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去年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话题,有望掀起新的高潮。
去年来,一批公司快马加鞭地向成立首批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最后的冲刺,但也有不少公司的谈判陷入了拉锯战,有的甚至进入了僵持阶段。那么,成立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境内外双方期待得到什么呢?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国卫4月份在一次基金国际研讨会上,将境内公司所期望得到的内容归结为如下几方面:一是组织框架的完善;二是风险控制技术,其中包括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第三方风险、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等多方面;三是制度完善和过程管理。王国卫认为这是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目前需要学习的。此外是市场开发和产品设计以及如何提供合适的服务。
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智麟在同一场合也表示,公司提出外资参股设想是因为公司业务和综合素质有着再上台阶的内在冲动,尤其是在开放式基金的合作中尝到"甜头"之后,更显露出了浓厚兴趣。当然,在具体的决策中,无论是境内方还是境外方都是十分谨慎。
除了技术转让和治理结构完善的考虑之外,未来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冲击国际市场的贡献是境内一方期待合作能够带来的又一重要方面。一家境内证券公司负责谈判的人士就明确指出,如果将目光稍微放长远一些的话,境外一方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远大于境内方在国内市场的优势。所谓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如果说,境外方在短期内未必能马上带来商业效益的话,那么,当几年后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境外方股东的优势将日渐凸现。未雨绸缪是不少境内公司对于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个共同出发点。
如果说目前境内方希望能得到境外方在技术转让、风险控制、系统化管理等方面支持的话,那么,境外方所期待得到的当然是分享中国基金业未来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不少外资公司在与记者谈到未来的发展策略时,并不掩饰希望能实现控股,甚至完全独立开展业务的想法。不过,他们认为,在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前,外资参股成立基金公司的方式不失为尽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一个热身方案。说的更直接一些,目前境外方之所以愿意搞合作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获得入场券,尤其是那些希望能马上入场的外资公司。
对于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瑞银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傅德修认为,无论是境内方,还是境外方,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应该有着双赢效果。这可以说代表了目前在进行谈判的各公司的普遍心态。那么,他们是否真的都能如愿以偿呢?对于已有意向的各家公司,他们面前是否就一马平川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