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行业

这103万人见到了我们最意外的三小时 | 吴晓波直播

  

  “今天是5月8号,频道三周年,巴九灵同学和我商量,咱们干点什么事儿吧。”在昨晚的直播中,吴老师是这样开场的,“干一个三小时的直播,我们索性长一点。家里人,讲得多一点。

  有人说,直播和视频不一样,直播时大家希望得到意外。而吴老师则决定不准备提纲和回答,要“随性发挥、坦诚相见”。于是,昨晚(5月8日),吴老师来了,在夜景繁华的黄浦江边,时不时传来一声的汽船鸣笛声,仿佛有划破时空的力量,带我们在这三年里自由穿梭。

  

  这场“意外”连连的直播,吸引超过103万人次关注,其中,8.5万观众收看吴晓波频道的独家视频直播,95.3万听众则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同步音频直播。【点击此处】,即可回看吴老师三小时视频直播。

  而在线下,更有 12个城市书友会和20所211高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全程收看了此次直播,陪我们度过了难忘的3周岁生日。

  

  吴晓波频道北京书友会(向左滑动←)

  

  吴晓波频道南京书友会(向左滑动←)

  

  吴晓波频道合肥书友会(向左滑动←)

  

  吴晓波频道广州书友会(向左滑动←)

  

  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们

  看到大家在都在晒三周年蛋糕眼馋不已之时,小巴的女神、青年作曲家田艺苗老师在直播中途送来了蛋糕,小巴和吴老师一起许下了愿望~(吴老师说,巴九灵的愿望就是能偷懒的就不省力!)

  

  小巴准备了总价值30万的3000份礼品,直播前我们已经为占座提问的同学送出了1500份礼品,在昨晚的直播过程中,我们又送出1500份礼品。其中有吴晓波频道三周年定制笔记本,有频道《趣商业》版块精华内容汇集出版的图书《怪咖驾到》,有百匠大集匠人们定制的产品,也有来自吴老师杨梅岛的吴酒套装。

  为了这些琳琅满目的精美礼品,当然就有同学“前仆后继”。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提问,吴老师时而沉思,时而滔滔,将这三年的所思、所践娓娓道来。当然,也会有一些“不速之客”令吴老师语塞。小巴整理出了10个我也超级好奇的问题,看看吴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吧~

  

  1

  1

  1

  人群

  审美和工具,

  是决定你是不是当代人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提问者:张力奋 | 前FT中文网总编辑

  主持人:我们有一位复旦的教授,吴老师的师兄张力奋,从伦敦发来问候。师兄也向你提出问题:在自媒体时代,你在为谁写作?能为你最理想的用户做一个画像吗?

  吴晓波:我认为就是中国现在对财经知识和财经资讯感兴趣的那些人。三年前,我的读者基本上是以50、60、70为主的,他们是《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的读者。自媒体以后,读者的平均年龄大概下滑了15岁左右,所以应该是那些喜欢商业的那些新中国人。

  新旧区别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工具。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学习,很多人,比如我有很多60后、70后朋友,还在看报纸,他们不会用手机的,不会发微信朋友圈也不会在网上买东西。他们在工具意义上已经out了。这跟年龄没有关系,而是和对工具的理解有关系。

  第二个是审美。你能不能接受今天中国所发生的这些商业变革和新的文化现象。我觉得审美和工具,是决定你是不是当代人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我前两天了带着两百多人去德国汉诺威,里面有50后、60后、70后、80后,还有11个90后。这就是这个时代,五世同堂,可以一起去汉诺威看工业4.0。而且他们报名大部分都是通过吴晓波频道报名的,这说明:第一,他们在看自媒体,第二他们会用手机来支付,第三他们居然敢在手机上支付几万块钱,第四他们对工业4.0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一样的人。

  

  1

  2

  1

  衰老

  很多人所谓的衰老,

  其实就是避而不见。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主持人:刘润老师问吴晓波老师:你是怎么让自己的面容一直保持年轻的?嫉妒死了。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让自己的思想一直保持最新的?然后他说,其实最想问的是第一个问题。

  吴晓波:没有啦,其实他比我保持的还好,到了我这个年纪估计也是这样子。我觉得人是一个被问题推动的动物,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衰老和颓废以外,对外界的敏感能力是在下降的——跟你的肌肉一样,不断松懈。于是很多问题会接踵而来。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些问题的挑战?很多人所谓的衰老,其实就是避而不见,人变得越来越狭隘。

