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国家经贸委设立产业损害调查局。2002年年初,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先行启动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今年6月,在化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推出后,我国钢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也正式启动。7月15日,首次发布汽车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指数。这表明,为了防止国内产业受到国外产品不正当竞争的冲击,我国已启动重点行业进出口监测系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逐步成熟。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外来产品的进口规模和品种会大幅度地增加。如何在符合WTO有关规则和我国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是产业损害调查局的主要职责之一,这一机制建成后,国家经贸委将通过对重点、敏感产品进出口数量等重要参数变化的监测,分析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发布重要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产业建立的预警信息,从而为及时、有效地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提供资料和依据。同时,这一机制的建立也将有利于协调、规范行业出口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出口竞争,避免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
据悉,目前我国重点监测的首批敏感产品目录已经确定,共计88个大类、788个海关税号的监测产品,包括信息产品、石化、农产品(相关,行情)等重点行业的大宗产品都将建立预警机制。而汽车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指数的首次推出,使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更加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产业损害预警工作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许多工作还急等着去做,预警机制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