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传多时的汇丰控股入股国内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的传言在10月8日得到证实:汇丰斥资6亿美元收购平安保险10%的股权,这使得平安的净资产一下子跃升到将近120亿元,这对推动平安上市无疑是利好。另一方面,汇丰已进入到平安主要股东的前5名位置,有理由认为,财雄势大的汇丰不会止步于此。
偿付能力不足大大缓解
不过,正如市场所评价的一样,保险公司上市面临重重困难。
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是国内保险公司的一块心病,也是其上市路途上竖起的一道高高的门槛。
虽然连续8年盈利是平安标榜自己符合上市条件的硬件之一,然而有分析师指出,偿付能力不足依然是中国保险业的致命伤。在1996年连续7次降息前,一些寿险公司为抢占市场出售了大量高额预定利率的保单。
专家估计,中国保险业利差损可能高过500亿元,中国人寿、平安和太保最多。还有一些外资保险和证券公司的专家认为,中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还存在一个界定标准问题。
同时,国内保险公司资本充足水平与国际行业标准也有很大差距。目前上市公司须由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补充审计,因此偿付能力不足是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因此,对于平安来说,汇丰控股的大手笔投入,大大缓解了“心头之痛”。
平安上市没有停顿
平安总部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虽然引进外资与促进平安上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汇丰控股近50亿元人民币的大手笔投入,无疑壮大了平安的资本实力,提高了公司的偿付能力。
正如其中一位所描述的,“引资提升了平安的身价,对于平安的上市当然有促进作用”。
尽管在外界看来,喧嚣一时的保险公司上市的话题目前冷却了下来,但平安公司总部的上述人士则表示,平安上市的步伐并没有停顿,其上市规划一直在研究当中。
外资会否夺去话语权
尽管平安总部的人士一再强调,引入外资不会对自身构成任何威胁。不过,正如此前有人质疑过深发展(相关,行情)在引入新桥投资之后的主动权问题一样,外界也在怀疑,平安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其话语权有朝一日会否被外资股东夺去。
据平安总部的人士介绍,与以往的做法一样,此次双方签定的协议也明确规定外资股东不参与平安的经营管理,外方仅委派董事加入平安的董事会。
据介绍,汇丰控股将占有平安董事会17个席位当中的2位(还未最终落实),而加上此前的大摩和高盛,外资股东仅占公司董事会4个席位。加上平安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据其介绍,平安的最大股东仅持有17.5%的股份),因此,不会对平安的话语权构成大的威胁。
汇丰将增持平安股权
汇丰控股的亚洲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行政总裁麦雅文近日在港表示,当平安保险于未来两年招股上市后,汇丰控股将增持平安股权。
尽管现时平安保险出售给汇丰、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已达23.73%股权,接近规定的25%上限,但麦雅文仍然表示,“没有理由令汇丰于未来不增加平安的股权,当平安挂牌上市后,在一个流动性的市场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持”。
他说,如果情况进展良好,那么局势将发生变化,他们抱着非常积极的目的进入这一领域,而且,“汇丰有实力有耐心去等”。
麦雅文表示,中国将在汇丰未来的赢利中扮演一个主要角色。中国市场对于汇丰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一场长期的竞赛。现在作出的投资规模空前,期望短期内取得收获是不现实的。
汇丰瞄准资产管理项目
汇丰控股对于广泛涉足国内金融业的胃口可谓越来越大,在收购平安股份之前,它已在去年年底收购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
汇丰控股除了希望继续入股国内的银行和保险业外,近期又瞄准了资产管理项目。除了保险业务外,麦雅文称,现正研究内地其他机会,并明确指出资产管理明显是其中一个范畴。他说,资产管理是他们一直都有兴趣投入资本的领域,该领域可能涉及证券和资产管理。
他还说,如果未来15个月没有投资项目将会令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