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沃尔玛全球老大董明伦披露与京东、腾讯合作内情

  

  自2014年出任沃尔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董明伦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尽管时间短暂、行程紧张,但他还是会把巡店这个习惯穿插其中。

  沃尔玛中国公司的一位员工近日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一个装着简易午餐的纸袋放在汽车座椅上。

  

南都记者了解到,当天,董明伦抵达深圳与沃尔玛中国团队会面,并挤出时间巡视了当地的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短短一周,我听到了很多创新的例子。在技术方面,中国团队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想法和做法。” 3月29日,董明伦在北京参加“清华论坛”演讲的间隙,在接受南都等媒体小范围专访时这样解释。

在全球零售业排名老三的Tesco退出了中国市场,全球排名第二的家乐福与腾讯达成潜在投资中国业务的意向后,沃尔玛中国的去留格外引人关注。对此,董明伦强调,“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一定会继续,”今年中国还计划新开30-40家门店。我很难想象,中国业务不由沃尔玛主导。”董明伦表示,“中国市场在沃尔玛全球业务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在全球5003亿美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市场的贡献依然较小,但过去这一年,沃尔玛中国却创造了历史最佳业绩,尤其是电商销售爆发式增长。

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带领下,中国数字零售的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技术研发水平还落后于亚马逊等硅谷巨头,但在支付、消费场景等应用层面已实现反超,甚至开始影响全球零售业。除了市场规模,这或许也是沃尔玛看中的巨大潜力之一。

  01

  突破:电商角色调整

  现年51岁的董明伦从小生活在沃尔玛总部所在地的阿肯色州,曾亲历了集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锤炼,被媒体称为“地道的沃尔玛子弟”。从学生时期第一次到沃尔玛打工算起,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近30年。除了在沃尔玛美国、沃尔玛国际和山姆会员商品三大核心运营部门中担任过领导要职外,他还曾经管理过山姆会员商店和沃尔玛国际业务的采购工作。

董明伦与中国市场渊源颇深。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时,他就曾以采购人员的身份第一次来到深圳,并亲历了沃尔玛中国的第一家超市。还在担任国际业务总裁之时,董明伦就将美国和中国视为沃尔玛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在全球总裁任命生效后,他又在15个月内三次专程访华。

在董明伦千里迢迢频繁亲赴中国的背后,是沃尔玛对于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但同时,也有对互联网转型的不确定性。

早在2011年,沃尔玛入股1号。当时,阿里巴巴的发展势头虽凌厉,但线下实体零售余威还在,并开始零星触网。沃尔玛的大手笔收购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大举进军中国电商的前凑。因为沃尔玛的初衷并不是战略投资,而是全面入主1号店,并做“长远的考虑”。

不过,沃尔玛对电商的转型似乎一直有点不慌不忙,并没有大刀阔斧地积极推进。在1号店达到被全盘收购的标准之前,沃尔玛甚至耐心地等了四年。

不仅如此,2015年董明伦来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度表示,1号店的网购服务最终作为沃尔玛实体店服务的补充。

线上线下的融合,必须等到沃尔玛两个业态都足够强的时候才能进行。回溯过去五年,当初绝大部分实体零售也都向南都记者表达过这种观点和发展思路。

但中国互联网行业并不按套路出牌。2014年,随着4G商用和硬件成本降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微信红包随后也横空出世,2015年在与央视春晚的联动后,高达10亿手机用户以“光速”的进程打包迈进移动支付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网民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高达6成。

此后,二维码的大规模应用,新消费场景进一步裂变,并催生出众多新经济形态,共享单车、外卖、自助收银、无人店、线上下单线下一小时送达等新玩法遍地开花。去年以来,线上巨头也开始向线下渗透。

  

“沃尔玛在美国的杀手锏就是低价战略,这主要得益于它长期坚持的全球采购和物流供应链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关键是提高了效率。”零售业一位资深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崛起,电商们开始在数据算法、支付、物流配送、建仓、商品采购等所有领域下功夫,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升效率。从商品品类到销售价格,从支付速度到供应链、送货速度,互联网企业的效率已经颠覆并实现全面赶超,“当你的消费者还在萌发购买欲时,别人已经完成支付;当你的消费者购买欲消退前,人家已经完成送货。”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说:“我们必须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社会在以倍速进化,而保持原有节奏进化的沃尔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沃尔玛最终下了"狠心"。2018年2月1日,他们将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公司名字"Wal-Mart Stores Inc"改成了"Wal-Mart Inc"。“这体现了我们越来越重视为顾客提供无缝连接的零售服务,包括在门店、网上、移动设备上购物,或是以门店取货和接受送货上门的方式购物。”用更简洁的表述就是,沃尔玛将从传统店商转变为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零售商。

