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策暖风不仅在股市掀起波涛,还使去年以来陷于低谷的委托理财业务出现了转机,适逢年中会计结算的关键时刻,委托理财将何去何从?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一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企最近10天来忙于周旋在各家券商和各类投资公司中,新签了委托理财协议;有的公司则是加快了催债的步伐,或趁近日到期及时收回了委托本金甚至相关收益;而不少受托方则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强调控制规模,收缩战线。
在不少公司纷纷“收手”的同时,一些委托理财继续延期的情况也不少。如联通国脉(相关,行情)为了确保全额、安全收回资金,在6月2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第22次会议上就通过了将短期投资中自己运作的用于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1亿元资金的运作时间延长至年底的决定,规定在延长期内,一旦收回本金,将不再继续运作。业内人士表示,延期确实是无奈的选择。
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对委托理财似乎“情有独钟”。赤天化(相关,行情)一笔7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已于6月18日安全收回本金及收益577.5万元。该公司2001年的委托理财收益占其总利润的七成。或许是尝到了甜头,该公司近日再与北京国富投资签订一笔7000万元、为期一年的委托理财协议。综观最近出现的委托理财协议不难发现,振华科技(相关,行情)、安阳钢铁(相关,行情)、外高桥(相关,行情)等的委托理财均限于投资国债,而且年收益率一般在10%左右。
这轮突然而至的行情对于委托理财业务规模惊人的机构来说,不啻是一场及时雨,行情如果持续走强,将相当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但由于委托理财规模庞大,内中情况错综复杂,不排除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即不断接受新的资金委托,以此偿付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委托本金及收益。资深人士透露,对于大券商而言,委托方与受托方一般是长期合作的伙伴,信任程度非同一般,所以在行情不大好时,一般会相互理解,并进行友好协商。
但不少资产管理业务的负责人均表示,当前如何控制委托理财规模仍然是最关键的。国信证券(相关,行情)资产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一直坚持稳健的原则,没有保底承诺,只根据运作情况收取一定管理费,受托方主要为非上市大型国企。公司将根据资金的运行情况及对市场的研判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深圳本地两家中等规模的券商的资产管理部基金经理均表示,目前的委托理财规模相比去年已缩小。6月份到期的委托理财不少,为了保障收益,有一些协议延期,新的委托理财个案并没有明显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