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2016消费金融生态报告

盈灿咨询

  一、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1.1 消费金融概念解析

  本文中的消费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为目的的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常见的产品包括汽车贷款、耐用品消费贷款、无抵押个人现金贷款以及房屋修缮贷款等等。目前消费金融的服务提供商,包括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和汽车金融公司等多种类型。

  1.2 消费金融特点和意义

  消费金融具有无担保无抵押、用户范围广、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效率高、贷款期限短、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

  现阶段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消费金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政策红利明显,市场空间大。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消费成为了拉动GDP增长最重要的一环。究其原因,近些年,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明显,国际贸易增速放缓,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消费金融通过对消费的刺激和拉动,对扩内需、去库存、供给侧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国家不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居民消费意识转变,居民消费杠杆处于相对低位,消费信贷市场可挖掘空间广阔,这些都为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消费金融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帮助广大缺乏银行信用支持的个人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消费金融服务长尾客户,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最后,随着技术积累和金融外围服务逐渐丰富和完善,发展消费金融正当其时。互联网化、大数据技术、云存储等高新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为消费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在获客、场景、风控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可以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得到提高审贷效率、降低违约率。

  1.3 消费金融国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

  美国的消费金融最早以分期付款出现,这起源于19世纪初政府出售土地、农民购买农具和城市居民购买房产等行为。此后缝纫机和汽车的分期付款极大地推动了分期付款的普及,到20世纪30年代,所有的耐用商品基本都可以使用分期付款,而且分期付款的使用人群开始转移,从低收入人群逐步向中产阶级渗透。二战期间,美国先后实施了三次消费信贷控制,这样做可以通过减少人们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的购买,来保证军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同时抑制通货膨胀,这导致在1943年左右美国居民消费信余额不断减少,最低时降到53.54亿美元。二战后,为迅速恢复发展经济,美国政府放宽了对消费信贷的限制,并加强了法律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婴儿潮”、超前消费的观念普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科技创新等诸多因素,共同促进了美国消费信贷实现高速发展。截至2016年9月底,美国的消费金融(居民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3.71万亿美元,72年间(1943年9月56.48亿美元)增加了近655倍,相当于以近10%的增速连续增长了72年。

  美国消费金融的服务提供商包括商品生产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用社、联邦政府和储蓄机构、证券化信贷资产池机构、非金融机构等等多种类型,服务的消费者群体覆盖可以申请信用卡的优质个人到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这种广阔的客户市场得益于美国发达的信用评估体系。美国实行市场化征信,市场化征信是通过商业运作形成征信体系,向全社会提供全面的征信服务。征信机构自主收集、整理、加工信用信息及数据,提供尽量全面的、可信的信用报告。政府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规范信息采集、整理、存储及加工流通的规则,形成自由竞争。在个人征信业务上,美国以益博睿(Experian),艾克菲(Equifax),环联(Trans Union)为主,三家机构几乎垄断了全美个人征信数据。征信机构采集数据后一般都采用 FICO评分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的信用等级。此外,在政策监管上,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监管先后经历了利率上限管制到加强信息披露,再到放松消费金融公司产品种类监管,最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面改革金融监管,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每一个阶段的调整都对美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进行了纠正,并且坚持了消费金融市场透明公开、重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思路。

