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债转股”就能消化不良资产?八一八“明股实债”的风险有多大?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文|陈铭京,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时间:4月18日(周二)

  地点:香港JW万豪酒店

  即将登场,敬请关注!

国家为企降杠杆,“债转股”当红起航,银行貌似勇担当,“名股实债”渡暗仓。笔者用这首诗生动的概括了目前银行对债转股的态度。所谓的债转股就是将银行对企业(国企)的债券变成股权的形式,一般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贷款资产进行剥离,进而转化为企业股权。政府实施债转股政策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目前国企高负债的问题,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

据了解,在2016年10月份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方案。而紧接着,银行部门开始筹建自己的资产管理部门承接市场化方案,比如2016年11月份时,农业银行拟在北京设立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门处理债转股业务。

  • 目前市场化的“债转股”与1999年强制性的“债转股”的区别

银行表面上是很响应政策的,只要债转股政策一出台,大部分银行都会闻声出动,搞出大动作出来。实际上,截至目前,银行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风声大,雨点小,不仅如此,名义上实施债转股,实际上企业的债更多了,而且银行的债权并不真正的出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曾谈到,将尽快制定新设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试点管理办法,以确保银行债权能够真实出售。

“债转股”有两大好处,一个好处就是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另一个好处是降低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在某种意义上,债转股的实施都是利好银行和企业的。但实际上这是建立在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债权全部认购的基础上,而且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资产是分开的。不过此次债转股目的是降低企业杠杆,资产的剥离主要由银行自身完成,对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强制性要求。这样,银行为了实现不使用自身资产的情况,纷纷设立一个资产管理部门,通过社会资产承接本行的不良资产。

笔者曾记得1999年时,政府为转化银行的不良资产,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分别为信达资产、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以及华融资产。在1999年至2000年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次性下降近10 个百分点。与目前的“债转股”市场化方案不同的是,1999年的具有强制性手段,是一种行政措施。

  • 银行将“贷款资产”证券化,委贷方式实现国企和银行间的利益平衡

那么银行怎样做到将企业的贷款资产变成股权呢?如果按照政府市场化“债转股”,实现风险隔离的目标,银行一般会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之后将开展企业方、银行方已及资产管理方三方会议,银行作为债权人将贷款资产转移给旗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达成债权入股的协议,于是债转股就顺利完成了。

这样做的意义是,一方面银行设立了一个独立处理资产的部门,这和银行的资产是隔离的,就算旗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生了破产,银行资产也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债权顺利成为企业的股权,减轻了企业的杠杆,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因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认购了银行的的债权,使银行盘活了死资产,它将有更多资金贷出去。

理论上,这种做法非常的利人利己。实际上,我们考虑到的是,收购银行债权的资金怎么来?是银行自己出还是通过社会筹资?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作为银行,肯定不愿意通过自有资产的方式认购,因为这样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就没有意思了。银行的的做法是,将旗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自身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变成可出售的证券,比如契约型基金、有限合伙基金等,在将这些证券分成若干份,卖给市场投资者。

可是投资者会买账吗?市场普遍认为国企只会存在亏损,生产效率不高,如果直接打包成证券化形式,估计投资不买账。就目前市场而言,银行为了避开这个问题,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和债务人“国企”共同设立有限合伙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国企均为GP,而GP的资金规模一般为所募集资金规模的1/5左右,剩余资产为LP,通过银行系统的理财服务和线下投资者完成,不过一般的LP为银行的理财客户。

资金到位之后,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选择认购银行债权,进而转化为股权,不过这股权是具有杠杆的股权资产。但是银行可能不会这么做,银行可能为了多赚几个钱,将筹集到的资金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将资金带给企业。这样做的得到的结果是,一方面国企以GP形式入股有限合伙基金,如果国企作为资金管理人,资产端是要记入国企的资产负债表的,这样可以达到降低企业杠杆的效果,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委托银行放贷给国企,给了银行更多的服务收入,而且放大的银行的存款货币。

而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直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对资金的使用更加的灵活,对于国企和银行均存在有利可图。如果成立的基金直接认购债权,国业将得不到任何的现金流,而银行可以得到了盘活的资产。如果通过委贷的方式,国企得到的现金流,而银行也省了找贷款对象,同时还赚了委托费。处于利益考虑,国企和银行都是选择这种做法。虽然这种做法增加了国企杠杆,但是国企却得到了现金流。

  • “名股实债”带来巨大的风险,政府应协调好国企和银行的利益关系

因此,“名股实债”成了目前国企和银行利益共同体的标志,国家要对国企将杠杆,在某种层面上,这种“明股实债”的做法将成为政策实施效果的最大阻碍。这样使得国企的负债只会越滚越大,之前引入了银行理财资金或是线下投资者,将带来更大的风险。

设想一下,如果某国企最后还不了债要发生的场景。倘若某国企发生资金链断裂,作为委托贷款方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没有更多的资金偿付LP投资者,于是出现挤兑,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他业务也会受到波及,进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生破产,发生连锁反应。对于银行来说虽然隔离了风险,但募集端口仍然是银行,银行信誉不仅受到影响,很可能也会发生挤兑。

据悉发改委近日发布《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将重点对产业基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主动地符合性评价。实践中一些基金仍然采取名股实债方式,变相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其实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和银行和国企设立的基金形式都是一样的。落实政府产业政策的是国企,实际上就是国企和社会资本的合作。

综上,银行以“名股实债”方式实施债转股政策,风险非常大,一旦发生风、风险踩踏,将比债券领域发生的违约风险还要危险的多,而且发生的连锁反应直接反应到市场投资者。就目前而言,政府应协调好国企和银行的利益关系,不然他们的利益合作不会应为某一次监管而停止。

■ 编辑|李思

  推荐阅读

  孙宏斌给了贾跃亭150亿!押注乐视市值超千亿美金是对是错?

  走下神坛?!茅台酒被迫清除“国酒”“特供”等标识

  2017达沃斯论坛:中国向世界发出什么声音?

  微信小程序未来市场堪忧,APP仍主导消费市场!

  2016年终奖报告出炉 6成白领零奖金 奇葩公司发辣条!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获取授权请留言

business.sohu.com true 港股解码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117/n478983219.shtml report 5949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文|陈铭京,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时间:4月18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