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爱心捐献背后“无声的争斗”:一条监控成关键线索

  (央视财经《经济与法》)抓捕现场出现奇怪灯光,涉案疑犯镇定自若,难道早有防备?花季少年遭遇飞来横祸,致命一击来自何人?究竟所为何事?

  犯罪嫌疑人干了坏事,最害怕的就是警察找上门。可是,上海铁路公安处的刑警队成员却遇到这样一件事:正当他们要对几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的时候,在犯罪嫌疑人居住的房屋内,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灯光信号。这种灯非常少见,它不断地变换颜色,似乎在向屋里的人传递某种特殊的信号。

  难道暗侦查行动已经暴漏,嫌疑人有所察觉吗?一般来说,嫌疑人如果察觉到了异常,都会马上逃跑。可是,对面屋里的年轻人不仅不跑,反而表现地镇定自若。

  民警办案多年,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他们这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呢?难道他们早就知道民警的到来,已经布好了陷阱吗?可是什么样的犯罪嫌疑人会有这种胆量呢?如果不是早有防备,那些闪烁的灯光该作何解释?为什么所有人都表现地如此淡定呢?这种反常的状况让人百思不解。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还得从是千里之外的一条短信开始说起。

  2016年9月11日,家住湖南的何妈妈突然接到一条陌生的短信,说她的儿子何某某,在上海南站附近发生了交通事故。

  何妈妈的儿子叫何新,在上海打工。刚接到这条信息时,何妈妈以为是诈骗信息。但没过多久,她又收到了一条来自儿子同乡人的微信,里面拍摄了何新被抢救到死亡的情况。

  看来儿子真的出事了,何妈妈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家里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自称叫张宇,是她儿子何新的朋友,她把何妈妈接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得知儿子确已死亡,何妈妈悲痛欲绝。她向张宇询问儿子是怎么出事的。但张宇支支吾吾,始终没说出个所以然,只说在9月6号那天,何新出了交通事故。

  出事的地点,是在上海南站。于是2016年9月13日,何妈妈来到上海南站派出所报案。这时,距离案发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上海南站派出所对9月6日前后辖区内所有交通事故,进行了仔细排查。结果发现何妈妈所说的交通事故并不存在!这就怪了,何妈妈的描述为什么和事实不符?她儿子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民警决定,从抢救何新的医院入手,看能否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9月6日事发当晚,何新一共转了三家医院。在整个转院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一直在场,他就是案外人张宇。也正是这个张宇,千里迢迢赶到湖南,把何新的妈妈接到了上海。因此,张宇应该知道这起事件的许多内幕。但是当民警想去寻找张宇的时候,发现张宇早就跑了,不知去向。这个最关键的证人、在最关键的时候突然失踪,让这起案件变得更加蹊跷,同时侦破工作也变得更加艰难。

  民警调取了事发当天所有的监控录像,在海量的信息中,看能否找到受害人和嫌疑人的踪迹。几百个探头记录的上万条信息,都要逐一查看。突然,有一副监控画面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在候车大厅,一个监控探头拍摄到这样一幅画面:有三个年轻人指手画脚在说着什么,民警发现,其中一人正是受害人何新。在候车大厅的一角,何新和另外两名男子比比划划,长时间交谈。交谈夹带了很多的手势和动作,似乎在说一件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三人的谈话持续了大约十分钟,随后,他们消失在画面之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三人离开候车大厅之后,又来到了外面的平台上。这时,他们的冲突开始升级。突然,画面中的黑衣男子脱下上衣,开始动手推搡何新。何新倒地后,两名男子不慌不忙离开了现场。两分钟后,作案男子又返回现场,拿出手机对着躺在地上的何新拍照。又过了两分钟,一个人把何新背起来走出了监控探头的视线。

  虽然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录像,但遗憾的是,这段录像对案件的侦破并没有太大帮助。

  受害人何新和另外俩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暂时还不清楚。同时,警方调查的时候,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不仅最关键的目击证人跑了,犯罪嫌疑人也早已不知去向,真相还能否揭开呢?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些监控,民警重新调出监控录像,反复观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很微妙的细节,那就是受害人和嫌疑人在车站的相遇,不像是事先预谋好的,很像是偶然相遇。这就是说,嫌疑人来南站很可能还有其他目的。那么,他们会不会是来买车票的呢?在各个购票窗口的监控里,会不会留下他们的踪迹呢?