  欧洲

  欧洲的消费金融起步稍晚于美国,其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诞生于1953年。欧洲的消费金融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消费信贷市场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是近些年,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等,使得欧洲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停滞。根据欧洲消费信贷提供商Crédit Agricole Consumer Finance的调查,欧盟28个国家2015年的消费信贷余额约为1.12万亿欧元(约为1.19万亿美元),这是2008年以来欧盟消费信贷余额首次上升,环比2014年涨幅为2.9%。这主要得益于汽车金融的崛起,使得服务商从汽车销售市场和租赁计划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在欧盟国家内部,消费信贷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约3290亿欧元)、德国(约2250亿欧元)和法国(约1530亿欧元),同时英国也是欧盟中人均消费信贷余额最高的国家,达到了人均5000欧元的水平,相比之下,消费信贷规模第六的波兰,人均仅有900欧元。而在消费信贷增速上,有9个国家是负增长,有12个国家获得了超过3%的显著增长。可见,欧盟内部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欧洲的消费金融公司通常为收入较低但稳定的中低端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产品分类上看,欧洲消费金融的产品包括特定用途贷款,如汽车贷款、房屋修缮贷款、家庭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和另一类无特定用途的贷款,如现金贷款等。此外,一些欧洲的消费金融公司会发行自己的信用卡,来提供循环信贷服务。在销售模式上,分为以金融机构为主的直接销售模式和以产品零售商或批发商为主的间接销售模式。在征信模式上,欧洲国家普遍采用公共征信,即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并由政府设立专门部门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管。政府通过运用行政手段要求数据供应商向公共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及数据,公共征信机构可以建立比较权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可以保证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此外,在政策监管上,欧盟已经先后出台了《数据保护指令》、《消费者信用指令》、《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提案》、《关于消费者信贷合同以及废除第87/102/EEC号指令的第2008/48/EC指令》等一系列法案,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征信和信贷消费者保护制度。

  日本

  日本的消费金融服务是在二战后开始发展的,从流通企业、零售企业等非金融机构自发产生消费信贷服务并发行自己的信用卡开始,十年后商业银行才跟进了消费金融服务。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日本信贩、三洋商事等对工薪阶层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民间金融公司开始向一般消费者发行信用卡,同时,银行为吸收存款和开发新业务也开始了消费信贷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等外国消费金融公司涌入日本,日本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促进了消费信贷市场迅速发展。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后,日本的消费金融公司逐渐形成了四家巨头,分别是AIFUL、武富士(已破产)、ACOM和PROMISE,合计占比一度超过六成(不含银行消费信贷产品)。但是为了规范发展日本的消费金融市场,日本政府于2006年出台金融管制法案,对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进行了较多的限制,导致从业人数锐减,武富士也最终破产。据日本消费信贷协会的数据,近十年来日本信用卡贷款余额一直在稳步上升,非信用卡信贷余额在2006年后一直萎缩,于2012年恢复增长。截止2015年底,日本消费信贷余额为23.53万亿日元(约2071亿美元),其中,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达到4成(9.28万亿日元)。2015年,日本信用卡的年度信贷交易量达到49.83万亿日元,占当年日本家庭经济支出(除房租)的20.9%。

  在消费金融服务供给上,日本的商业银行由于主要服务大企业,所以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并不是其重点业务,而日本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更为主动,此类公司包括消费者无担保贷款公司、信用卡公司、分期付款公司等等。其服务对象包括上班族、家庭主妇和学生等;服务领域涉及汽车贷款、教育、旅游、婚庆、电子产品和服装等消费金融贷款;在资金用途上,分为指定用途的专项贷款和不指定用途的一般消费贷款。此外,在征信制度上,日本采取会员制的征信模式,即以行业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为主体的征信管理体系,包含银行体系、消费信贷体系和销售信用体系三类,而且为了方便信息的横向流动,这三大信用体系的信息中心建立了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Credit Informatica Network),促进了信息的畅通。目前,日本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主要有《分期付款销售法》、《贷款业法》、《特定商品交易法》、《消费者合同法》等,但是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消费信贷法律。

  1.4 消费金融国内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发展历程上,我国消费金融虽然开展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的转变,我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消费金融持续和有力的支持,“消费”被视作未来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点。

  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进入历史舞台。2010年1月,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成立,分别是北京的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海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四川成都的锦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和天津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拟新增10个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的准入制度,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成熟一家批准一家。2016年3月,《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消费金融,鼓励?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同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其内容主要为,要求各大银行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以及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截止到2016年11月23日,我国已经有获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17家,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各个地区。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增速很快,公司类型众多,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首先,伴随着政策利好,我国居民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16年10月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46474.51亿元,再加上主要的非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余额约3000亿,也就是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为5万亿元人民币。

