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股在去年二级市场上的成绩并不让人满意。从股价年增长率来看,平均跌幅达到22.44%,超过上证指数(相关,行情)17.41%的跌幅,同期跑赢大盘的电力股只有12只,不到电力板块的三成。而一度被市场看好的电改受益股中只有内蒙华电(相关,行情)、华能国际(相关,行情)和龙电股份(相关,行情)在这12只股票当中,另人大跌眼睛的是电改受益热门股之一的国电电力(相关,行情)甚至跌幅超过30%,并不被市场看好并实施了增发的通宝能源(相关,行情)却以10.17%的涨幅成为年度总冠军。
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重要的是过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我们能从过去当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电力改革方案公布伊始,市场都在猜测哪些电力股会成为新的发电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东北热电变国电电力的资本市场大戏会再度翻版,然而华能还是那个华能,国电还是那个国电,这一年当中国电系的十多家电力股还未发生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年东北热电从一家几十万千瓦的地方热电公司,经过几次送股、配股,不断装入新水电、火电资产,发展成为装机容量达到三百多万千瓦的跨省区的全国性发电公司,主要依靠的是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大股东国家电力公司,它从全国范围内挑选物美价廉的电力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才演绎了一把经典的国电传奇。当国家电力公司已成往事,国电电力的大股东变成新的国电集团,其可控装机容量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实力已大为逊色。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尽管国电电力的业绩也不错,市盈率也不高,但是由于前些年经过大幅炒作,今后的成长率几乎没有可能超过以前,加上公司原高管理层出现人事问题,才使得公司表现远弱于大盘。
再来看看通宝能源是怎样以10.17%的涨幅成为去年电力股涨幅冠军的,这对我们投资电力股也许更有启示。最初以煤炭生产为主营的通宝能源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到2001年底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火电经营为主营的电力企业,但公司20万千瓦的机组规模仍属较小。公司大股东山西地方电力公司(现已更名为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属于不被市场所看好的电力地方军,选择了通过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收购其所属阳光发电厂90%股权的扩张之路。当时本已疲弱不堪的市场视增发为重大利空,公司股票也在去年6.24之后一路下滑,到增发前最低下探7.16元。然而,12月3日公司增发股票上市却放巨量收长阳,此后一路上涨,至今累计涨幅已超过50%。究其原因,公司收购的阳光发电股权是确确实实的优良资产:阳光发电拥有4台3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坑口火电厂和山西省主力火电厂之一。更重要的是,增发收购阳光发电的效益是立竿见影的,不需要长时间建设期的等待,此举使得通宝能源拥有的权益装机容量从20万千瓦迅速扩大到128万千瓦,增长率为540%。想想华能国际上市一年多来,权益装机容量增加近400万千瓦,但因其原来基数较大,因而增长率也不超过40%。相比之下,通宝能源成为去年电力股涨幅冠军应该说当之无愧。
至于新的发电集团,可能会重点栽培某个上市公司使其资产规模和装机规模不断增长,成为与华能国际比肩的独立发电商。但应该看到的是,新的发电集团在去年底才挂牌成立,人员的安排和资产的交接需要时间,新的机构设立需要时间,摸清上千亿的电力家底需要时间,新公司的整合理顺更需要时间,说句股市中的套话就是"用时间换空间",新发电集团的资产重组购并大潮去年没有发生,因为时间还未到,也许还要等上半年一年,但一定会来。在这段时间里,华能国际却悄悄地拉开了扩张的序幕,收购江浙沪四家电厂股权、托管华能集团和华能国电22家电厂、收购深圳能源集团25%股权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有条不紊,使得公司股票克服了下属几家电厂电价下调的不利因素在去年跑赢大盘,仅微跌了5.89%。
去年电力板块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机会还是有不少的,通宝能源是一例,另外湖北兴化重组为国投电力(相关,行情)年中也有一波超过80%的涨幅。因此可以说,电力股最大的投资机会是并购重组(国家电力公司重组为五大发电集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组,那只能算是政府行为的分拆),而且可能性更大的是原国电系上市公司以外的并购重组,一类是像通宝能源等地方性电力公司扩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方式,由于地方电力在与五大发电集团等"国家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而其寻求发展扩张的压力和动力更大;另一类是像国投电力借湖北兴化变成电力股的资产置换方式,因为像国华、华润这样的非国电系电力巨头还尚未登陆证券市场,这也正是机会所在。当然,五大发电集团内部整合结束后,也将带来重组热潮,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