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同中国的接触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1894年,2000部爱立信电话远渡重洋来到上海。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说,摩托罗拉让中国人认识了手机,而爱立信让中国人爱上了手机,因为后者最先将手机小巧到了极致。当年爱立信制造的翻盖手机,一度所向披靡、无可阻挡。然而,时代风云变幻,前有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大巨头,后有新贵西门子、阿尔卡特的步步紧逼,爱立信昔日的辉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回顾爱立信手机之所以节节败退,首先是在产品战略上的错误判断。2000年上半年爱立信经受了最为严重的一次手机芯片的短缺,爱立信曾经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状况。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爱立信老总曾在一次会议上称,移动电话市场已经供过于求,电话供应量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用户的需求量。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爱立信不能开足马力供货,到了市场饱和的时候却叫苦说市场供过于求,这表明爱立信在预测市场方面有所失误。
爱立信将其手机亏损的另一个原因归结为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处于被动。削减成本,这是一个不赢利公司的无奈之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已经有若干事实表明爱立信的反应速度太慢。手机虽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但也成为时尚的化身。相比诺基亚、摩托罗拉眼花缭乱的手机,爱立信的手机显得陈旧而且落伍。
2002年5月为了面对经营严重亏损,爱立信公司再一次宣布削减研究开发经费。首席运营官佩尔·桑德斯特伦透露说,爱立信去年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将消减30%。爱立信将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压缩研发经费,其中之一便是停止对一些产品的后续研究和开发。再次是在产品组合方面有不足的地方,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纷纷举起廉价手机大旗时,爱立信却没能有足够多的廉价机型,来满足那些注重价格的用户的需求。此外,高档机型上市时间也不够迅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低档产品用户较多,并且中国低档产品市场比别的国家有更多的价格点,分有更多的层次。
尽管爱立信的老对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投诉率高居不下,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却坚如磐石。回过头来,看他们的发展,众多的评论者都认为独特的眼光和务实态度助他们打赢了仗。
爱立信去年亏损了20.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5.2亿美元。公司已决定今明两年内通过裁员1.7万人等措施再压缩约10亿美元开支,对于一个国际性的知名大公司来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为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