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旅行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上市融资充满迫切的期待。
9月1日,全国有528家出国游组团社将全面开放业务,旅行社之间出国旅游新一轮竞争宣告开始。为了抢占优势,各大旅行社可谓各出奇谋。早在8月13日,以“国旅假期”为统一品牌的广东国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就正式挂牌。该公司董事长刘建新称,“国旅假期”将朝上市融资、实现战略扩张的方向发展,在整合旅行社上游的销售网络及下游的景区资源、航空资源等方面大展拳脚。与此同时,由原广东铁道中国青年旅行社改制组建的广东铁道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广东铁青宣称他们的目标是要组建广铁旅游集团,进而组建广东铁青股份公司并进一步朝上市融资的目标迈进。至此,位列2001年度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前10位的4家———广东旅行社广东中旅、广东国旅、深圳口岸和广东铁青已全部跃入股份制序列。其中,广东中旅已完成为期一年的上市期,准备在下月上报上市材料,等待审批。而排在全国百强第11位的广之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于日前宣布将注册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以达到上市公司所需的最低资金限额。
与广东各大旅行社集体向上市融资的目标靠近相呼应,国内其他地区也有不少旅行社在打上市融资的主意。据证券界人士透露,目前国旅总社及边境地区的一些旅行社都在做上市融资的准备工作。
争取上市为扩张
“早在中青控股传出上市消息的时候,就有不少旅行社动了上市融资的念头,但那时大多只是停留在想法上,不像现在这样开始动真格的,这主要是形势所迫”。广发证券旅游行业分析师罗荣说。
近来,国内旅行社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国内的旅行社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有一组数据被反复引用以说明问题:2000年,全国8993家旅行社的总营业额为469.95亿元人民币,而美国运通一家旅游公司的收入就高达1200亿元。在旅游市场开放的压力之下,做大做强成了业内共识。
“对国内旅行社来说,现在最想扩大规模,通过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铺设起全国性的网络,尽可能地占有旅游资源。”罗荣说。实际上,国内的各大旅行社早已开始采取行动,中青旅、上海春秋、广东中旅、广东国旅、广之旅等旅行社的扩张动作一直为业界所瞩目。
“从进一步扩大、占有旅游资源及建立连锁网络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来看,作为上市公司还是有不少优势的。”国旅假期的市场部经理劳毅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所指的,显然是中青旅近期在广州、桂林、苏州、新疆等地进行扩张时资金的相对充裕。实际上,近来国旅假期在扩张方面已耗资不少。今年年初,他们就以业务横向联合的方式组织了粤、港、澳和欧美等地37家旅行社结成同步销售的连锁网络;接着,他们又以1200万元“买断”了神农架旅游线路的广东专营权,花费上百万用来专营菲律宾佬沃五星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线路,并投入近百万元与各国国际航空公司共建同步运作的电脑售票网络。
“大家都知道资本整合和运营是扩张的有效手段,问题是有几家旅行社能有足够的资本去整合。”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目前控股一家普通规模的旅行社大约需要资金200万元,可是有几家旅行社能拿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200万元去整合其他旅行社?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旅行社希望上市融资。”
上市之路多艰难
目前具有旅游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不少,但以旅行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就“中青控股”一家。早在去年6月份就开始接受南方证券辅导的广东中旅,一直被业界视为有望成为第二家旅行社类的上市公司,但广东中旅的相关负责人却似乎并不怎么乐观。
“我们计划这个月就上报材料,但至于结果怎样,是否批准,就只好听天由命了。”广东中旅尽管为上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对于能否成功上市并无太大的把握。该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对于以旅行社为主业的公司来说,要达到证券市场的需求至少会碰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盘子小,广东中旅1.4亿元的规模在国内同行中已属较大的了,但与其他行业十几个亿的资金比起来还是太小了;二是利润难于达到要求,国内旅行社行业在产品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之下利润已大幅下降,去年广东中旅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税后利润率也超过了11%,基本能达到上市公司要求的12%的水平,但这是整个旅行社勒紧腰带过日子的结果,绝非长远之计。
“广东中旅人士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劳毅波说。在他看来,以旅行社为主业的公司要想上市,还需要解决一个对前景的预期问题,“旅行社这一行业的利润情况已经比较透明,可供想象和炒作的空间不大,而且由于竞争激烈,利润薄,增长空间也比较有限。”
“从现在开始筹备上市,就算进程顺利的话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在目前上市通道紧张的情况下,盘子小且成功把握不大的旅行社类企业很难引起券商的兴趣,众多旅行社实现上市梦的条件还不成熟。”一位投行人士这样认为。
“上市不是唯一途径,但显然是比较理想的,尽管有困难,我们还是会朝这个方面努力。”劳毅波一句话大概代表了许多旅行社的心声。毕竟,中青控股已有成例在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