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25岁她环游世界做牛叉报道,转身嫁给富豪管理企业拿专利 |【经纬低调出品】

经纬创投mp 阅读(0) 评论()

  和所有以梦为马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海子

  人生中总是有许多时候,许多人、乃至你自己都会告诉你这件事你不适合做 /不能做 / 没法做……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时势,可能是成见,还有可能是你的性别。19 世纪的美国女性远没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别说像希拉里一样竞选总统,大多数女性甚至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今天我们想聊的就是一位,在“世界都说你不可以”的时候,身体力行证明“我可以”的女性。

  她叫娜丽·布莱,她敢于打破无数的不可能,她曾是普利策手下的得力干将,首创了隐秘调查法,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暗访;她也是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性,用 72 天的时间,走过 24899 英里;同时她还是富豪的妻子,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位发明家。

  她不仅仅写新闻,还把自己活成了新闻。

  127 年前的 11 月,她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所以我们选择今天把她的故事分享出来,希望在你也“认为自己不可以”的时候,给你一些勇气和激励。以下,Enjoy:

  1

“孤独的孤女”

拒绝偏见,女孩也有意见

  

  娜丽·布莱(Nellie Bly),是伊丽莎白·简·科克伦(Elizabeth Jane Cochran)的笔名。1864 年,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伦的米尔斯小镇(Cochran's Mills)。

  她的父亲曾是当地著名的地主和法官,也是小镇的重要创始人,布莱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直到父亲去世。

  母亲带着她和哥哥们改嫁,但没想到的是继父的脾气非常糟糕——酗酒、家暴,还常常拿枪指着布莱妈妈和哥哥的头。忍无可忍的母亲选择离婚。

  在 19 世纪的美国,离婚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年幼的布莱大胆地在法庭上指责继父所有的暴力行为,帮助母亲顺利离异。但随后,这个二度破碎的家庭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布莱不得不中途辍学。

  布莱16岁的时候,和母亲搬到了工业城市匹兹堡,希望找个好工作。也是在这里,布莱意外地开启了自己的新闻人生。

  1885 年,匹兹堡《快报》在专栏中刊登讨论“女人能做什么”的社论,这是一篇颇带有引导性的文章,在当时的美国,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女性只要待在家里,等着男性来娶她们就好了,如果女孩儿嫁不出去,就只能当佣人和女管家了。

  19 世纪中期以来,女权运动得到发展,布莱就是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布莱对这篇报道十分愤怒,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报纸,驳斥其中“女性不该外出工作的观点”,她写道:“国家正在把一半人民的聪明、智慧、勤劳白白浪费,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信末署名“孤独的孤女”,这是布莱的第一个笔名。

  《快报》编辑乔治·麦登在看完布莱的“匿名信”后,认为文笔优美,逻辑缜密,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希望与写这封信的作者会面,并邀请这位“写信的先生”任职《快报》作者。布莱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

  2

《疯人院十日》

所有的痛苦都应感同身受

  

  一想到这些精神病人是怎样被管理者玩弄于股掌之间,若管理者无意,他们怎样哭求都没用,我就不禁发抖。我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好去了解黑泉岛疯人院的内部运作。——《疯人院十日》

  由于行业潜规则里,女性是不能胜任记者的,所以在编辑们的一致建议下,布莱开始以当时的一首流行歌“娜丽·布莱”作为自己的笔名。

  编辑们始终认为,女记者应该写一些时尚、八卦、美食的内容,而布莱则明显对严肃报道和贫富差距更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童年的痛苦遭遇,使得她对贫穷与暴力带来的痛苦更能体会,因此始终对社会问题充满了关怀。

  布莱很快因为意见不合被编辑派往墨西哥担任驻外记者。本性难移的布莱因为写了大量关于政府贪污受贿、关押持反对意见的记者、对穷人不闻不问等负面的报道而被墨西哥政府驱逐出境,后来这些报道被布莱整理成《Six Month in Mexico》。