  其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应用,我国消费金融的参与公司类型众多,各个系别优势不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参与方分为银行系、产业系和互联网系,分别在资金获取成本、产业资源整合和用户覆盖上具有比较优势。

  最后,商业模式推陈出新。除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和个人消费信款两大产品、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标准化贷款产品,互联网消费分期平台的出现使得基于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备受瞩目。场景涉及的领域从最开始的3C数码到家装、医疗美容、婚庆、旅游、教育等等,不一而足,显示出了巨大的拓展能力和商业潜力。这些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

  另外,放眼世界,在总量上,我国消费信贷的余额位列世界前茅,但是人均水平相对落后。

  和国外的消费金融发展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余额与美国和欧盟都有不小的差距,分别是前者的五分之一和后者的六成,不过,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长期低迷的日本。此外,我国消费信贷余额的增速近些年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增速达到26%,而欧盟中增速最快的是斯洛伐克,在10%左右(2015年),美国达到6.6%(2015年),日本达到7.2%(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在总量上展现了赶超欧美的态势。不过,在人均水平上,我国人均消费信贷余额仅为516美元(2016年10月底),约为美国的5%,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如波兰等发展中国家。

  1.5 消费金融年度新闻

  ①《政府工作报告: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鼓励消费信贷》 搜狐财经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挖掘内需,用消费带动增长,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②《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 要求各大银行支持消费金融》 腾讯科技

  2016年3月30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明确了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和农村消费等六大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措施。

  ③《电商“双十一”促销背后的消费金融盛宴》 和讯网

  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促进了“双十一”电商的交易额再上一层楼,同时资金端的网贷行业交易量再创历史新高。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双十一”当日网贷行业成交量超过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亿余元的规模。

  ④《消费金融未来4年将破40万亿 助力供给侧改革》 新京报

  消费金融不仅带给老百姓很大实惠,通过刺激消费、降低库存对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4年将破40万亿元。

  ⑤《京东金融与ZestFinance 成立合资公司》 东方财富网

  京东金融与美国大数据公司ZestFinance联合发起成立了合资公司ZRobot,力图在金融数据技术领域更进一步。ZRobot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先进技术体现在能够处理高维度数据、可处理数据的类型丰富、模型对数据质量依赖程度低三方面。

  ⑥《监管收紧互联网消费金融ABS审批》 中国经济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在消费金融领域,除了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外,非持牌金融机构的ABS发行下半年已陷入停滞。由于校园贷、暴力催收、首付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问题频发,监管层对于在交易所挂牌的消费金融ABS态度非常谨慎。

  ⑦《校园贷平台清存量:纷纷转战消费金融》 澎湃新闻网

  校园贷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跟当初的大学生信用卡类似,经历了短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逾期问题和负面舆情使得社会媒体迅速聚集在这个细分领域,最终引来监管关注,政策压力加大,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空间就没了。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校园贷会更多的通过结合消费场景来做这块市场。

  ⑧《消费金融场景日趋丰富 错位竞争成趋势》 新华社

  随着一系列针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政策“红包”逐步落地,除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消费公司等新兴机构正积极参与到消费金融市场拼抢中。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形成错位竞争。

  ⑨《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 千亿征信市场有望激活》 上海证券报

  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征信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有望被迅猛发展的消费金融所激活。广证恒生预计,到2020年,征信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左右规模。

  ⑩《消费金融成互联网金融新宠儿 万亿级市场争夺战》 凤凰网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从线上资金端转移到资产端,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最好的机会,现在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消费者层面,消费金融的前景受到了肯定,整个国家都在逐步释放消费能力,消费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新常态。根据市场预测,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消费信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是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二、消费金融生态圈及典型参与方