  所谓年轻的心态或者年轻人是什么呢?我以前为吴敬琏先生写过一本传,吴老现在已经88岁了。他见到任何一个年轻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好玩的电子产品,有没有好玩的软件?他就喜欢研究一些新的科技,环保产业怎么样,新能源怎么回事,工业生产线柔性化改造到底能提高多大的效率,中国有哪些对标企业。这么一个88岁的老先生,老吗?他永远跟时代在一起,他就不会老。

  

  1

  3

  1

  商人

  有一点可以肯定,

  企业家是中国社会一股进步力量。

  ?提问者:马明

  吴老师,你在《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中讲过,《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一个bug:商人的形象太老套了,不符合当下的真实形象。请问当今中国商人的形象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吴晓波:我认为就应该是人的形象。人,就有好人,有坏人,我认为可能99%的人是好人。但人会有欲望,会有勇敢、贪婪、自私,也会愿意分享。所以人是有丰富性存在的,我看《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会发这么一个感慨,是因为你在那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情况是说,官员的形象非常的丰富,从省委书记开始到那些厅长,都非常丰满。

  但是到了企业家层面,要么就是行贿犯,要么就是强奸犯,要么就是贪污犯,看到省长、县委书记就跟孙子见了外公一样的。这个不是今天中国我看到的企业家阶层的主流形象。中国三十年来,从1978年没有一个私营企业,到今天1356万个私营企业主,他们解决了中国70%的就业人口,纳了45%的税收。

  但是商人的形象在中国的虚构作品中非常单薄,这说明整个中国社会对商人的理解还很偏颇。大家认为,甚至包括编剧、作家这些知识分子,一个人发了财,一定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

  所以中国以前有一个词,为富不仁,为富一定是不仁了。还有一个词,杀富济贫,把富人干掉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两个词的存在是中国人潜意识中对财富的背离。

  但是中国人很喜爱钱,中国人是最爱钱的民族之一,但是对商人又有一定的贬低,这是我们这一代研究者写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人和金钱之间,我觉得要形成一种平等、平视的关系,不要去鄙视他们。其实我们没有人有资格鄙视金钱,我们也没有必要仰视金钱。我们形成平视的态度,心平气和就会好很多。

  企业家很多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企业家是中国社会一股进步力量。1978年到今天,很多问题很难回答。比如说39年来,中国的文化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中国人的道德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中国人的法制环境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不知道。但是中国的商业环境变得进步了,这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那谁造成的?就是那些企业家。

  

  1

  4

  1

  知识

  真正发生的变化在两头:

  一头在问题本身;第二个变化是产出端。

  ?提问者:可可

  现在自媒体的网红大咖这么多,做知识内容的产品也这么丰富,做内容创业还是好选择吗?你说未来的知识服务,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出现?

  吴晓波:我觉得知识的产生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来自于问题,再变成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线下讲课、开音频收费栏目、做一些写作。

  原来,我们给报纸、杂志写专栏,拿到的是稿费,今天你做自媒体了,那么你的产品的呈现方式和你的盈利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你回过头来仔细想,我在自媒体上写的专栏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写专栏,写的方式没有变化,无非是以前用笔写,现在在电脑上写。

  真正发生的变化在两头:一头在问题本身;第二个变化是产出端。

  三十年前我们研究的一些经济问题,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你要研究新的问题。如果获取问题的能力减弱,你就是一个和时代没有关系的人。第二是你的输出方式,如果还是很老化,那你跟时代又没有关系。变化的时候,中间那部分的核心的能力,就是你对问题的抓取、结构和解构的能力,这个部分我认为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1

  5

  1

  企业

  未来的组织形态,

  是特种兵形态。

  ?提问者:力哥

  下一个三年,吴晓波频道打算怎么玩,想在现有粉丝基础上横向去拓展不同的服务,还是纵向再扩展各年龄层的用户?

