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沪深两地B股市场继续小幅盘整,股指出现非常微弱的涨幅,成交金额依然维持地量水平。如今股指来回穿梭于均线系统之间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个股波动范围越来越窄,可操作性越来越压缩,成交量也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市场投资者都认为,是考验耐心的时候,大家都在期盼B股能再次出现行情,对成交量低迷的认识就是惜售。
实际上,中国股市发展的这十多年,大大小小的行情不下千百次,但有哪次行情不是发生在意料之外的?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必有一涨的时候,似乎在我印象当中,还不曾发生过象样的大行情,因为市场永远是朝大部分人想的相反方向运动,导致最后大部分人都是错的。虽说每次行情发生在意料之外,但都是情理之中,也就是当大盘达到一定的内因和外因之后,行情的发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依现在的B股市场来看,似乎没有任何能发生行情的内因或外因背景。
从政策面上看,困扰B股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能否独立发展,以目前国际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而言,B股定位问题会在时间的拖延中最终不了了之。而投资者比较关注的B股对境内机构开放问题,曾一度在市场上涨的时候传得沸沸扬扬,就算该政策出台,不过小小刺激一下股市,因为B股最大的定位问题不解决的话是不会有大行情的,更何况这个政策也同样在投资者的期盼中到现在也没有兑现。
最近,基金业的发展在各大报上都被作为重点报道,而呼声很高的中外合资基金的名称也不断亮相,这是B股投资者最大的精神支柱。目前整个A股市场完全依赖基金的不断增仓,才保持比较良好的平衡世道,故此投资者希望中外合资基金能给B股带来新的行情。但是,由于投资基金法尚无出台,中外合资基金最快也要明年初才能亮相,而且大部分不看好B股市场的外资很难再通过中外合资基金形式回流B股市场,中国居民或法人若看好B股的,早也介入了,该基金能否销售成功也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投资者对中外合资基金不应抱有太大的幻想。
从盘面情况来看,B股股票的股价虽然没有破位,但成交量越缩越小。这表明场外资金对B股没有兴趣,不想介入。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场内投资者惜售,但这个惜售是有前提的,若让这些筹码都获利,或大盘出现明显破位态势,这样的惜售恐怕就不见了。
本周二,A股大盘炒作的是银行、高科技以及重组股,对人气有一定程度的激励,可惜的是B股市场中没有银行股,高科技股非常少,重组股也没有价格优势,所以个股行情很少能看到,走势也相对疲软一些,B股日后仍将追随A股指数波动。综上所述,投资者在股价波幅趋窄,无差价可赚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耐心观望,不要轻易入市,从历史上看,没有一次行情是通过期盼能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