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式的长相、孩子似的单纯、不受拘束的思想、独断独行略有点夸夸其谈的性格,显得格外稀罕
对张五常的经济学我说不上多少,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个人:卡通式的长相、孩子似的单纯、不受拘束的思想、独断独行略有点夸夸其谈的性格。尤其是他能够将求知识当作一种快乐来享受,这种人生趣味,是当今很多学者所不具备的,因而就显得格外稀罕。
知识是什么?
培根说法是:知识就是力量。力量一词,暗含征服的意味,终不免居高临下。这也是培根那个时代知识界的普遍风气。
虽然张五常也有文章以《知识就是力量》为题,但知识之于他,首先是快乐的源泉。世人增进知识,有的为探索真理,有的为提升学问,这还是较好的。有的为升官,有的为装点门面,卖弄风情,亦不足论。如张五常者,又有几人?
在读张五常文章时,我常常感叹,这个人怎么知道得这么多!特别是他24岁开始到美国读书,在经济学里一泡就是25年,连汉语都很少用,却对中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
张五常有一篇文章专论毛润之、苏东坡、辛弃疾三人词作高下。论点怪异,但却令人信服。
五常先生生长在一个可以思想无拘束的世界,当然可天马行空。但可能也是经济学者的素养帮了他的忙:经济学分析问题常常直截了当,不像文学评论那么左顾右盼,引经据典。
他爱王羲之书法、李白的诗、苏轼的词,还懂得鉴赏莫扎特音乐,为此还专门跟朋友操琴交流。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艺术天才的排列》,给他心目中的艺术天才排座次:第一莫扎特、第二苏东坡、第三毕加索、第四米开朗基罗、第五王羲之、第六伦勃朗、第七巴赫、第八莎士比亚、第九希区柯克、第十沃尔特·迪士尼。有这样一份丰富的知识,恐也轻易不会有这样一份恣意纵横、品头论足的胆量。
他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表达的人生态度:正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才不要亏待自己,应该活得丰富多彩、情趣横生。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盛宴,他就像一个胆大无忌的孩子,趁肚里还装得下,要把每样佳肴都尝过才甘心。而很多人只吃眼前那盘被自己偶然选定的或者被别人指定的菜,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好吃。
“我是为过瘾而搞学术的,”他说。
经济学的“盗火者”
但如果说他经济学学而不专则是误解。他自己最得意的是他的“佃农理论”和“合约理论”。从他的文章里看,可能对科斯的理论有所影响。也许正因如此,他与科斯的观念比较接近。
张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恐怕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他最早向中国大陆介绍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及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他在1983、1984两年里发表的一系列相关文章,至今仍富有启迪。
张五常曾说,“在这个自私有利也有害的世界中,经济发展的快慢,生活水准的高低,就是要藉一个制度能将自私所能带来的利益‘极大化’,同时又能将自私所能带来的损害‘极小化’。问题就真的是这么简单。在分析科斯定理的文章里,我解释了私有产权为什么会将损人利己的行为带来最高的总净值。在《自私对社会的贡献》一文内,我解释了因为有了私产,‘比较优胜定律’鼓励以低成本去专业,使自私的行为带来奇迹。”
这些理论在西方并不新鲜,但想想1984年的大气候,就不难明白当时是何等石破天惊。可以说,张五常是一位“盗火者”,为中国引进了经济学的思想火种。他在隔绝中国经济学界与西方当代经济学之间的一堵厚墙上挖开了一个窗口。从此,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致力于寻找那只看不见的手。
语不惊人死不休
1999年10月,张五常一口气给中国经济改革提出了十大建议。这些建议现在能不能、宜不宜实行是一回事,其合理与否又是一回事。不少人都认为他胡说八道,然窃以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之路正如张五常的部分预期那般前行。
经济学者看问题往往透彻而且明于利害。像中国加入世贸的好处,张五常可能是说得最浅显的:“我看到有人说美国人只是想来赚我们中国人的钱,骗我们中国人的钱。但是,我知道美国人不是蠢的,假如他们想赚我们中国人的钱的话,他肯定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钱让他们赚的,在穷人身上是赚不到钱的。所以,参加世贸组织就是那么简单,彼此互相赚对方的钱。”与他相比,中国一些经济学者跟在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人士后面瞎嚷嚷,就有点不明就里了。
张五常的狂傲可能为一些人所难容,但这正是其可爱之处。
他最该受指摘的可能在于他的某些观点。他在一篇文章里通过一番推理后郑重其事地说:独裁制度比民主制度决策成本要大为低廉。
聪明且爱自由如张五常者,竟然有此谬论,令人大跌眼镜。他忽略了这样一种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事实:只有独裁制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才是成本低廉的。独裁制度的危险在于既不能保证所有决策都正确,又不能对已做出的错误决策及时进行修正,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所见多矣,正像张五常回顾宋朝到清朝这段历史时说的,“都把炎黄子孙弄得死去活来。神州大地不是风云色变,而是乌烟瘴气”。
民主制度成本虽高,效率也比较低,一般来说,决策都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不会错到哪里去。即使失误,也容易纠正,因为有多种行之有效的纠错机制。这就是区别所在。
尼采写过一本书叫《快乐的科学》,说自己是为了快乐而探索真理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为快乐而增进知识这种人的话,张五常当属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