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涌的清闲“五一”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上海)总经理林涌度过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9年里最轻松的一个“五一”假期。
自从1995年底恢复新股发行,林涌就没歇着,忙得像飞轮。当然,“五一”、“十一”、春节,这些节日也要过,但黄金周出去旅游一定会顺道拜访当地的客户,春节的十天半月,也穿插着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接待客户、人情往来、各种拜年互访。对林涌来说,节日的意味往往不是休息,而是工作的理由。
而今年“五一”林涌的全部工作就是呆在家里,没有客户拜访,没有熟人请求帮忙办事,有的是充足的睡眠以及和亲朋好友打打电话,聊聊“非典”。林涌开玩笑说,今年“非典”赐予了一个真正的假期。
4月中旬北京进入“非典”高发期后,为保证工作不因为出现意外而瘫痪,海通(上海)开始实行轮班制。以周为单位,二分之一的员工在办公室上班,二分之一在家上班。除了在家里处理一些工作,海通要求员工打开电脑,随时保持联系。
5月13日的这个星期,轮到林涌在家里工作。不过下午林涌还是到了办公室,四处转一转、看一看。在清闲的日子里,林涌多了一些行政性的工作,例如检查办公室里消毒有没有到位、督促出差回来的同事在家自我观察一两个星期,等等。
但林涌心里显然并不清闲。“你问我心里急不急,相当于问一个遭遇旱灾的农民,今年旱灾颗粒无收心里着急不着急?”林涌说,“但急也没有用,我当然只能耐下心来。
“非通道”立竿见影损害收益
林涌没法不着急。2003年的盈利目标早就定下了,要达到这个目标现在看来异常困难。
和林涌一样,很多国内投资银行的负责人都对2003年的业绩预期感到忧虑。尤其是位于北京地区的投行公司和部门,近期投行业务的工作更普遍受到严重影响。
中信证券总经理德地立人认为,从年盈利目标来看,一些受“非典”影响明显的投行将因此而至少降低10%~20%的目标盈利。林涌的判断与德地立人很接近,他认为“非典”会使投行全年业绩降低20%。
投资银行业界对业务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通道业务和非通道业务。通道业务指证券发行承销,即IPO业务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除此之外的业务就属于非通道业务,如财务顾问、收购兼并、管理咨询、债券融资等。目前的投行业务中,有80%的收入来自通道业务。
无论是通道业务还是非通道业务,都需要大量的现场工作,与企业、上市公司等客户进行的面对面沟通。在通道业务中,投行需要到公司深入了解公司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尽职调查,或进行面对面的上市辅导;非通道业务同样需要很多接触式沟通,例如商务谈判、现场调查、中介机构协调会议等等。
“非通道业务受到的负面影响将很快就显现。”林涌说。
与林涌一样,北京证券投行业内人士和中信证券总经理德地立人等业内人士都坦然承认,“非典”对投行非通道业务的负面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在非通道业务中,多数业务的周期都比较短,这些业务从“非典”肆虐开始大多处于停顿状态。
影响非通道业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人员出差的限制。
在上海,由于政府规定,到疫区出差的人员,回沪后必须在家隔离十天到半个月才能自由活动,而疫区涵盖了25个省,这使得几乎所有的出差人员都属于被隔离的对象。在海通证券(上海),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迫呆在家里,所以虽然是两班工作制,实际到公司上班的员工只有三分之一。林涌非常感慨:“现在不仅不敢派人出差,也没有几个人可派了——“自我隔离”让每个人的出差周期都延长一两个星期,这差还能出得过来吗?”
而在北京的北京证券公司投行部,面对面的客户接触,几乎完全停止了。而据中信证券总经理德地立人介绍,中信证券和很多北京的大公司一样,由于早期对“非典”没有加以重视,在北京“非典”高峰爆发进入恐慌状态时,有一到两个星期,工作完全瘫痪。目前正在逐步恢复工作秩序,不过把出差减到了最少,一些必须进行的重大项目需要出差,在公司领导的批准后可以进行。
除了出差导致的业务停顿,证监会工作重心的转移导致工作节奏放慢也是影响投行业务的一个因素。在北京“非典”疫情爆发后,预防“非典”成为证监会工作的最大重心,实行人员轮值上班等制度,这在客观上影响了证监会的工作效率,导致一些需要证监会审阅通过的资料延缓回复。这一情况也使一些原本计划在五六月份上市的项目推迟。
“通道”损失将在明年显现
与非通道业务相比,通道业务周期比较长,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有滞后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通道业务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会逐步显现,也就是说,通道业务的损失在公司财务上到明年才会反映出来。
通常一个IPO项目的流程比较复杂。在拟上市公司将申报材料送到证监会后,一般需要经过与证监会的为期四五个月的沟通,对材料做多次修改,接受聆讯才能最终通过审批,这个过程被业内俗称为“跑证监会”。
整个“跑证监会”证监会和相关单位大量的沟通。记者所采访的多个投行普遍表示,由于“非典”,感到与证监会的沟通不再畅通。证监会对申请新股
发行相关的“跑会”人员接待要求很高,“跑会”工作基本停顿,证监会各部门对材料各部分的审核速度也相应下降。与证监会的沟通主要通过远程方式,但沟通效率和频率还是低了许多。
更关键的是“发行审核委员会”聆讯会议(以下简称“发审会”)的“暂缓”,对投行IPO项目的推进有重大的影响。所谓“暂缓”就是证监会暂时停止了“发审会”。这对投行一些等待核准通过的IPO项目影响着实不小,也让投行负责人心中焦虑:一个项目延长两个月,这损失可不小。
不少证券公司都表示,手里一些正在核准过程中的IPO项目,预计都会延迟两个月左右。这种通道周转速度的下降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将会滞后显现。
但投行人士同时表示,虽然新股审核暂时处于停顿状态,对个体投资银行的业务有所影响,但对IPO整体发行不会有什么影响。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排队上市的公司在60家以上,足够保证证券市场一定节奏的新股发行。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有少量的投行人士认为“非典”对投行业务影响不是很大。南方证券投行部(上海)高级经理韩凌说,由于南方证券(上海)的业务集中在华东六省,没有项目在山西、广东这些地方,所以虽然减少了出差,但一些企业系统的现场工作还是会去,“非典”灾害相对来说比较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