  吴晓波:我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核心能力是两个,第一是赋能,我们是一个带有一点媒体属性的自媒体。第二是连接,我们能够帮助这些年轻人做一些连接,帮助有需求的人做一些连接。我们会从赋能和连接出发,做很多的产品出来。

  我在过去两年里也常常在全中国研究一个问题,就是未来怎么样的商业组织形态是最好的。我有一次到小米去,小米在做生态,和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交流这个事情。刘德就跟我说,未来的组织形态是特种兵形态。

  去年有一部电影,《湄公河行动》,我们不是派了一个军一个旅去抓毒枭,而是派了十来个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人是爆破手,有的是狙击手,有人是总指挥,有的是驾驶高手,有的是侦探高手,这就是特种兵。所以未来,在我们吴晓波频道里,做的就是一种特种兵模式。每一个团队只负责一件事情,比如说百匠大集就负责百匠的运营,企投家团队就负责企投家的模型。

  今天是吴晓波频道的三周年,三年前我对自媒体的理解和现在对自媒体的理解有什么区别?我在想,三年前我认为自媒体是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增粉,第二件事情是10万+,我认为这还是1.0的时代,其实粉丝增加和点击量增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最终的问题是,你通过增粉运营和10万+的文章,你聚合了怎么样一群人,这群人是不是统一的价值观,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你有没有办法提供商品给到他们。这个是我们认为2.0的时代。所以吴晓波频道未来进行的所有的试验,都是2.0时代的过程。

  

  1

  6

  1

  网红

  任何一个可持续网红的背后,

  一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结构化的过程。

  ?提问者:千本南

  吴老师如何看待现在的网红经济、大V包括各种炒作自己的年轻人,这种情况是否会持久和更好地发展呢?

  吴晓波:我觉得网红经济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已经到了网上。今天平台的流量已经被稀释了,所有的流量都来自于人的评论、人的分享、人的传播。所以在这个环境下,内容本身变得很重要。那么内容肯定附着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网红经济为什么崛起。

  我在一年多前关注到网红经济的时候,当时我曾经做过一个调研,一个85后的小姑娘每天在新浪微博上描眉毛、穿衣服,前年做到几千万的销售额。我非常吃惊,为什么讲怎么穿衣服穿裙子就可以赚这么多,我还专门去看她的那个视频。她不是巨星,不是明星,是一个和别的85后的小姑娘差不多的人。但是她为什么每天都有那么多搭配心得?后来发现,她背后有一个创作班子,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专业的团队在做这个事情,除了写作班子以外,还有专门的供应链的部分。所以你会发现,看上去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1985年的小姑娘,背后实际上是公司化的运营系统。

  不过我认为靠口水的网红,大概只能红48小时,就跟泡沫一样,会消解掉。真正能持续一年以上的网红,都是有可持续的内容供给能力。而这个内容供给能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结构化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机构系统化运作的结果。

  

  1

  7

  1

  三年

  我仍然生活在、工作在他们所指引的方向下,

  无非是这个时代提供了我们一些新的生存的方式。

  ?提问者:刘

  吴老师,请你谈下这三年的心路历程,期间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吴晓波: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在2014年5月8号,我不做吴晓波频道的话,那今天我会怎么样?我想我今天可能还在给一些平台的公号,在写专栏,然后每年会写一本书。我大概会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做了很多东西,吴酒、百匠大集、思想食堂等一些事情。

  也会有一些朋友说,你这算不算不务正业。我觉得现在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写作者一种新的角色定位,让我们有能力去更多地改变这个社会,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

  这三年来,第一,我跟80后、90后走得更近了,但是很高兴的是,我并没有跟他们打成一片,我也没有办法跟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只是共同完成一些事情。第二,我跟企业家朋友走得跟近了,做了频道以后传播能力越来越大、合作机会越来越多,我有机会见到和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家。但是我一直抗拒,不让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写作者,是一个观察者。第三,我跟这个时代越走越近了,每天的内容生产,每天的社群互动和实验,让我跟时代越来越近了。但我也很希望跟时代保持一步之遥,不要变成共同追逐的部分。

  我相信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李普曼式的独立的协作状态,把创作变成自己主要的工作,这是我的工作。另外,像德鲁克说的,商业管理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过程,我能够变成一个介入的旁观者。这两个人是我生命中的偶像,所以我觉得到三周年这个时候,我仍然愿意跟他们说,我没有背叛他们,我仍然生活在、工作在他们所指引的方向下,无非是这个时代提供了我们一些新的生存的方式、新的可能性,那我可能还有一点好奇心,所以愿意用更多的心力和大家做一些分享。这是我三年来的一个心路过程。

  我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件事情,但是有的时候在想,是不是可以做点减法,或者说不要想得那么远,只把眼前的一两件事情慢慢地做好。