  2.1 消费金融生态圈概况

  2.1.1 消费金融生态圈的定义

  商业生态圈是指以各种不同组织相互作用而成的经济联合体,这些组织包括产品提供者、供应商、分销商、顾客、互补产品提供者、竞争者、政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等。在这一生态体系中,每个组织各司其职又相互依赖,不同利益驱动、互利共存、资源共享,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随着金融触网,金融进入了以连接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进而实行生态圈的发展战略。消费金融生态圈指由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消费金融平台、消费场景支持方、消费支付支持方、垂直搜索引擎、数据补充方、风控服务方、催收服务方等不同组织相互作用而成的经济联合体。其中,资金供给方主要有消费金融平台自有资金、银行信贷、P2P网贷平台、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ABS等;资金需求方主要指个人消费者;消费金融平台主要有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垂直产业生产方或零售方、互联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消费场景支持方主要有日常购物、购房、购车、装修、租房、旅游、医疗美容、教育、婚庆等。

  消费金融生态圈以消费金融平台为核心,以消费金融产品的贷款搜索、贷款申请、资质审核、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为主轴,各组织建设自己的价值平台,通过平台借助、撬动圈内其它平台的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贷款搜索。资金需求方根据需求条件搜索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寻找到合适的消费金融平台及产品。

  ·贷款申请。在消费场景下向消费金融平台申请消费资金,或直接向消费金融平台申请现金贷款。

  ·资质审核。消费金融平台凭借自己和数据补充方、风控服务方的专业知识及风控技术做出消费金融决策。

  ·贷款发放。对符合资质要求的资金需求方发放借款资金。

  ·贷后管理。消费金融平台、风控服务方对借款项目实行贷后管理。当有逾期或坏账时,适当引入催收服务商。

  2.1.2 消费金融生态圈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生态圈处于成长阶段。

  首先,脱离了初期阶段的沿着价值链方向的上下游拓展的方式,逐渐引入了异质性参与者,如消费场景支持方、消费支付支持方、数据支持方等。

  其次,生态圈内的组织间嵌入度正提升,联动频率和深度提升。

  再次,互惠性逐渐取代传统独食思维,价值分配机制逐渐趋于合理,保证了生态圈的平衡与稳定性。

  此外,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表现在场景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风控手段同质化等。

  基于对消费金融生态圈发展情况的描述可见,未来消费金融生态圈将朝着高异质性、高嵌入度、高互惠性、差异化方向发展。

  如场景多元化。如互联网巨头百度在消费金融领域,采取区别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依托电商平台为场景的模式,即根据自身特色以百度钱包为串联,依托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百度地图、Uber、爱奇艺等流量入口为场景,构建闭环的消费信贷生态。

  如信用卡生态领域的51信用卡管家的诞生,将同一用户不同银行信用卡的数据汇聚到一起,增强了不同银行间的嵌入度,从而形成用户完整的信用卡使用画像,促进信用卡行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2.2 消费金融平台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由多元化的消费金融平台组成。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平台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垂直产业生产方或零售方、互联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由上述消费金融平台打造的消费金融产品路线有两类。一类是设定特定用途的场景贷款,下称有场景消费分期;另一类是未设特定用途的信用贷款,下称无场景消费信贷。两者各有市场,有所区分。

  由于无场景消费信贷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故部分有场景消费分期平台也开始尝试涉足,但最高额度较小,一般在万元以内。

  2.2.1 有场景消费分期

  有场景消费分期是指基于特定消费场景的,对有资金需求的群体提供的贷款产品,且贷款资金直接打给产品提供方。目前,较为流行的场景主要有购车、装修、租房、旅游、医美、教育、婚庆等。

  本研究综合考量有场景消费分期平台背景实力、市场规模、风控水平、成长潜力等,选取了有场景消费分期平台TOP10(注:重复上榜平台划分为最显著的一种场景类别中)。

  依据背景,上述有场景消费分期平台可以划分为互联网公司系和持牌系,两类均注重创新用户群体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公司系以分期乐为例。分期乐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中国互联网小微消费金融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分期乐最早从校园起步,相继打造了3C数码、运动户外、洗护美妆、教育培训等多个消费金融场景。用户人群横跨校园、白领、蓝领等主流消费人群。2016年1月,“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资产交割,分期乐成功发行标准ABS。

