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兴业证券夏季量化投资研讨会之“资产配置篇”

  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配置部总监:范华

  

今天,因为我们题目是资产配置,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海外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框架。接下来我们后面讲的量化策略包括风险匹配,在这个框架中会看的比较清楚一些。

在海外,资产配置在投资中起的作用也就更大一些。有统计表明,资产配置会占到一个机构回报的80%到90%。所以说,作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来讲,他们都不太会忽视这一点。

资产配置上,我们是坚持这么几个理念:

第一,持有风险资产是可以获取风险溢价的。所以长期来看,风险越高,获得收益也就越高。

第二,我们要坚持分散化投资。这个是在资产管理行业我们认为唯一的freelunch。

第三,投资回报最终的来源里面是有资产类别指数投资的回报,beta部分,还有积极管理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超额收益,alpha部分。

一旦涉及海外投资,这个货币风险实际上是不能忽略的。

第一个理念我就是想说一下各类资产的收益回报特征。横轴是风险,纵轴是预期收益。长期来看,其实是有这么一个关系---各类资产收益和风险的比差不多是在这条直线上。如果哪一类资产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特别好或者特别差,常常会有做套利的和动态调整配置的人去抓住这种机会。长期来看,能保证各类资产的sharp ratio是差不多的。

第二个理念呢,大家学过金融或者学过投资的都知道Markowitz1952年的这个理念,就是现在这个组合管理的理论。同样的,横轴是风险,纵轴是回报。我们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优化达到一个最有效的投资,这个抛物线的上端是我们投资的有效前沿。实际上这个切点,那个红点,是我们sharp ratio最高的一个投资。

这个图我想强调下分段化投资的效果。如果我们简单地能拿到一个sharpratio最高的投资,其实你投它就够了。但是呢,很多时候这种投资不一定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量可能也不一定够。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很多sharp ratio不是太高的投资拼在一起。然后从组合层面来说,它的sharp ratio会高一些。

那么这个图就给大家看了一下分散化的效果。最上面一条线是说如果我找一定量的相关性在0.6的投资组合,那么随着我投资组合里面投资标的个数增加,我的风险会有降低。不过你也能看到,可能到了5个6个以上,我再增加投资标的,实际上分散化的效果并不是太好。但如果相关性是0的,底下倒数第四条浅蓝的线,其实5、6个投资可以把组合投资的预期风险从10%降到4%,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所以说,大家在选取投资标的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低相关的,投资标的在组合里面是有非常好的分散化效果。

第三个理念,我们提到了投资回报是beta加上alpha。Beta实际上是市场提供的,这也是个共赢的关系。其实所有市场的投资者都能享受这个beta的收益,容量也比较大,包括我们说到的很多指数投资都是这样的。它的费用会比较便宜,也比较容易拿得到。但市场上大家花时间最多的都在alpha的投资上。对于比较有效的市场来说,这个alpha的投资其实是个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赚,有人可能就会亏。以500为例,有人超配了科技,有人可能就低配了科技,因为它整个就是一个市值权重的指数。最终,有人就会受益,有人就会underperform,从而拿不到超额收益。Alpha的容量比较有限,接下来我们就会讲到一个比较好的管理人,他做得好了以后,他就只管自己的钱,不管外面的钱了,可能会对外面机构投资者关闭,那么他收的费也会相对高一些。但现在比较流行的是smart beta和systematic alpha,差不多是介于alpha和beta之间去找一些投资机会。费用和获取的难易程度也是在两者之间。

这个图我们就看几个大家常常提到的配置也好,或者说我们知道的基金也好,看他们投资分布的情况。海外机构投资者最开始的一种比较传统的分布是40-60,就是60%投在股票,40%投在债券。那么它的分布图基本是在红的这条线。平均回报长期来看是5%,波动率大概10%,sharp ratio只有0.3。简单来看这是一年的分布,所以一年亏损的概率在30%。待会我们会提到的风险平配,其实是说作为一个更优化的静态配置,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条红线,如果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预期回报有所提高,向右稍微平移一点。

另外我们常常熟知的两个比较著名的管理人,一个是巴菲特,他的投资回报的情况实际上是紫色的这条线,就是比较平,比较低的这个分布图,长期的预期回报实际非常的好,是27%。但波动率其实也相当大,有36%。那么在某一年,他这边的亏损概率还是有22%。实际上是说,相对指数来看,他可能在太bubble的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是2年左右的时间,都是按照perform指数70%左右。他建立的这个投资结构实际上是保证了有长期的资金支持,没有短期赎回的压力,所以他可以在这种不好的时候坚持他的理念,最终拿到一个好的预期回报。

