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6日,《理念嬗变》(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之一)
观点:必须彻底清理“投机”、“泡沫”等陈腐概念,树立全新的符合21世纪产业革命趋向的“风险投资”理念;必须切实转变越来越演化为“提款机”的仅仅有限地发挥出筹资功能的市场现实,倡导质变型资产重组;必须从政策导向、措施配合上鼓励和引导长期投资行为。
★1999年3月20日,《操作更新》(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之二)
观点:市场应该至少有一两本专业的权威刊物、一两个权威的王牌工作室,一年只要研究三只股票就够了。一定要有这样的王牌工作室、王牌刊物,它代表市场明天的市场分析群体。中国的投资市场太需要这样真正懂市场实际操作的分析大师了。
★1999年4月3日《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之三)
观点:最好的投资建议还是不要忙于做短线,要抬头看路,特别是大机构、大基金,应该制定严谨的长期投资战略,杜绝短线行为。市场的希望首先在个股,特别是那类脱胎换骨的重组股就是这种宏观背景催生的市场新生力量。
★1999年5月22日《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之四)
观点:合金、湘火炬(相关,行情)、康达尔,这是试金石,它们的走势完全摆脱了大市下跌的纠缠,构成了对传统市场分析方法的嘲笑,甚至有人说是威胁,这方面许多股评人士都深有体会,多少股评人士在它们面前丢了脸?
★1999年9月18日《最重要的是重组》(关于大行情不可逆转的对话)
观点:新的投资时代开始了,我们必须有全新的投资语言。这里的关键词是重组,其运作原理就是不断重组。不断飞快地买入最新潮的东西、最赚钱的东西,财富就在这种飞快重组中飞快集聚。重组在这里其实已经完全变成了现代资本神话的最基本要素。
★1999年10月30日《行情突破有待重组创新》(由保险基金入市引起的对话)
观点:什么叫战略投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你的所作所为有指导意义,是市场发展的最有觉悟者。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将决定我们整个市场的气氛和质量。从发展的角度讲,衡量我们这个市场水平的就是我们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水平。
★2000年4月29日《低价股热点将暂告一段落》
观点:可以把目前的这些大盘低价国企股当原始股看,无论政府还是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坐视这潜藏的巨大的市场利益而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最近这些大盘国企股的整体走强,几乎都有效益提升和重组传闻,我想就是这两方面的主导力量在起重要作用。
★2000年11月11日《做多中国——战略性重组是市场最根本的生命力》
观点:更根本的、更长期的目标追求应该是有最大重组资源的、扩张性非常强的一类企业,运作模式完全是灵活的、可充分持续发展的。这样讲十分含糊,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宁愿说,目前这类市场主流品种所谓真正的中国式的蓝筹股是一些有巨大重组资源的品种。
来源:[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