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股市月线来看,正在构筑一个大头尖顶的形态。左肩是1999年6月份形成的1756点,月成交64004万手,创下了上海股市开市以来最大的成交量;头部在2001年6月的2245点,期间成交量最大在4月份的2179点,月成交44554万手;右肩在2002年的3月份,月成交38097万手。颈线在1350点左右。
从成交量看,大盘自1999年6月以来,依次递减,说明底部的承接力度并不强,之所以大盘维持强势,完全是政策导致心里因素支持的结果。海融158的一组统计数字更加说明了以上观点:1995至2001年7年沪深两市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339元、0.344元、0.315元、0.281元、0.249元、0.238元、0.174元,较上一年度的增幅为-4.0%、1.5%、-8.4%、-10.8%、-11.4%、-4.4%、-26.9%。到了2002年一季度,更有多达216家上市公司宣布亏损。这是外围银行储蓄资金不愿入市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投资者仍然是场内的存量资产。
有人从管理层不愿击穿1350点颈线位,大谈特谈要进行第五大主升浪,持这种观点的人目前还不在少数。而第五大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绩差股飞上天。因此,举国上下资产重组成了一大热门,上海本地股要重组,深圳本地股也要重组,pt类股票也缩短了上市的时间,热闹异常,好像这重组成了救市的一剂良药!但大盘指数非但没有上去,反而逐步走低!
几年的股市重组事例表明,重组成功的企业可以说凤毛麟角。虽然重组能够给企业带来暂时的风光,但随后的债务链纠纷,会使得企业焦头烂额。上市公司往往成了大股东踢来踢去的皮球,海南省的不少公司就是事例!
一些绩优类公司难上市,绩差类企业难退市。这种缺乏了优胜劣态的运行机制,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能够搞好!一味打着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幌子,大力维护绩差企业的利益,只能使上海、深圳市场被pt!这样靠政策呵护出来的牛市,投资着如何不担心!场外的投资者又如何放心大胆的进场。
令人欣喜的是,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中国证监会日前已发布《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重大重组审核工作委员会工作序》,对重大重组审核工作委员会的召集方式、审核程序、投票规则以及公司重组方案被否决后的处理等作出规定。证监会的有关官员也一再声明,要推荐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且已落实到行动中。本月29日武汉精伦电子(730355)发行3100万股,要在上海上网发行,精伦电子2001年每股收益0.91元,2002年预测每股盈利0.81元,这些都表明了管理层改善上市公司业绩的决心。
虽然如此,也不要对目前的行情掉以轻心。毕竟大盘积弱已久,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君不见,上市公司增发如猛虎的事情还在继续发生,这些令投资人憎恨的增发还在无情的摊薄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在整个大盘趋势未明朗之前,与其盲目相信第五大浪,买入股票,还不如认真休息休息。因为,你的盈亏也就在你决策的那一霎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