那么从alpha这方面来讲呢,实际上最有名的是Renaissance的Medallion Fund。我们拿到的数是长期回报预期是37%,波动率12%,sharp ratio大概是在3以上,这个我们没有特别具体的数。所以这个也是大家比较追求的一个目标吧,这个蓝色的分布情况。基本上,它一年的亏损概率是在0%,预期又挺好。如果说我们有钱的话,都愿意放在它那。但它现在一个是对外关闭了,一个是它曾经收的费用也相当高,我们听到过的是说有一个是收50%的绩效费。当然我们说的也是背后的收益了,就是说它比较有一个主导的地位。

作为投资者来讲呢,其实考虑配置的时候呢,要首先回答几个问题。因为刚才提到了,好的alpha不一定找得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得从beta下手。像中投这样的,因为规模比较大,更难去拿到这些想要的alpha。

所以我们想回答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说投资目标是什么?我们能够容忍什么样的风险?然后最大的回撤能够容忍多少?我们在投资中有没战略方面的考虑?我自己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能不能拿到相应的alpha?

这里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一个就是海外机构投资者会用预期回报,以前都是用8%。风险容忍度呢,可能我希望我组合波动率小于12%。然后配置方法呢,一般也是以资本配置为主。也有的呢,像我们09年出去看海外机构的时候,多数实际上是在用一个长期的保值增值概念,比方说5年的回报要比CPI加上5%要好。那么这几年来看呢,大家对各类大类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有所下降,实际上已经朝着CPI加3%的目标在转换了。还有一些美国的养老金历史上会用60股40债的方法来管。像insurancecompany更多的会考虑它的资产负债管理。

在风险容忍度的考虑上其实也是有不同的表示方式,除了常用的组合波动率以外,也有人是用3年回撤,有的人会用5年输钱概率小于5%这种概率的表述。

另外一个说到配置方法,其实今年比较流行的是这个风险配置,接下来我们说到的风险平配就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从这个维度方面来讲呢,越是大机构,越是专注长期的战略配置,考虑的是3年以上的配置过程,可能会做一些短期的配置调整,比如说一年以内的,我们通常叫它战术配置。然后也根据机构能力的不同,在战略配置上有一个相应的风险配置。像淡马锡这样的机构更多的是在做一个主题投资,更像PE公司。

最大的资产配置模型有三类: 一类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60股40海外的主权财富基金,以挪威的养老基金做代表。第二类实际上是捐赠基金的模式,我们其实场上说到是耶鲁模式。它们的一大特点是重仓另类投资,重仓另类投资主要是希望它们能带来一个alpha。第三类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风险因子的配置,那么接下来会用丹麦的养老金ATP做一个例子。

如果是看这个传统的股债模式,这个是我们画的一个过去110年以来60-40组合滚动10年的回报。然后你能看到,如果我们拿CPI+3%作为我们的投资回报目标,实际上每次还是用这个10年滚动收益来衡量,有1/3的时间是underperform的。这个组合呢,因为它的sharp ratio不是太高,所以说有相当多的时间是有underperform的压力。另外就是组合输钱,就是10年滚动收益低于0的概率也不低,有15%。

那么来看捐赠基金的模式,在它的资产类别上实际上是非常多元化了,加入了大众商品、房地产、PE和对冲基金。但如果我们看它回报,其实危机前后,就是08年的时候,有另类投资和没有另类投资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这原因在哪呢?我们看它这个资产配置实际上是多元化的。你看它风险配置,最右边一个图比较有说服力,多半还是红色,原因就是它的组合主要风险因子来源还是股票的风险。

另外一个模式就是现在业界走的比较靠前的机构---丹麦养老金ATP。在整个公司层面,它是一个比较早的做风险因子配置的。它选的这5大因子是: 利率、信用、股票、通胀和商品。在风险上,它基本是每个分20%,可能近年随着它们对风险因子的risk premium有一个不同的看法,最近几年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配,但基本理念还在。然后风险的配置转化成资本的配置以后,实际上是高风险的资产的资本配置会低一点,像商品从20%降到6%。风险低的资产类别,像利率,就升到了38%。