  回到纽约后的布莱辗转来到纽约《世界报》,时任《世界报》主编的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约瑟夫·普利策。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记者界的诺贝尔奖,在新闻界有崇高的地位。在普利策的引导下,布莱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

  19 世纪末纽约报界竞争激烈,普利策想了很多方法来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创举就是“隐性采访”,即记者卧底采访。之前在《快报》的时候布莱就已经尝试到工厂中,和生产盒子的女工们一起工作,去体会她们的艰辛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但是因为很快被外派,这个做法也被搁置起来。而“隐性调查”为她带来了第二次机会。由于布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她女记者身份本身就自带的话题效应,布莱很快成为卧底的不二人选。

  布莱选择了一家精神病院,她在大街上假装疯子,被法院判定为被迫害妄想症患者,送到布莱克韦尔岛。1839 年,岛上建立了第一家市立精神病院。尽管很多作家和文人对岛上的恶劣条件都有所指摘,但是第一次深入探访的,还是布莱。

  她在岛上度过了十天,与病人一起遭受了医生和看护殴打、谩骂和骚扰。医护人员给他们酸腐的食物、肮脏的饮水,逼他们用冷水洗澡。为了减少麻烦,他们把危险的病人用绳索捆绑在一起,让病人们坐在硬靠背的椅子上,不能走动,也不能说话,只给他们劣质的食物。

  离开精神病院后,布莱将自己在岛上的遭遇《在疯人院铁栏的背后》发表在《世界报》上。报道轰动了整个新闻界,同时也唤起了社会大众的批判,引起医疗机构、政府官员的重视,最终得以改善精神病院,粗鲁的医护被开除,食品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一些不实的外国病人被转移。

  之后,布莱将她在精神病院的系列报道整理成书,取名《疯人院十日》,受到广泛地追捧,故事还一度被改编成电影。

  她在书中如是写到:

  “若能进入疯人院——我并未抱太大希望——这段经历不止是体验一下疯人院的单调生活那么简单。这样一个机构里管理竟如此混乱,在其屋檐下上演着种种暴行,在此之前我都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一直都想更全面地了解疯人院生活——实际上是渴望确知上帝创造的最无助的生命,这些精神失常的人,能被温柔相待。我读过许多关于这种机构虐待病人的故事,我宁愿当它们是极度夸张或纯属虚构,暗暗希望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告诉我这都不是真的。”

  布莱开创了暗访记者的先河,暗访精神病院这后,布莱又做了一些类似的调查性报道,包括揭露纽约监狱和工厂里面不公待遇,以及州立法机构里面的贪腐行为,为社会的公平法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72天

两万里环游世界

  

  1889年。法国,亚眠 。

  我在Bologne下了船。本来想着行李要被检查,结果没有。路上连一个可以指路的人都没有,最后还是靠自己找到了去亚眠的火车。在餐车吃饭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服务员会说英语,而且愿意收美元。这趟行程很慢,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但后来拜访了凡尔纳先生和他的妻子,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娜丽·布莱旅行日记

  从《奥德赛》到五月花,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似乎只是男人们的专利,长期以来各类文学作品都彰显了男性的力量与魅力。然而普利策和《世界报》做出一个危险举动:让娜丽·布莱去环游世界,真实还原《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故事,而娜丽欣然接受了挑战。

  1889 年 11 月 14 日,娜丽·布莱带着国务卿的特别签证,穿着花格大衣,开始了自己的世界之旅。《世界报》开辟专栏,刊登她每日的行程路线和沿途报道,并且还举行了有奖猜谜大赛,预测她的行程,很快这场活动变成一个全民参与的真人秀,吸引了大约 100 多万的市民参加,纽约市内人人都关心布莱小姐是否能平安归来。

