请将被视为新上市申请处理。A股市场也理应建立类似退市制度,对于主要资产为现金(或相当于现金的证券)的公司,则需停牌退市,若要上市需重走IPO上市通道,由此可逼迫上市公司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而非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或者趴在账上晒太阳。

  (作者系资本市场研究人士)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31/n471820503.shtml report 1593 熊锦秋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63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共计涉及理财产品个数达到6540个,累计认购金额已超5400亿元,有些上市公司一边定增募资、
(责任编辑:郭儒逸 UF02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