它的回报特征在08年实际上会相对更平缓一些,好的时候,比方说09年,人家20%、30%,它就没那么好。在08年别人跌20%、30%的时候呢,它只跌了4%,所以说会更平缓一些,更接近于机构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容忍度。

比较一下这三家的特点,像挪威,它们这种配置方式比较简单,流动性高。像耶鲁这个另类投资,预期回报很高,但流动性会比较差。像风险平配有点介于两者之间,就是说它会把简单的40-60风险调整后收益提高。但是呢,会需要用到杠杆,同时呢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风险因子。

回到我们之前提到的投资的有效前沿上,如果引入了另类投资,我们可以把有效前沿往左上方推一些,预期回报也更好一点。如果在相同风险的情况下,像这个耶鲁的建设基金模式,我们画的蓝色的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使用杠杆,这个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预期回报就是我们绿色的这点。所以基本上是这么一个关系。

如果是比较不同类型的配置模式呢,传统的可能大家更熟悉一些吧。我会定义我的资产类别,然后作出对回报、风险和相关性的这么一个预测,然后优化adjusted return,最后得到一个组合的权重。像这个风险因子的配置,实际上是多了一层

然后货币风险这边,我简单地提一句。我们觉得货币其实是双向的,长期看其实不一定有预期收益,其实是有beta的risk premium。所以说货币风险管理是增加风险,不一定增加收益最好是对冲掉。很多机构觉得货币市场的参与者里面,包括央行,也有一些零售其实并不是那么有效。很多机构会在里面做积极管理,去拿alpha。

常见的货币管理操作,有的机构觉得不对冲,它愿意承担额外风险,因为它觉得管理这个对冲其实也有一定的成本。做的比较好的机构是100%对冲,为了拿alpha,它会找一个积极的团队去管理。还有一个就是说不是很确定但也考虑到对冲的成本,有的人就是做一半一半。

看一下海外的年初至今大类资产表现,股票比我们的预期要好很多。今年的风险平配,这个地方写的是5.10%,实际是一个指数,其实今年有超过7%的回报。实际上像今年beta收益还是不错的,相对于去年来讲,股票的alpha策略有很大的回升。但是宏观的管理还是挺有挑战性的。

后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大类资产的特点: 预期收益更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更高,在危机的时候相关性也是非常地高。这导致大家对完成投资目标的概率降低。

机构投资者的应对也是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调整组合风险水平。这个是分两类,一个是增加杠杆,增加更多一些高风险资产、非流动性资产来拿到更多的预期收益。另一类可能觉得现在资产价格过高,出于保守,增加这个组合的现金和流动性,等待以后的一个更好的入场时机。

第二个是寻找积极管理来拿到alpha。拿到alpha,我们之前的分布图也可以看得到,会增加我们完成目标的可能性。积极管理配置风险会有所增加,比方说很多机构会多配一些对冲基金和PE。另外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就是,大家从传统的相对收益改变到绝对收益。

第三类就是更多的强调分散化投资,风险因子的配置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潮流。另外就是说降低管理成本,管理费低了等于变相地提高回报。

最后一点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点,就是管理投资者的预期。前面几年,在国内,大家对回报要求还是挺高的。这几年稍微更趋于合理,挺少会有一个单类大类资,或者说我们理财产品简单地给你一个比较好的风险比较低的回报。更多的机构把关注点挪到资产配置上来。如果我们能在事前跟投资者说明我们大概投资情况,实际上会让我们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更趋于理性。

结论就是实际上没有最好的配置,但是有最适合投资者自己的配置。呼应我们前面提到的资产管理理念,就是:

第一,明确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承担合适的风险就会有合适的回报。

第二,就是强调的这个分散化投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相关性低的、正收益回报的资产,把它组合起来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客观判断自身的投资能力,我能拿到alpha多一点我就去做alpha。拿不到,长期来看,beta也能给我们一个合适的收益。

最后,要管理货币风险。好,谢谢大家!