  目前分期乐已升级为乐信集团,旗下除了年轻人互联网消费金融品牌分期乐外,还有针对普惠人群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品牌提钱乐。提钱乐商城于2015年底上线运营。作为乐信集团旗下面向普惠人群提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子品牌,提钱乐借助集团的人才、技术、管理和规模化采购优势,连续7个月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16年7月,提钱乐单月销售额已突破1亿人民币。此外,集团拥有针对互联网理财人群的子品牌桔子理财,以及资产管理开放平台鼎盛资产。截至2016年11月,分期乐所属集团乐信集团用户数达到1500万,乐信集团交易额达到300亿人民币。

  持牌系以银监会首批的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为例。捷信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用户,包括蓝领、个体户和农民。这类群体虽对消费金融有着极大的需求,但苦于没有央行征信记录,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难以覆盖,捷信则由差异化进入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出发,布局蓝领、个体户和农民的耐用品消费分期业务。目前已设置数码3C、教育、装修、婚庆等场景。

  在商业模式上,捷信针对用户群体特征,选用驻店式贷款发放方式,即不设立固定物理网点,而在合作的消费点派驻办公人员或者设立柜台,围绕POS终端,为目标用户提供消费分期服务。截至2016年底,捷信在我国的业务已覆盖了29个省和直辖市,共超过280个城市,与迪信通、国美、苏宁等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11万多个贷款服务网点,累计服务的客户超过1700万人次。捷信在2016年把分期和贷款业务扩展至线上,推出了捷信福贷,购物贷和想花,为用户提供更加广泛和便捷的服务。

  2.2.2 无场景消费信贷

  无场景消费信贷包含现金贷以及其他没有基于特定场景的信用贷款。其中,现金贷是指直接放款给借款人,资金真实流向未知的产品。

  由于消费金融不能渗入所有的消费场景,故无场景消费信贷也是消费金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与消费分期相似,无场景消费信贷也存在着细分领域,尤以纯线上平台创新多种新型商业模式最受关注。

  本研究综合考量平台运营稳定性、运营效率、业务增速、市场影响力、创新能力等指标,选取了无场景消费信贷平台TOP10。

  现金贷同质化极高,且对风控能力的要求更高。故产品差异化突围和风控优势是现金贷平台良性发展下去的两大要素。

  产品差异化突围的典型平台如信用卡余额代偿模式的省呗。信用卡余额代偿指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发卡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时,通过在第三方机构申请较低利率(低于信用卡账单分期利率)贷款的方式一次结清信用卡账单,再分期还款给金融机构的过程,它是利率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已经成为欧美和台湾地区信用卡市场的标配。

  省呗是国内信用卡余额代偿践行成功的先行者,它运用大数据分析、风控模型开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为用户提供专属定制金融服务。其推出的省呗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其信用卡分期平均年化利率在10%-15%之间,是银行信用卡分期的7折左右,且省呗是针对用户的信用进行风险定价,信用越好,利率越低。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壮大,省呗也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11月,用户数已达570万。

  51人品是51信用卡旗下的网贷信息服务平台。51信用卡作为中国信用卡金融生态引领者,从信用卡账单管理的工具“51信用卡管家”起步,通过沉淀的用户资源、金融数据切入交易环节,并衍生出了信贷、分期、理财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网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小额现金分期服务平台“给你花”,构建信用卡金融生态体系和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产业闭环,现已积累超8000万用户。2016年下半年,公司完成近4亿美元C轮系列融资,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独角兽。

  51人品通过将负债管理用户转化为信贷交易用户,人均借贷额2.8万、平均借款期限13.45个月,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的大数据(信用卡、社交、电商、运营商、征信报告、公积金数据)风控模型,实现了用户的在线风险定价。51人品本质上属于信用卡用户补充信贷类,处于用户信贷需求的上游,目前用户数已超过900万。

  2.3 消费金融外围服务商

  2.3.1 垂直搜索引擎

  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平台是整合市场上的消费金融产品,根据用户贷款申请条件,为用户返回满足条件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产品,并附有比价功能的平台。具有方便贷款、专注、具体和深入的特点。

  本研究综合考量平台业务规模、合作对象、产品类型、背景等指标,选取了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平台TOP5。