  

  1

  8

  1

  学习

  无用之学大幅度增加。

  这是社会进步和变得优雅的一个最重要的表征。

  ?提问者:Koant

  吴老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把大部分的学习放在各种“无用之学”上,例如哲学、艺术、数学、物理这些学科。

  吴晓波:我相信,未来越来越多人会把精力放在无用之学上。中国现在出现了很多中产阶级、高净值人群的家庭。他们对职业的认定不再是说,我这个职业是为了谋一口饭吃。而是第一我喜不喜欢这个职业,第二这个职业有没有可能被改变,或者能够改变世界。这一部分可能就跟抽象的东西有关系,跟艺术、音乐、哲学、历史有关系。

  也就是说,功利之学的比例会大幅度下降,无用之学大幅度增加。这是社会进步和变得优雅的一个最重要的表征。

  

  1

  9

  1

  新闻

  新闻的权威性现在没有办法被保证,

  只能被识别。

  ?提问者:qiu_f1

  吴老师,你怎么看待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络的衰落,而自媒体崛起但同时鱼龙混杂,那么新闻的权威性如何保证?

  吴晓波:第一,新闻的权威性现在没有办法被保证,只能被识别。第二,当年的报纸和杂志时代,也都是鱼龙混杂的,也都是各有圈层的。有人喜欢读故事会,有人喜欢读者,有人喜欢知音——人是被分众的,只是今天更加剧烈而已。

  另外,今天也有严肃的自媒体,比如我们吴晓波频道。我们反屌丝,然后通过价值观的方式把用户切割出来,接下来用户对我们又会有要求,你是不是能够可持续的提供好的内容,你有没有坚守某些底线。其实媒体和用户之间永远是信任度重建的过程。

  所以,鱼龙混杂一定是旧世界崩溃的景象,慢慢新世界一定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旧的过去,新的东西一定比旧得更好。就好像年轻人一定比老人更好一样。

  

  1

  10

  1

  房价

  全世界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归到房价问题,

  今天三小时也是一样。

  ?提问者:星星oav

  吴老师,上海杭州的房子还会翻翻么?我们90后靠自己如何才能买房呀?

  吴晓波:全世界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归到房价问题,今天三小时也是一样。

  我觉得,未来的中国五到十年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一个货币泡沫化的过程。通过货币泡沫化,让我们坚决地完成实体经济的产业转型。所以你看,过去几年我们的GDP增长进入新常态,6%到7%,但是我们的M2,广义货币发行量,总量在13%到14%左右——货币的泡沫是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比例我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还会有持续。

  货币一定需要找一个锚,这个泡沫需要找另外一个泡沫固定住,就好像美元当年固定黄金和固定石油一样。这个锚是什么?在中国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不动产的部分。所以,不动产和货币会形成对应成长的关系。

  那么你问我,是不是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都会跟货币泡沫形成对应关系?不一定,只有那些人口在净流入的、在高成长的、土地供给比较均衡的这些城市,能够形成对应关系。所以,不同的城市在面向未来,也会拥有不同的命运。人被分解了,城市也被分解了,区域也被分解了。

  

  最精彩的总是留着最后,小巴要公布直播之夜的超级大奖:价值2499元的小米6手机。只要你觉得这个直播有价值,你都可以在直播主页直接发出“邀请卡”,邀请你的朋友们一起来观看直播。而昨晚吴老师直播专场,排名第一的同学共邀请了4486位好友参与直播,摘得大奖。

  

  三小时,就像三周年一样,不近不腻,不久不远。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小时坦诚而彼此尊重的时光,就像我们一路相携,从过去走到现在。遇见彼此,就是我们之间最美丽的意外。

即可回看直播

  回看

  而从吴老师直播起,三周年直播活动随之拉开帷幕,丁磊、周国平、刘楠、陈世海将在之后的四天为大家继续带来直播分享。

  提前进入直播间提问,问题被选中的机率会更大。只要问题被选中,就有机会获得我们提供的直播互动提问礼品。

点击下图进入直播间

  

business.sohu.com true 吴晓波频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509/n492281474.shtml report 18923 “今天是5月8号,频道三周年,巴九灵同学和我商量,咱们干点什么事儿吧。”在昨晚的直播中,吴老师是这样开场的,“干一个三小时的直播,我们索性长一点。家里人,讲得多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