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重庆新办民营银行的消息成了热门话题。尽管大家议论纷纷,在业内已引起极大反响,但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是,重庆新办民营银行还处于酝酿阶段,何时向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提出正式申请,并未定下确切时间。由重庆市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编印的最新一期《工作动态》表明,重庆市工商联会长兼重庆市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尹明善半月前在研究领导小组有关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争取在今年底前拿出质量较高的可行性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正式申请。可见,重庆新办民营银行实际上仍处于可行性研讨阶段。
据重庆市民营银行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最先提出组建民营银行研究小组的请示是在2001年4月23日。当时重庆市工商联出于更好地为重庆中小企业服务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针对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贷款难的突出问题,向重庆市政府提出了组建民营银行研究小组的请示。这份请示报告指出:我国加入W TO之后,两年之内将有一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五年内我国将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且没有区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将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而紧迫,整个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速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势在必行,这既是迎接入世的客观需要,又是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健康发育的内在要求。为此请示中建议:由重庆市工商联牵头,成立“民营银行研究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办公厅三处、人民银行重庆市营业管理部及重庆南方集团、重庆力帆集团、重庆隆鑫集团、重庆万州博达集团、重庆达美集团等数家民营企业及相关人士;研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讨在重庆组建民营银行的可行性、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应具备的条件,并在条件成熟后组建以出资人为主的原始发起人联络组。
5月24日重庆市有关领导即作出批示同意成立“重庆市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当年10月21日,重庆市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召开成立大会,研究讨论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范围、业务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事宜,正式开展工作。
实际上,研究小组的工作重点是就新办民营银行的可行性进行调研。研究小组相关部门人员与全国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座谈、探讨,最后得出一些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办民营银行符合政策走势。我国现行金融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公司做金融投资者,取消了金融机构投资主体的限制,政策取向已经向非国家垄断化倾斜。二是组建民营银行是与国外金融资本竞争的需要。加入W TO后,我国会逐步放开银行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能与外国资本竞争的银行体系,这就要求资本量大而且多样化。三是促进西部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最缺乏的是资金,建立民营银行、启动民间资本是解决西部发展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四是适应重庆民营资本发展现状的需要。重庆民营资本已具相当规模,新办民营银行,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的规律所决定的。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经济学界一些“大腕在得知重庆筹建民营银行后也表示了支持和肯定。今年2月16日,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召开成员会议,认真分析了金融形势和重庆新办民营银行的种种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工作进程的设想。主管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许忠民副市长到会祝贺,体现了市政府对筹建民营银行的关心。7月4日,重庆市委负责联系工商联工作的副书记邢元敏视察工商联时,在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办公室也很关心地询问民营银行何时才能筹建起来的问题?
9月,尹明善又专门向重庆市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赵公卿请示说,前不久中央已作出允许民营企业入股中小商业银行的决定,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认为,向央行申报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慎重起见,我们决定先把可行性报告文本送审,请示可不可以申报,怎样申报。随后,赵公卿副市长作出专门批示:由市工商联牵头,人行重庆营业部、市府办公厅三处、市政府研究室(市体改办)、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法制办参与调研,进一步深化方案,以便市委、市府决策。根据批示,民营银行研究小组又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对民营银行的定性问题、区域性或全国性问题甚至于银行名称、可行性的进一步探讨等方面,又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估计不久将会有正式申请报告出台。
党的十六大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了最大的发展生存空间。借助如沐春风的大好时机,重庆民营银行或许会更早地走上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