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10月30日北京讯“把握好技术细节的处理,深交所的重新启动不是利空。”针对近期市场传言的深交所要“打包发行”的传言,著名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今日在参加“中国改革论坛”时,接受搜狐财经和《深圳商报》联合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刘纪鹏表示,深交所重新启动是利空还是利好,应从其实质性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是简单的搞那种低门槛高风险的创业板,那么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一定会形成利空。但如果最初采用的门槛和标准是和目前核准制相对接的标准,不存在全流通问题,不存在低门槛高风险的问题,只是取了创业板之中小的地位,就规避了一般意义上创业板的风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如果不是采用打包发行的方式,仅仅是按照市场的承受力和资金的承受度,来有步骤、有顺序、数量可控的上市,加速扩容的恐惧就可以消除,在目前资本市场的大势形态下,市场由于种种结构历史遗留问题在加速向下,深交所应会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刘纪鹏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深交所的重新恢复发行是利大于弊,是资本市场迈出重要实质性的一步。从长远看是一个利好,近期要是把握好重新启动之后的如不搞全流通、不搞打包发行等这样的技术细节,就不应认为是市场的利空。”
刘纪鹏同时认为,深交所的重新恢复启动,更重要的标志是其走出了欲上不成、欲罢不能的困境,实际意义和目的都已经达到。他建议,深交所应首先上一家中小企业,向市场做出其会统筹考虑资本市场承受度的姿态,以后根据市场情况,再逐步调整上市节奏,不失为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