  商品在风险均衡中的应用

  磐安资产管理公司多资产投资部研究主管及首席投资官:钱恩平

  

首先,很感谢兴业证券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量化研究的研讨会。

当然,这次很多同仁都要讲资产配置。刚才范总讲了海外机构投资人各种资产配置的模式,当然风险均衡是其中之一。

本人大概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然后公司从2006年开始管理风险均衡的投资策略。这十多年来,量化投资作为一个新的投资理念,当然就有很多研究的课题。很多投资人有很多的疑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另类投资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我和我的团队写了很多报告,把这些报告积累成书,写了一本书。然后,这次有幸让两位翻译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让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

风险均衡的问题很多,本人也在思考要抽一个什么内容来讲。后来还是决定讲一个冷门,就是商品在风险均衡中的应用。刚才范总也讲了,很多海外机构投资人就是一开始采用60-40的策略(即60%股票和40%债券)。可以看到,这里面并没有商品。怎么把商品加到投资组合里面去?加多少?为什么要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这个简短的时间里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我所展示的这幅画是风险均衡策略英文书的一个封面。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封面跟风险均衡投资的各类资产是很有联系的。图片最上方有几个国家的国旗,这些代表各个国家政府的利率债。右下方有十个图案,手机代表科技,试管代表医疗,这些图案其实是代表股票市场的十大行业板块。股票是风险均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左下方图案中有金条、奶牛、玉米、原油、铜块等,这些是代表投资的大众商品,可以从中得到通胀风险溢价。各类资产名目繁多,但很多资产都可以归化成这三个基本资产:利率风险、股票风险、通胀风险。

为什么要投通胀风险呢?为什么60-40策略不是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呢?这个要从量化方面来讲,60-40策略其实在全球投资界里面是一个比较平衡的投资策略,因为60-40看起来接近一半一半。但是如果你要做一些量化的风险、配置和贡献的话,你可以看出来90%以上的风险来自于股票,剩下5%到10%的风险是来自于债券。这样的产品虽然长期下来会得到一些风险溢价,但是90%的风险溢价来自于股票。因此,这样的产品很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假如股票或者经济在增长,这样的策略收益就很好。但假如经济缓慢或者经济衰退,比如2000年、2001年的全球经济泡沫时期,或者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投资组合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投资组合并不能够在各种宏观经济情况下产生比较稳定的回报。

如果你要对增长风险进行对冲的话,不管增长是低还是高,为了让你的投资组合有个稳定的回报,你必须把商品和股票或证券组合在一起。一般在增长强的时候,商品和股票回报比较高。在增长比较低的时候,高质量的债券成长会比较高。如果这两类商品,股票作为一类,债券作为一类,风险能够均衡的话,对增长风险会有一个对冲的效果。因为债券的风险太小了,所以60-40策略没有起到一个对冲的作用。

再看另外一个宏观指数,通胀风险。80年代之后,全球通货膨胀率很低。但如果回到70年代的时候,通货膨胀很高而且是增长的时候,这时候60-40策略同样不能够产生很好的回报。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可以抵抗通胀的一些资产在里面。这时候就必须想到另外一个层面,怎么对冲这个通胀风险?因为股票和债券,特别是名义债券,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时候,这种资产收益很低。同时,因为商品跟通胀有关系,这种资产收益很高。在那种情况下,你就必须把股票和债券作为近似的资产,而商品是另外一个资产。假如这三类资产能有一些风险均衡的设计的话,那么这个产品策略就会对通胀风险有一些对冲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大众商品或者是跟通货膨胀有关的债券是风险均衡里面必不可少的资产。

现在,如果说我们已经决定了一定要加大宗商品在投资组合里面,我们就要考虑怎么加进去。加进去的话,有人认为是以1/3、1/3、1/3的形式。在数学里,均衡就代表一样,就像1/3、1/3、1/3这样。但是,我们做研究的时候,不能假设数学在市场上具有特殊性。就是说,假如有两类资产,它们的夏普比率都类似的话,这时候均衡分布就是一个最优化的资产配置。学数学的人稍微推导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假如它们的夏普比率不一样的话,这个均衡分布大概就不是一个最优的资产配置。

很多人起初不投资商品,是因为现在在中国大陆投资商品是有很多限制,很多机构投资人是不被允许投资商品。为什么呢?因为商品被认为是一个另类投资产品,跟股票、债券不太一样。先看看数据,商品的数据其实比较短,所以我们就列一个从1970年开始的高盛商品指数。

1970年到2017年,你算它的一个超额回报,就是超过现金的,大概3%左右。它的波动率大概是17%。夏普比率只有0.18。但是如果你看美国政府债券或者美国股票,它们的夏普比率大概只有0.35左右。当然这50年的历史也不能证明谁高谁低。

