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30指数自出“娘胎”以来就受人“歧视”,长期被打入冷宫,有关部门经过“深入研究”,确定病因是“代表性”不够,于是开出了一方“灵丹妙药”,即把上证30指数就地正法,由上证180(相关,行情)指数取而代之。成份指数“改朝换代”,各路媒休自然不会放过炒作的“机会”,“180概念股”应运而起,180指数尚未降生,就被捧上了“神坛”。
而当上证180指数7月1日隆重登台后,人们发现该指数继承了上证30指数的“遗志”,一出场就是3312点,人们心里不禁纳闷,为什么上证180指数跟上证30指数接轨而不跟上证综合指数(相关,行情)接轨呢?果然这个严重“脱离群众”的新成份指数很快就被人抛弃,成了一个摆设,各媒体的股评还是采用上证综合指数,劳师动众的结果是又炮制了一个“废物”。现时人们分析大市走势时,绝大部分还是用上证综合指数表达,鲜有人提起这个上证180指数,看来上证180指数与上证30指数命运一样,名存实亡。
其实如果上证180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接轨,其发展前景就大不一样了。今次的教训再次表明政策政策一定要联系群众、联系实际,以往的国有股减持政策、增发政策、高市盈率发行新股政策等就是因为严重脱离群众,最后不得不改弦更张,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股配售政策即使暂停了近两年,最终也要恢复。没错,成份股指数比综合指数更科学,可群众对3千多点的成份股指数不熟悉,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就要变通一下,以6月28日沪综指的1732点为基点,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3千多点当然比1700多点“好看”,但假如大部分人看都不看,留下少数人“孤芳自赏”,这样的指数又有多大意义呢?
要避免今后再交“学费”,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先,因为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措施政策才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