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经开(相关,行情)2002年年末的股东名单里,可谓是机构云集:既有开放式基金,如国泰金鹰;又有封闭式基金,如基金景宏(相关,行情)和基金裕阳(相关,行情);还有老牌券商,如海通证券(相关,行情)。更让人惊奇的是,一家名为上海方迪物业有限公司的机构持股竟然达到了700.9万股,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这家物业公司可不是简单的物业公司,因为在同一时点,该机构还持有五粮液(相关,行情)约800万股、海南椰岛(相关,行情)300多万股、三峡水利(相关,行情)约300万股、经纬纺机(相关,行情)400多万股。可惜的是,虽然机构云集,但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该股却出现一轮自11.39元至8.35元的急跌行情,这就是机构重仓股的表现?笔者心中一直存有疑问。
最近长春经开配股上市,从截至6月17日的股东名单看,以上海方迪为首的众机构已悄然隐退:持有流通股数量最大的上海方迪不见踪影;去年底持股总数约500万股的3家基金也已撤走;持股约173万股的海通证券也走了。在最新公布的股东名单里,持流通股最大的是西南证券,但那是因包销配股而被动持仓1103万股,其它的股东持有流通股均不超过70万股。去年底,流通股前9大股东持股约1634万股,并且都是机构投资者;而截至6月17日,除西南证券外,主动持股的其它8位投资者持股总量只有约319万股,流通股前9大股东里有6个是个人股东。对比之后不难发现,老机构的撤出是何等坚决,又是何等同步,简直像开会讨论过似的。
长春经开是一家典型的绩优股,自1999年9月上市到2002年底,每年的每股收益都保持在0.45元之上。有如此稳定的业绩支撑,加上平均股价在长期调整后也似乎并不高,上海方迪在去年第四季度介入不足为怪。但上海方迪为何又急急忙忙出局呢?因为从今年上半年长春经开的表现看,上海方迪即使出局,收益也并不高。市场人士指出,这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上海方迪的身份。从前期媒体的报道看,有的说是某大券商的客户,有的说是上海某管理部门的公司,这可能令上海方迪的实际控制方承受了较大压力而不得不退出;二是上海方迪等机构不愿参与配股,于是选择在配股前出局。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以上海方迪为首的机构退出了,但长春经开近期的走势却非常坚挺———在6月16日的配股缴款截止日后,该股连涨4天,完成填权,之后调整了2个交易日;6月25日为配股上市流通日,当日上证指数(相关,行情)下跌并盘中刺穿1500点,形势似乎不妙,但该股当日仍以红盘报收,并在接下来的3个交易日继续上涨。对这样一个离开机构照样涨的股票,投资者有怎样的想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