但如果你重新再看为什么商品的收益率和夏普比率会比其它两个资产要低呢?它其实是个另类资产。如果你要投股票的话,从股票可以获得红利。如果红利很高的话,它的回报率可以达到4%到5%。你要考虑全收益的话,一个是价格的收益,一个是红利的收益。你要投债券的话,你有利息,然后还有可能利率上涨。通过这两类资产考虑的话,它们的全收益包括一些红利或者利息,再包括价格。你要是投商品的话,你买金子的话,金子不会每6个月给你生个蛋。金子就是金子,它没有红利也没有利息。所以从全收益来讲,它缺少了一个来源。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的收益也就是夏普比率低的一个原因。

这是全球的一个数据。你可以把这50年分成几个阶段。商品的表现在70年代非常出色。因为我十几分钟前讲过,商品在高通货膨胀的时候或者通货膨胀上涨的时候,表现非常好。高盛商品指数在1970年到1979年的时候,它的夏普比率是最高的,是红色那部分,0.66。其它两个呢,通货膨胀率很高、利率往上涨的时候,政府债券是惨的一塌糊涂。数据表明,虽然政府债券夏普比率不是很正,但它也趋向于0,股票也是基本上为0。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假如通货膨胀率很高,这两类资产(股票和债券)不能提高超额收益,所以只能靠商品。然后在70年代之后呢,很多时候商品表现是最差的。所以这时候,虽然商品的夏普比率比其他两个低一点,但在通货膨胀高的时候,它是唯一能产生正回报的一个资产。

让我们来看下中国的商品,中国的商品没有一些公认的指数,所以我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大家都知道很多的商品有期货,比如大连、郑州这些,你可以把这些数据算出来。就用最前的期货算出它的回报率。这是从2005年开始,不是包括所有的期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越来越多。最后到2017年的时候,下面列的所有的期货都有了。像铜铝锌金这些工业金属或者稀有金属,又或者是农业产品,这些期货其实包括在高胜指数里。但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期货,比如棕榈油、铁矿石、橡胶、聚乙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投资中国商品的话,最好把中国特色商品包括进去。

从2005年到2017年,当这些商品的期货出现,没有做风险均衡,也没有用产量去做加权的权重,就是平均的。所以中国商品的超额回报大概是2%,风险是13%左右,夏普比率大概是0.16,跟高盛指数差不多。这十几年来,中国的利率债、用沪深300来代表股票,它们的夏普比率基本在0.3-0.4左右。这又是一个证据说明商品的夏普比率比股票和利率债要低一点。

假如要把商品加到风险均衡里面,就有两个考虑。第一个就是均衡,1/3、1/3、1/3,用蓝条代表。还有一个就是,假如你认为商品的夏普比率就是要比其他两类资产低,就应该考虑到不均衡策略。不均衡怎么不均衡呢?其实里面有些量化的研究。

假如是均衡的话,资产的夏普比率是一样的话,这是一个最优的组合。假如夏普比率是1:2,(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商品的夏普比率是股票夏普比率的一半),这时候风险贡献率是1:4,当然还有一些假设在里面。我们觉得商品不应该均衡,特别想均衡也可以,但是会违背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所以当时我在写那本书的时候写到,险均衡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量化概念,但应该到实际中的时候,最好对资本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不要一味地把数学的框架应用在上面

接下来,我就讲下三种风险配置。第一个就是没有商品的情况,利率债和股票按照50%和50%的风险配置做一个历史回测。第二和第三个我们加上商品。第二个加商品的是非均衡的,商品只有1/9的风险配置。为什么呢?因为1:4:4,所以加起来是9。1除以9就是1/9,利率和股票就是4/9。第三个就是1/3、1/3、1/3。比较一下这三类风险均衡的策略在2005年到2017年的表现、回测、有什么不同的体现。当然这是一个例子,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

下面这幅图就是三种风险配置一些历史回报的数值,这是累积的回报。最上面那条线是没有商品的。虽然我们知道用1/3和1/9的策略去加入商品是优化的,但因为商品的夏普比率比那两个资产要低得多,所以没有商品最后积累的回报是最高的。第二条红线是只加1/9商品,最后一条黑线一个是加1/3商品,严格意义上的均衡。

