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1日,深沪两市共有50家ST类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其中有25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好转,每股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包括一家PT公司,另有两家公司业绩与去年同期持平。按照每股收益增长绝对值指标进行排序,可以看出,有过半数ST类公司半年报实现减亏或扭亏,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的公司有18家,占到样本数的67%,其中包括三家维持不亏的ST公司。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7家公司上半年平均实现每股收益0.0096元,去年同期为-0.1211元,同比平均每股收益值增长0.1308元,增势较为明显,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公司有ST海泰(相关,行情)、ST厦新(相关,行情)、ST东锅(相关,行情)、ST南摩(相关,行情)、ST马龙(相关,行情)等等,每股收益增幅均在0.20元以上,其中ST海泰增幅超过0.40元,而仅就上半年每股收益而言,表中大多数公司每股收益值都在每股收益平均值0.0096元附近,每股收益值较大的为ST厦新、ST永久(相关,行情),其每股收益均在0.20元以上,已经恢复到正常经营公司业绩水平。
众所周知,ST公司是因为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导致连续亏损而被冠以“ST”帽子进行特别处理,以起到风险警示作用。ST类公司经营环境大多较为恶劣,而造成其经营环境恶劣的原因自然多种多样,包括宏观经济大环境、行业、政策、技术、市场和公司经营管理等等内外多重因素,因此ST类公司要实现扭亏或者减亏,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穷则思变,变则通”,从以上亮点公司中可以找到ST类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好转的原因。以ST厦新为例,该公司从一家绩优股沦为ST股,主要在于公司主营业务VCD市场的饱和,从1999年开始业绩滑坡直至亏损,经过两年时间的艰难探索,公司开始从VCD市场淡出,转而进军具有市场潜力的手机市场,公司经营因此出现转机。以此进行推理,其它ST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扭亏或者减亏,一定是制约公司生产经营的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有些通过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方式改变其主营方向,使公司重新获得生机,如ST永久得益于上海中路集团的入驻;有些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有些得益于行业复苏或者景气度的回升,以及公司自身降本增效等原因;有些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扶持,如获得补贴收入、税收优惠等,ST马龙等等就是如此。当然不排除极个别公司其减亏仅是一种表面上的财务现象,其生产经营并未出现质的变化。
总之,透过已公布的半年报,能够有过半数ST类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出现好转,这的确弥足珍贵,可喜可贺,“管中可以窥豹”,这也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一种微观反映,其中18家扭亏为盈公司更成为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亮点,结合技术面综合分析,ST海泰、ST东锅等扭亏个股值得关注,ST厦新由于其股价已提前反映其基本面变化,宜暂作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