更名的背后,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董明伦和沃尔玛所有股东们已经达成最新共识,电商业务在沃尔玛的定位,已经上升为主角地位。

  02

  融合:京东空中矩阵

2016年,沃尔玛将1号店“转嫁”京东,并藉此成为京东的第三大股东。 “在一些国家市场,我们选择自己来做这种全渠道能力的建设。

但在其它市场比如中国,我们会选择和当地一些业务伙伴合作,来实现这个目标。”董明伦接受采访时坦承,“我们认识到,沃尔玛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自己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么擅长,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伙伴合作来扩大我们双方的优势。 ”

沃尔玛投资了京东,腾讯也投资了京东,这三家公司无形中也有了密切的联系。此次,随着董明伦近日到访中国,沃尔玛、京东、腾讯之间最新的合作模式也终于全盘曝光。

“我们与京东在多个领域都有合作。”岳明德向南都记者透露,他是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沃尔玛加拿大及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近日刚刚卸任中国CEO一职。

结合岳明德透露的信息和记者亲测,南都记者梳理了沃尔玛与京东目前的5种落地模式:

  ① 在京东商城的一级入口,设有沃尔玛超市和山姆会员商店两个官方旗舰店,在二级入口京东超市里,也有这两家旗舰店。

  ② 在京东全球购的二级入口,沃尔玛上线了三个旗舰店,分别是沃尔玛全球购、山姆全球购、ASDA全球购,这些商品来自沃尔玛的海外超市和仓库,通过京东的物流网络从境外运送到中国顾客手中。

  这就是沃尔玛目前在京东平台上形成的五大官方旗舰店的矩阵。南都记者了解到,其中,沃尔玛全球购官方旗舰店经过一年运营已颇有规模,商品数量累计有6万多种。2017年8月,其单月销售额接近2016年10月开业时的8倍。

  ③ 第三种落地模式是京东到家平台。目前,全国20多个城市的160多家沃尔玛大卖场已进驻京东到家1小时配送服务。

  南都记者测试发现,上述服务类似盒马鲜生,其中生鲜商品几乎占1/4。

顾客进入京东到家沃尔玛购物页面后,手机定位会自动推送距离最近的沃尔玛门店,预订下单后,所有在售商品从上述门店货架挑选包装后,由京东到家-达达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1小时内送到顾客手中。

据说,沃尔玛在京东到家的订单额(GMV)增长相当惊人,以2017年9月为例,对比2016年10月增长幅度超过30倍。

南都记者最新获悉,4月11日山姆会员商店也在深圳正式上线京东到家,成为首个入驻京东到家的付费会员制商家。

通过分析会员消费数据,他们选了约1000余款高频次购买的商品,几乎涵盖生鲜全品类,以及母婴、个护、干货等,其中不乏众多山姆明星商品。

据说,深圳上线测试一周期间,山姆在京东到家的销售额日环比增幅平均达40%以上,平均配送时间40分钟左右。

④ “沃尔玛京东到家上的服务,目前大多数依托线下实体门店,但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试点项目——云仓。”这也是第四种落地合作的方式。

  岳明德透露,利用云仓,即便是远离沃尔玛实体门店的消费者,也可以在线上预订商品,尤其是生鲜食品,并享受到京东到家1小时配送服务。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云仓其实就是电商以往所说的前置仓,是从电商的总仓向全国分仓配货,再配送到各个分站点的演变。

“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开设前置仓的实体零售商,这是我们可以深入到人口更密集的创新服务。”

董明伦透露,从最初的想法,到实现顾客通过云仓项目在线购买商品,只用了30天,“我们在速度方面已经有非常快速的转变。”据悉,沃尔玛去年在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都尝试设立了前置仓。

  ⑤ 沃尔玛与京东还尝试了“库存打通项目”。

“消费者在京东平台购买京东的自营商品,大数据会计算,京东的仓库和附近的沃尔玛门店,哪一个距离消费者最近。如果沃尔玛门店更近,那么京东就会派单直接从沃尔玛超市拣货进行配送,而不用从很远的京东仓库进行配送。”

今年刚刚升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的陈文渊向南都记者透露,库存打通后,与之前从京东仓库出货配送相比,京东自营订单的仓储配送时间平均节省了3个小时。

布局7年之后,沃尔玛在中国终于浅尝电商红利,销售爆发式增长。南都记者留意到,在沃尔玛的全球财报中,与京东的合作已经被当做优秀案例,录入年度财报的核心摘要。

  03

  谋变:惠选实验样本

如果说与京东的合作是建立空军飞虎队,那不能回避是,沃尔玛目前的精锐主力还是在陆地部队,也就是沃尔玛的实体门店。

董明伦向南都记者透露,今年沃尔玛计划在中国新开30-40家门店,包括新的超市业态、紧凑型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目前,他们在中国线下门店总数接近450家。根据沃尔玛近期公布的2018财年第4季度(2017年11月-2018年1月)业绩,沃尔玛中国总销售额增长4.1%,可比销售额增长2.3%,可比客单价增长1.5%。