  目前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平台多采用“搜索+匹配+推荐”的模式,与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合作,涉足信用贷、装修贷、旅游贷、教育贷、企业贷、房产贷、汽车贷等产品,风控多依赖信贷经理。

  拓展合作方类型、丰富产品类型、风控引入数据技术或成为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平台的突破口。借点钱即是在这三方面突围的新型消费金融垂直搜索引擎。

  借点钱在合作金融机构中创造性引入P2P网贷平台;产品类型也在千篇一律的固有产品中加入有淘宝就能贷、信用卡代还等新型产品;借点钱在风控上加入黑名单过滤欺诈风险。

  2.3.2 数据补充方

  消费金融业务涉及到的数据可分为风控数据和营销决策数据。本文所指的数据支持方指风控数据补充方,即征信数据。

  征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人物完整画像。越多行业维度的数据,越能够做出完整的信用评估。本研究根据现有征信公司,综合考量征信机构数据的互补及差异性,选出消费金融数据数据补充方TOP5(注:本榜单选取的征信机构专注于征信数据和信用评级,不涉及更深层次的风控流程开发、反欺诈监控等风控行为)。

  我国征信市场处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和民间征信机构数据互补共存、民间征信机构繁荣的阶段。央行征信系统中无信贷记录、无法形成个人征信报告的分别约占总人口的73%和80%,目前这个比例要靠民间征信机构来补充。

  民间征信机构分为两大阵营,具有金融属性和具有互联网属性的征信机构。金融属性的征信机构如前海征信,拥有平安集团的大量数据;上海资信,有许多P2P网贷及小贷公司数据等。互联网属性的征信机构如芝麻信用有大量线上购物、生活等数据;腾讯征信,有大量社交数据;考拉征信,有大量线下商户数据等。众多维的数据使用户画像更为准确。

  同时,我国民间征信机构的业务开展模式步入多元化。如除了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中央数据库这种征信数据存储模式外,蜜蜂数据、91征信等还创造了分布式技术联通P2P网贷公司数据库的模式,每个公司不需上传数据到中央数据库,有效解决了合作方不愿公开数据的难题。

  2.3.3 风控服务方

  消费金融是一种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信用贷款的风控在于模型化和收益覆盖损失,这些都需要精确的计量。而目前大多数消费金额平台极其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故产生了风控寻求外部专业风控服务方的需求。

  本研究综合考量风控服务方背景、行业经验、产品竞争力等的指标,选取了风控服务方TOP5。

  国外由于征信数据发达,信用评估行业已有丰富先进的经验,尤其是大数据风控经验,故在本风控服务方榜单上可见FICO、益博睿、Zest Finance等国际知名信用评分及大数据服务平台。它们在信用评分、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等领域都表现突出,我国诸多小贷公司及P2P网贷平台都与其合作,弥补自身的风控短板。

  百融金服和同盾科技是我国在消费金融风控服务行业表现较好的两家平台,其中,百融金服提供的解决方案还辐射银行业和保险业。两者提供的产品均涉及贷前反欺诈、贷中风控流程构建、提供风控工具等。

  相信通过初期引入风控服务方,后再平稳构建基于消费金融平台自身的风控模型,将解决消费金融平台的燃眉之急。

  2.3.4 催收服务方

  有借贷就有逾期坏账。面对逾期坏账,在消费金融平台自身催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委外给专业的催收服务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催收服务商诞生于2000年以后的信用卡疯狂增长期的信用卡大量坏账。近几年伴随着消费金融、P2P网贷等新金融业态兴起,经济低迷下的坏账率增高,催收服务商被推至风口,诞生了几百家独立第三方催收公司。但由于催收公司的低调性,很多催收公司均为线下公司,且较为分散,其数据及发展情况难以获得,故催收服务O2O平台应势而生。本研究也将重点放在催收O2O平台上,即整合全国信贷企业和催收服务机构的平台上。