然后就来看一下回报、风险、夏普比率的数据。在这个历史回溯里,每个策略的预期波动率都是3%。第一种无商品的话,这十几年的夏普比率是0.7左右。0.7的话,大家觉得不怎么样,但巴菲特也就是0.78,所以不要小看0.7。假如加1/9商品的话,夏普比率会低一点,变成0.66。然后加1/3的话,就变更低一点,0.58。

但是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市场股票处在一个比较痛苦的回撤的阶段。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4月份或者5月份再回撤一遍。通过这个回撤的幅度,你可以看出,假如不加商品的话,最近一段时间的回撤大概是-2.5%。假如商品加1/9的话,回撤会好一点,-1.9%。假如商品加到1/3时,回撤就是-1.13%。

虽然商品在整个这个期限里,没有提供更好的夏普比率,但是加入的商品越多的话,它的回撤会好转。还有一次回撤呢,在2013年美国中央银行要做货币宽松,这个回撤比近期回撤更高。在座的也许在2013年做投资或者没有做投资的投资人,很容易就把以前的事情给忘了,觉得近期回撤简直不得了了。其实,2013年的回撤基本上是近期回撤的2倍。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加了商品的回撤在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然后,我们做风险均衡还有一种,就是在战略风险定好以后,比如说1/3、1/3、1/3,我们还要做一些动态风险调整。动态风险调整有点像范总说的Alpha。假如我能够推测哪种资产的预期夏普比率会高的话,我们可能会多投一点风险。假如哪种资产夏普比率低的话,我们就少投一些风险。变成动态的,就是你可以从1/3、1/3、1/3开始,在1/3的基础上来回波动一下。如果做的好的话,动态调整能够提高各个组合的夏普比率。无商品可以从一开始的0.71提高到0.97,提高还是很多的。然后商品加1/9也可以提高到0.9,商品加1/3也可以提高到0.87。但是总的来说,如果没有商品的话,夏普比率还是会更高。然后,就是回撤会更有效。如果商品如果加1/3,然后能做上动态调整的话,这次回撤基本上是没有的。但是对于前一次回撤,会比静态的好一点,但是也不会因为加入商品的不同程度产生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加入商品可能会对组合,在回撤的时候,尤其是股债双杀的时候,产生一定的效果?这也可以作为大家的一种考虑。你可以想想这次为什么会有股债双杀的概念。很多人认为是跟货币有关系。因为人民币不被看好,大家都想投国外的实产或者房地产。如果货币降低的话,因为商品价格是跟货币有联系的,商品会因为货币的贬值从而价格提高。所以这就是一种解释,为什么商品在股债双杀的时候会可能对投资组合产生积极的效果。

话说回来,其实虽然中国外汇储备很高,但最近的表现很像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的资产反应。像苏联、巴西这样的国家,外汇储存量不是很高,这时候就会有很多资金外流。资金外流的时候,股票在跌,债券在跌,货币也在跌。所以近期几个月中国的情况很类似。因为大家觉得中央银行人民币储备非常高,好像不应该有这样的现象。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这时候可能会变成股债货币三杀。但这是你又不能投到国外去,因为有货币控制。所以现在投些商品会使回撤的可能性低一点。这只是我个人的考虑,是否正确,还值得探讨。

我稍微总结一下,为什么要加入商品?假如商品的夏普比率会比其他夏普比率要低,就像在全球做风险均衡,你加入商品,算起来也会比不加商品的策略夏普比率要低。这就是因为加入商品会预防70年代这种高膨胀风险的情况发生,所以要对通货膨胀的风险起到一个对冲的作用。还有就是对货币减值也有对冲的效果。因为商品的夏普比率比传统资产低,我们认为在商品上的风险配置也应该低于传统资产,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是1/9,4/9,4/9。在做风险均衡的时候,跟通胀有关系的资产的风险会比股票和债券低一点,但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这时候加入商品会影响整个资产组合在该阶段的夏普比率,但是能起到对通货膨胀的对冲作用,减少该阶段组合的回撤。

所以国外对商品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国内有些做量化的也开始对商品投资做一些研究,所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我也想借这个例子说一下自己对商品加入风险均衡里的一些考虑和看法。

谢谢!

business.sohu.com true XYQUANT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617/n497416933.shtml report 18809 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配置部总监:范华今天,因为我们题目是资产配置,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海外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框架。接下来我们后面讲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