  经过筛查,警方从自动购票机上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高清图像,依据这两张截图,制作了协查通报,向各地派出所进行核查,希望能够尽快发现这两名嫌疑人的真实的身份,及他们在上海的落脚点。

  上海站派出所大队长在看了这份协查通报后,记起了这个人,正是他们两个月前曾经处理过的一个人,当时还留下了这个人的档案。

  犯罪嫌疑人叫严强,20岁,贵州人。有了这些信息,接下来的侦查工作就相对容易。这时,又传来一个消息:那个逃跑的目击证人张宇,也找到了。虽然找到了,可是所有的民警都犯难了。他们和张宇都没法交流,也没法问话。为什么呢?因为张宇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这可麻烦了,侦破工作一分钟也等不得,哑语翻译一会半会也到不了,这可怎么办呢?警察队伍里还真有能人,负责侦办此案的刑警队大队长向锋说,他懂得一些哑语!

  在多年的刑警生涯中,善于学习积累的向锋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哑语。凭借这一技之长,他和张宇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对话。

  张宇回忆,他和何新是好朋友,何新出事当天是他和另一个伙伴把何新从现场背回了家,回家以后,何新依然感觉难受,于是张宇又把他送往医院。由于第一家医院的治疗条件有限,张宇又带着何新转了两次院。张宇并不知道是谁打伤了何新,只知道是和他们干同样工作的人。何新的妈妈来到上海以后向警方报案,张宇害怕因此受到牵连,才跑到外面躲了起来。

  根据上海火车站派出所提供的信息得知,犯罪嫌疑人严强和几个同伴,住在上海金山区的出租屋里。同时,通过对证人张宇的调查并结合其他侦查判断,犯罪嫌疑人严强也是聋哑人。这样一来,节目一开始出现的那种特殊的灯光就有了合理解释:这些灯光实际上是聋哑人之间的交流信号。通过一按门外的开关,屋里灯光闪烁,他们就知道有人回来了,好去开门。因为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所以即使民警到了跟前,他们也没有察觉。那么,同是聋哑人,同病相怜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互相打架、闹出人命呢?在看守所,记者见到了聋哑少年严强。

  通过聋哑学校教师的翻译,记者得知,严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在聋哑学校读书到六年级,因为聋哑学校和一所正常小学合并,老师上课他听不到,所以就辍学了。2016年初,严强离开了贵州老家来到上海。一天,严强在大街上认识了一名叫徐贺龙的男子,俩人交谈不到十分钟,立即成了好朋友。

  2016年9月6日这天,徐贺龙和严强一起来到上海南站。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另一名聋哑人何新。何新和徐贺龙之前一直有矛盾,这次的偶然相遇,让他们在上海南站发生了争吵。严强为了帮助朋友出气,才动手推搡了何新。

  触犯了法律的严强非常后悔。其实何新和徐贺龙有矛盾,本来和严强毫无关系。但严强年轻气盛,跟何新有矛盾的徐贺龙没有动手,他却先动了手,酿成悲剧。那么,徐贺龙和何新之间,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呢?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之间,其实也埋藏着你争我斗的江湖恩怨。恩怨的起源,源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上海南站每天的客流超过3万,有大量的旅客在这里候车。这种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让一些外地来沪的聋哑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式。他们会做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献爱心三个字,然后手上拿着本子,假如你捐钱给他,他们会写一个名字,并注明金额。然后给你个小书签或者小的钥匙扣做为回报。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乞讨行为,有人称之为“高讨”——就是比一般的乞讨更高级一点,但这种行为法律法规并不允许。在从事此类活动的时候,乞讨者会打着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幌子,增加乞讨行为的可信度。

  虽然这种行为并不是法律所允许的,但一些聋哑人学历不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只好做起了这一行,频频出现在医院、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乞讨的地点居然也有贫富好坏之别。

  何新等人原来以上海南站作为根据地乞讨,后来发现医院这边收入更好,于是他们也想到医院来。而医院是徐贺龙等人经常乞讨的地方,于是两拨人就起了矛盾和冲突。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案子。案件结束后,向锋警官给一名聋哑人发了一条信息,“孩子,命运带给你们的不幸,不是用来做坏事的本钱。生活都不容易,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被人利用去做不好的事。心存感恩、坦坦荡荡、自强不息,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们的路还很长,以后遇到困难可以找我,我会出现在你们身边。”

  《无声的争斗》,《经济与法》12月14日20:00播出,敬请收看。

  (本文编辑:陈雨芫)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215/n475999548.shtml report 5251 (央视财经《经济与法》)抓捕现场出现奇怪灯光,涉案疑犯镇定自若,难道早有防备?花季少年遭遇飞来横祸,致命一击来自何人?究竟所为何事?犯罪嫌疑人干了坏事,最害怕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