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专利大国”老积灰?换个姿势变中小企业研发捷径

第一财经 转型 阅读(0) 评论()

  一直被诟病的中国专利利用率的窘境,正在悄悄地改变。

  中国已然是“专利大国”。2016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0万件,是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百万件的国家。然而,在持续爆发性增长的背后,不少专利或躺在实验室,或被用来炒作身价,并未切实创造经济效益。

  “去年我们买了专利,今年也买了,前后花去450万元,用于开发我们的APP。”近日,广州的小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卖科技”)负责人周诚梁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小卖科技正在研发一个创新社交的APP“走脸Facelike”,迫切需要用到一些热门的技术,购买的专利包括增强现实(AR)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等。

  “不是说我们不能研发,而是企业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这一点很重要,不能走太多的弯路。” 周诚梁笑着说。在他看来,购买专利是条捷径,对他们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

  对于一家中小企业来说,掏数百万元购买专利可谓大手笔之作,并不多见。不过,在一波波政策的春风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的环境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交易犹如春天悄悄钻出来的嫩芽,迅速成长。与此同时,专利交易中的“水分”也在逐步被抽出,不少企业购买专利是为了解决技术瓶颈,壮大企业实力。

  知识产权交易暴增

  周诚梁补充道:“如果我们纯粹是自己研发的话,那么摸索性就太强了,现在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都很高,一旦技术研发走了弯路,反而会耗费更多的资金。而且,我们在购买专利之后,还会对它进行完善,将它变得更好。”

  尽管像周诚梁这样购买专利的例子不太多,但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交易正在稳步增加。据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数据,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明显,技术市场交易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320437项,成交金额11406.98亿元,同比增长4.33%和15.97%。

  中国的专利成果持续爆发性增长。图为2014年,扬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一项大学生研究成果“抗震楼梯”获得国家专利。

  官方数据的背后,是不少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企业交易量或交易额的大幅上涨。专利是知识产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专利交易一般包括专利权转让、技术转移等。

  广东一家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高航网CEO杨雄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客户定位是中小型企业。2016年他们在线平台的专利交易量约6000件,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近1倍。

  无独有偶。根据广东另一家知识产权在线交易平台汇桔网提供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数据,2016年汇桔网专利技术交易额达35亿元,占整个平台交易额近七成,是2015年的5倍。

  汇桔网的前身主要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基础服务,包括专利、商标和科技项目的申请等。2013年,汇桔网联合创始人郑自群和他的合伙人开始转型,涉及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服务,并成立了汇桔网,新增了知识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服务。

  这一时间点值得关注。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的资料发现,相当一批在线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是在2008年后涌现出来的,尤其是在2013年左右。

  当时,世界经济处在金融危机后的下行周期中,国内企业的出口受到制约,低端出口企业难以存活,竞争中的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来帮助转型升级。

  郑自群回忆起汇桔网转型的动机:“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了企业购买专利、技术的强烈愿望,所以决定增加专利技术交易这个服务,从基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此外,结合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汇桔网的平台上汇聚大量交易双方的资源。”

  与此同时,国家陆续出台的知识产权政策,在增强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之余,也刺激了企业的买卖需求。

  其中,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2013年,正是此纲要设定的5年发展期。

  在2016年,中央层面关于鼓励产业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随后的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7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印发,设定了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等目标。

  交易中价值含量高的占多数?

  不过,知识产权交易虽然越来越频繁,但是专利是否用在了生产上,外界不乏质疑。

  广东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秘书长陈胜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企业购买专利是否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见仁见智,不排除也有其他因素的推动作用,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他的分析道出了一部分现实。

  在中国,专利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不少企业申请或购买专利的目的并不纯粹。对于企业来说,有专利在手,有助于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抬升身价,乃至可以获得政府补贴。

  郑自群并不讳言这个问题。但据他介绍,在汇桔网去年35亿元的专利技术交易额中,价值含量不高以及购买专利用在不当用途上的,占比并不高。“我们平台上一个专利交易的金额少的是几万元,多的要几百万元。其中,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这类交易占了我们交易额的一半以上。”

  他进一步解释:“一般最便宜的专利可能就几千元,这种专利一般没什么价值含量。贵的就难说了,全球最贵的专利高达几十亿美元,中国最贵的也高达几千万元了。”

  专利的商业价值可以从侵权官司的判决金额中窥见一斑。去年12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认定,被告恒宝股份有限公司侵犯原告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发明专利,判决恒宝公司赔偿握奇公司经济损失4900万元,以及合理支出律师费100万元。这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以来作出的最高金额赔偿判决。

  “一般来说,超过10万元的专利就是比较有技术价值的,有产业化落地的基础。如果是为了抬高企业身价或是为了申报政府补助,买个几千或几万元的专利就能‘搞定’了。” 郑自群补充说。

  大企业盘活闲置专利资源

  虽然知识产权交易正在悄然兴起,但是该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陈胜杰介绍,全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虽然有不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在行业有明显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市场竞争还远未达到白热化的蓝海市场,给交易平台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不过目前的一个现实是,中小企业大多还是着力于自主创新和自行申报专利,购买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并不普遍,大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将专利卖给中小企业。

  对于这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而言,更多的精力还得花在推动市场认知上,力争汇聚更多的买方和卖方的资源。

  然而,他们在推广时一个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大企业为什么会愿意把知识产权放在交易平台上售卖”,话里自然的逻辑是:如果是核心技术,就不怕引起同行的抄袭么?如果是边缘技术,会有客户购买么?

  问题很犀利。深圳一家大型通信企业的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笑着解释:“大企业不可能把核心的技术拿出来卖,拿的是边边角角的技术和以前研发的技术,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个宝了。”

  国家电网、华为 、中石化、中兴通讯、京东方、腾讯、格力电器、中石油、联想和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位列2016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强。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那么,以前研发的先进技术为什么会拿出来交易?他说:“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时候,还没有明确以后会往哪个方向走,就可能横跨多个领域同时研发。等企业的发展到了后期,它们可能就用不上之前研发的部分专利了。虽然这些技术对这些企业而言不重要,但是对行业而言还是很先进的。”

  而且对于大企业来说,拿专利出来交易也是盘活闲置专利资源的方式。如果不盘活变现,大企业每年都要额外交付不菲的专利维持费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一项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发证的费用为前期费用,从授权发证到专利保护结束为后期的维持费用。一个发明专利的维持费用,每年要两三千元到五六千元不等;而大企业一年可能有数千个发明专利,每年仅维持费用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411/n487700745.shtml report 4230 一直被诟病的中国专利利用率的窘境,正在悄悄地改变。中国已然是“专利大国”。2016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0万件,是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百万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