  本研究综合考量催收服务方产品服务、业务规模、背景等指标,选取了催收服务方TOP5。

  目前市场上的催收服务商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为整合全国信贷企业和催收服务机构,一方面对接信贷企业,获取坏账资产,一方面对接催收机构,委外催收。这种模式的平台较多,如资产360、资易通、资产百分百、快催收等。另一种为整合全国信贷企业和自营,即对接信贷企业获取坏账资产,催收服务由平台自己来做,如贷后邦等。

  目前,催收服务方涉及的产品主要有贷前黑名单查询、智能委外匹配、智能催告、电话催告、实地催收、基于大数据的不良资产评级与定价、不良资产处置、催收管理系统构建等。这些产品的载体多为大数据及互联网,虽平台间稍有差异,但相似度更高。相较于传统的催收服务商,基于大数据的不良资产评级与定价、催收管理系统构建令人耳目一新,也成为服务商的竞争力之一。如基于大数据的不良资产评级与定价,根据结合合作伙伴及其他数据源的风险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构建海量债务人催收数据库,为每一个债务人创建催收卡,综合评估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基于平台积累的海量不良债务的催收信息,能够对海量小额案件的不良资产包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估。智能催收SaaS管理系统,可实现海量委案的自动导入、智能匹配与分案,实时动态的催收督导、进度监控、还款对账等,配合智能催收预、催收统计报表、短信/邮件通知等,帮助提高催收业务处理效率。

  受限于数据的不成熟与模型的稚嫩,目前催收服务商的产品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仰赖各方的努力共同实现。

  三、消费金融生态展望

  3.1 困境与突围

  消费金融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发展时间短,面临众多的困难,但是也给了创新型公司很多突围的机会。

  首先,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匮乏,政策法规的完备性上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的金融业发展相比,我国的征信制度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度匮乏,造成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模型试错,来建立个人的信贷档案,这在短期内可能造成消费金融公司坏账率较高,无法盈利,增加公司运营风险,影响风投和资本进入。而且,建立消费金融公司需要牌照,目前申请到牌照的多有国资大股东支持,民营企业较难进入,连接央行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也不是一般民企容易做到的,这容易造成巨头利用牌照和资金优势抢占市场,挤压其他创新型公司的生存空间。对此,51信用卡CEO孙海涛表示,未来消费金融行业不可避免地会被巨头抢占一部分市场,但是消费金融和其它互联网行业相比不具有排他性,仍然有机会获得用户、资本方和行业的认可,比如51信用卡不需要重新建立场景获取用户,而是从基础的信用卡管理服务中获取优质的信贷用户,同时不断创新出针对无卡用户的“给你花”APP,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次,大部分居民的消费意识依然保守,社保体系的不完善,让居民不敢进行提前消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未必会带来消费的高速增长。中国大城市居民有沉重的房贷、车贷压力,可能对消费造成一部分挤出效应。

  最后,由于未来我国GDP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问题,以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影响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

  3.2 希望与机遇

  我国的消费金融在困境与挑战下仍然充满了希望与机遇。

  首先,政策红利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消费金融长期稳健增长成为可能。

  目前,消费金融仍处于政策红利期,决策层信心坚定,消费杠杆处于相对低位,待挖掘空间广阔。而且,2016年经济学人智库的报告显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3/4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同时,居民消费将以每年平均5.5%增长。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年青一代消费意识转变,这将成为消费金融购买力的坚实基础。

  其次,消费金融被普遍认为是新风口,大资本相继进入,可以带来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共同促进行业高速发展。消费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科技融合,将在获客、数据处理、风控技术、场景消费等多个环节进行颠覆式创新,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增长。比如成功践行信用卡余额代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省呗”,为只能偿还信用卡最低还款而支付大额利息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使消费者能够通过低利率的代偿借款替换了高利率信用卡贷款余额,降低了消费者的借款成本。

  最后,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金融基础设施对于促进金融发展的重大意义,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同时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提供给我国政府和企业学习借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business.sohu.com true 盈灿咨询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215/n475954417.shtml report 17870 盈灿咨询一、消费金融发展概况1.1消费金融概念解析本文中的消费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为目的的贷款的金融服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