  布莱从新泽西州的霍博肯乘船出发,依照小说里提供的路线,走遍了苏伊士、亚丁、科伦坡、新加坡、香港、横滨、旧金山等地,途中还绕道拜访了小说的作者凡尔纳。

  在她眼中,亚洲是这样的:

  新加坡 “新加坡的人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他们不用等着邻居或者报纸告诉人们他们的身份。而是靠着印在额头上的灰色标记表明自己的社会等级。”

  香港 “港湾点缀在山与山之间,成百上千的船停泊在港湾,远远望去就像是放在地上的玩具。半山上富丽堂皇的白色房屋好像每家都有一个网球场。香港的夜景从山顶望去是无与伦比的,就像在天堂与天堂之间。”

  真实的旅途并没有像小说那样妙趣横生,晕船、呕吐、吃不惯异地的食物,还要忍受旁人质疑的眼光;睡眠不足、语言不通、交通困难。娜丽几乎搭乘了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马匹、人力车、以及驴子。她在自己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船上的颠簸,只能睡觉,曾经在船上睡 了20 多个小时,船长都以为她死了。

  娜丽的环球旅行展现了美国女性的独立与骄傲一面,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当她抵达旧金山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到码头去迎接她。在乘火车横跨美国时,每到一站,人们都热烈地欢迎她,在堪萨斯州,甚至有人让她竞选州长。1890年 1 月 25 日,历经 24899 英里,历时 72 天后,娜丽·布莱回到新泽西的码头完成旅行,她成为成为当时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性,并且是当时最快的记录(虽然记录很快被打破)。

  4

传奇人生

别告诉我什么不能做

  

  30 岁时,正值事业巅峰的娜丽·布莱退出新闻界,嫁给了一个刚刚认识两个星期、比自己大 40 岁的富豪,一度引发争议。甚至她丈夫伯特·西曼本人都怀疑她是为了财富才嫁给自己,但是娜丽·布莱很快证明自己不是。

  1904 年,丈夫去世后,娜丽接管了公司,在她的管理期间,她还有两项专利发明,其中一个是 55 加仑的油桶专利,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常用的油桶标准。

  由于经营不善和员工贪污,布莱的公司最终破产。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布莱再次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写了许多关于欧洲东线战场的报道。1920 年,美国妇女权运动进行得热火朝天,布莱又加入了普利策的老对头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日报》,撰写了大量关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文章。

  在一次采访中,布莱淋雨感冒,并最终引发肺炎,1922 年逝世于纽约。

  2015 年 5 月 5 日,Google Doodle 发布了一个短片,配上歌手 Kelly O 专门创作的《Oh Nellie》一曲,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

  

  卧底记者、环球旅行、经营工厂、发明专利......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敢想象的事,她用 57 年做完了。所以,一切的“你不可以”都是对的吗?

  Reference:

  维基百科:Nellie Bly

  《卧底记者、72天环游世界、拿过发明专利...谁说好女不如男!》

  作者 / 波叔

  《传奇人生:内莉·布莱》

  作者 / 冷墨潇染,BY 简书

  沃微圈:#电影#纪念内莉·布莱:疯人院十日“Ten Days In a Mad-House”

  《美国暗访鼻祖的贡献与争议》

  作者 / 展江

  也许你还想看 :

  他卖掉公司隐居寺庙9年,却不小心用一辑照片捧回摄影界奥斯卡,成为网红

  来看看同样都是游客,可惜那时没有朋友圈

  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只是把喜欢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他只有一只手,却还坚持送外卖养家,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19岁高材生放弃名校,直面死神20年,只为告诉人们这件事

  她是在香港的普通菲佣,也是击败数千人获奖的摄影师

  “只要爬起来比跌倒多一次,就是成功”

business.sohu.com true 经纬创投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119/n473610884.shtml report 8717 和所有以梦为马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海子人生中总是有许多时候,许多人、乃至你自己都会告诉你这件事你不适合做/不能做/没法做……理由也是多种多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