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24”井喷之后,沪深股指并未就此衍生出新一轮类似“5.19”的轰轰烈烈大牛市行情,恰恰与大多数投资者心理预期相反,股指在经过短短十来个交易日的横盘,反而又呈现出逐级滑落的走势,疲态再现:7月10日,10日均线宣告失守,随即1700点整数关口失守,至今连续4个交易日,股指仍未能重返10日均线。随时间的不断推移,20日均线开始逐步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线,面对不断萎缩的成交量和日益低迷的人气,多方再一次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期多空生命线------20日均线。
一、20日均线的市场意义
从纯技术面的角度看,尤如5日均线的得失是短线市场强弱的分水岭一样,20日均线则是区分中期市场走势强弱与否的重要标志,20日均线的得失对中线行情的演绎有着重要的实战意义。因此,无论是多方还是空方,对20日均线均是势在必争。这可从今年几次行情的转折点得到验证:1月31日,多方首次成功站上20日均线1480点,当日股指收报1491.66点,随即确认了一轮跨度近二个月左右的大级别反弹行情;3月29日,20日均线首次失守以后,股指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2002年的第一波行情,最后从1700点一带一直回落至前期6月上旬1455点才企稳;6月21日,当多方第二次放量有效攻克20日均线后,次日6月24日,大盘就迎来了一波井喷行情,沪深股指及其1200多家股票几乎全线涨停。
20日均线对于市场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二、20日均线能否构成有效支撑?
从时间周期理论上看,以上证综指为例,目前其10日均线已于7月9日开始向下拐头,并以每天平均3个点的速率向下移动;而相对应的2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则继续向上发散,目前20日均线以平均每天9个点的速率向上移动,30日均线则以平均每天7个点的速度向上移动。周二收盘,上证综指收报1691.62点,20日均线位于1678点,也就是最迟至周四,上证综指将会再次遭遇20日均线。随着10天线的失守,股指在20日均线一带能否撑住?笔者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20日均线最终失手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面,本次股指借助重大政策利好,一举突破前期1700点密集成交区域,当日放出近1000亿巨量,多方本可以依托10天线,展开向上攻击,但结果却是选择了向下突破,在1700至1750点一带再次留下了新的套牢盘。本周二,多方再度试探发动反攻,意图重新收复10日均线,但最终仍是无功而返,并在日K线上留下了一根长长的上影线,显示了1700点一带已经形成较强的压力,后期20天均线面临考验势在必然。
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即使20日均线一旦被有效击穿,也并不意味着会引来太大的市场抛售压力,正如前期10日均线失守后,并未导致股指出现连续长阴现象一样,后期调整的形态仍将会以一种比较温和的形式出现。
三、目前市场的操作思路
结合今年行情的总体特征,笔者对下半年的操作策略谈几点看法。
首先,总体看,今年行情应该定性为“政策性反弹”行情,也就是说今年行情在以技术面为依据的前提下,将难以摆脱政策面调控的大背景。结合周边市场的经济环境考虑,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基本面,稳定仍是市场的主要基调,出现大幅暴跌走势的情况可以排除。
其次,从今年行情的特征看,用四个字可以概括:“急涨慢跌”。今年上半年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初两会行情由1月29日1341点起步至春节后第一个交易周3月11日最高1664点一共经历20个交易日,上涨300点;此后3月11日至6月5日,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股指由最高1693点调整至1455点;而本次行情仅仅13个交易日,由6月6日至6月25日,股指由最低1455点上涨至1748点。这种特征在今年下半年走势中仍将得以体现。
综合分析,预计后期大盘将再度步入缩量调整格局,投资者在近期可重点关注外资购并、资产重组为核心的阶段性市场热点,快进快出、以短线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