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尚义县三盖脑包村一年前被定为该县的奶牛基地,“奶牛养殖专业村”的牌子也在村口公路边显眼地矗立了一年有余,然而,这个村却至今唱着“空城计”,没有一头奶牛!这种始料不及的结果弄得乡领导们十分“尴尬”,而村民们则怨声颇多。
据村民们介绍,牌子是乡政府2001年5月立的,当村民盖起牛棚后,奶牛却突然变得遥遥无期,至今也没有着落。
河北省尚义县是河北省最为贫困的县之一。炕楞乡三盖脑包村330多口人,人均收入只有700元左右,该村位于张家口市至尚义县的公路边,离村老远便可望见矗立在村旁路边的水泥牌子。这块两米多高的牌子上赫然写着“奶牛养殖专业村”几个大字,还画着一大一小两头奶牛。村民说,牌子是乡政府去年5月立的,当时乡里说把该村定为奶牛专业村,号召村民赶快盖牛棚,以便使马上进村的80头奶牛有个安身之所。但是,当村民热火朝天地盖起牛棚后,奶牛却突然变得遥遥无期,至今也没有着落。
村里一位老太太说,三盖脑包村从来没有养过奶牛。现在那些“高档”牛棚有的关了耕牛,有的当了羊圈,有的堆了杂物,有的干脆拆了。几位正在晒太阳的老农对记者说:按道理,应该是先有牛后有牛棚,奶牛养起来了才会有养殖专业村,可我们这里养奶牛八字还没一撇呢,牛棚就起来了,全村新牛棚一下盖了40多个,每个至少就得500元。当时乡里号召的时候,大家真以为找着了致富门路,可如今大牌子倒是挺漂亮,专业村的名声也早就喊出去了,可奶牛在哪里?这不是骗我们吗?
炕楞乡党委书记张炎解释说,乡里想给群众找个致富的好项目,但又缺少资金。国家每年下拨一部分扶贫贴息贷款。按以往经验,每年每个乡都可以分到几十万元贴息贷款。乡里将三盖脑包村定为“奶牛养殖专业村”,建牛棚、立牌子,就是想争取到贴息贷款。但没想到的是,从去年10月起,河北省开始实行依项目审批贴息贷款,这个项目却由于牛奶缺乏销售渠道等原因被刷了下来,贷款化为乌有,乡里的美好愿望落了空。
由于没有奶牛,牛棚和大牌子便显得滑稽可笑,也成了村民的怨气所在。在采访中,村民对记者说,当初盖牛棚和立牌子时,县里领导还来视察过,但最后牛没来,就没有人过问了。这种现代的“空城计”,把干部的面子充足了,而群众的钱袋子却没有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