虽然沃尔玛中国创造了历史最佳业绩,但依然要面对线上、线下的竞争。在这种局面下,如何让大象起舞?“沃尔玛需要突破口,比如,先打造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样本,然后再复制,这样能够降低转型风险。”前述零售业资深人士表示。

果然,沃尔玛已经有所行动。“我们在深圳试营业了一家智能超市,我还没去过,但同事给我看过一些照片。”采访当天,董明伦向记者透露,“毫无疑问,我们的中国团队在创新方面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想法和做法。”

董明伦所透露的智能超市,全称“沃尔玛惠选智能超市”,已于近日正式开业。

惠选超市似乎更具标杆实验性。

南都记者了解到,惠选超市营业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只有沃尔玛大卖场的1/10。售卖的商品有8000多种,其中生鲜750多种。

在这么小的规模里,沃尔玛还是延续了低价策略。最显眼的“家居用品均价区”,9.9元的商品有近200支。“限量抢购区”,试营业初期推出了全场限量40个39.9元瑞士军刀牌双肩包。

如今的惠选最大的突破口,用沃尔玛的专业术语表达应该是:线上线下无缝链接。

据陈文渊透露,惠选门店在售的8000多种商品中,有7000多种已同步上线到京东到家平台,并实现2公里最快29分钟送达。

南都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截至目前,惠选超市在京东到家最高日订单超过了1200单。开业前10天,线上订单占总订单比重超过25%。

有报道称,上海的盒马鲜生平均每家门店日处理订单也不到2000单。要知道盒马的单店面积是4000-6000平方米,是惠选面积的四倍以上。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惠选采用了电子价签,可由后台系统统一操作变价,电子价签可以近乎实时的方式更新单个价签的信息。”有知情人透露,这意味着惠选线下店的几千种商品有望实现线下线上同步调价,“如果最终能实现并推广,这将是一场了不起的变革。”

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改善顾客购物体验,似乎是惠选此次发力的重点。

当然,这也包括“扫玛购”的应用。据悉,惠选超市还推出了自助收银机以及快速收银的“扫玛购”。

不用下载App,不用排队,只要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入口,进入惠选门店,用手机直接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能自行完成付款,然后离开。“目前,沃尔玛旗下的11家大卖场也引入了扫玛购。”陈文渊向南都记者透露,今年年底,这一模式将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

后来的结果显示,消费者目前喜欢惠选这个新业态。南都记者留意到一组有意思的数据,开业当天,来自微信小程序“扫玛购”收银、自助收银机和京东到家订单的总和已经占据惠选总交易量的50%以上。也就是说,线上支付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线下排队埋单的。

“在某种程度上,惠选的样本意义非常重大。如果这些做法跑的通,那么线下门店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沃尔玛也就可以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以几何级的速度复制进化。”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但这并不容易。如何与京腾长久甜蜜相处,如何在他们庞大的联盟阵营中争取资源,这都是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

  04

  考验:“大象”如何快速奔跑

“我们去年对技术基础设施和组织架构做了调整,现在每一个重要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首席技术官。我们在电子商务领域已有很大的提高。

”董明伦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商业社会,反应速度非常重要,沃尔玛也在做一些改变,比如进行更多地决策方面的授权,以及加快管理层自己的决策流程。“我们很多管理层,现在的行动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但是还可以更快。”

沃尔玛在尽可能快地奔跑,对于年收入5000亿的“大象”并不容易。除了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沃尔玛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投资机构对电商企业和实体零售的评判标准更是大相径庭。

在美国,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沃尔玛都是亚马逊的3倍,但亚马逊的市值却几乎是沃尔玛的3倍。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容忍亚马逊专注烧钱25年,直到2年前才告别亏损;可是沃尔玛即便是美国同店销售三年持续增长,但全因去年盈利指标未达投资者预期,股价就在今年2月份一度创下3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包括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内,董明伦之前的三位掌门人将沃尔玛由美国较大的零售连锁店变为了零售巨头。而董明伦不仅要面对互联网的颠覆,还要让沃尔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沃尔玛不仅要变,而且要比别人更快的去变。对董明伦来说,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田爱丽

business.sohu.com true 沃尔玛媒体中心 https://business.sohu.com/20180412/n534654976.shtml report 11877 自2014年出任沃尔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董明伦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尽管时间短暂、行程紧张,但他还是会把巡店这个习惯穿插其中。沃尔玛中国公司的一位员工近日在朋友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