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国债首次出现流标
10月23日,原计划发行额度为300亿元的财政部第14期国债在交易所招标中未能招满,最终中标数量为224亿元,流标76亿元,利率达到财政部招标上限2.65%。交易所国债未获全额认购虽属首次,但这一消息并未让人感到吃惊。在此之前,债券市场已然颓势尽现:交易所这边,各品种国债价格无一例外呈现逐级下跌趋势,13期国债10月9日上市首日即跌进面值,“新债不败”神话灰飞烟灭。银行间市场方面则两度出现冷场,下半年发行的记账式(9期)国债、记账式(12期)国债均未完成发行目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连一向火爆的企业债也概莫幸免,燕京转债(相关,行情)网上网下只发行了总额的46.75%,其余3.73亿元由承销团包销。行情如此低迷,14期国债败走麦城可谓势不能挽。
简评:14期国债在交易所招标中流标76亿元,这是交易所国债首次未获足额认购。事实上,债券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国债流标则是问题积累的集中显现。二季度以来,央行连续的正回购就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号,收益率连续走低,投机气氛浓郁的债券市场面临调整。与此同时,下半年债券供给明显增加,泡沫严重的债券市场终于不堪重负,上周更是连续跳水,应该说对于债券市场发展而言这未必不是一见好事,至少它为债券市场的大机构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债券市场,发展仍是主旋律,企业债的启动,国债的品种的丰富,回购券种扩大,都为债券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未来场内、外两个交易市场能够实现统一、市场准入放宽、投资者群体多样化,则债券市场将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QFII出台与否 对市场近期影响不大
随着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转让工作的重新启动,QFII何时出台便成了时下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昨日证实,QFII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已经完毕,但其发布和实施时间则有待高层决定。昨日,一些网站登载的消息称,QFII条例的制订已经完成,并获人行和国家外管局同意,目前正待国务院批准,估计有可能在本周内公布,但执行日期未定,里昂证券预期至明年中才会实施。那幺,上述说法是否属实呢?参与了有关工作的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孙杰昨日称,QFII文件的研究和起草确已结束。但该部只是参与有关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对有关文件何时发布和实施则无法知道。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的陈副主任说,有关QFII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其具体规则也已基本成熟。虽然也参与了研究讨论,但其发布和实施时间则有待高层决定,目前他并不知道。他称,他也看到了网上登载的消息,但对其中的一些说法,特别是对里昂证券预期至明年中才会实施的说法感到纳闷。QFII的法规具体叫条例还是暂行办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呢?对此,上述两位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不愿透露。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位官员此前介绍,根据拟定的规则草案,符合QFII条件的机构不包括合资基金公司,应该是在境外发起设立的纯外资投资机构。此外,QFII资金的汇入和汇出,也将在目前中国外汇管制的大框架下进行监管和控制,以避免QFII冲击外汇市场,搞乱外汇管理。而作为QFII反向机制的QDII制度仍在研究和讨论中,将晚于QFII出台。QFII的脚步声已越来越近,那幺它究竟能给中国股市带来什幺?国泰君安(相关,行情)的刘勘认为,引入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它将提高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券商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中国内地股市的投机色彩将可能趋于淡化,理性投资的理念将受到重视。
简评:市场传闻一周之内QFII将获得通过并发布。此前,市场分析人士均把这一政策作为利好,单从资金供给角度看这一政策出台,无疑是资金供给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券商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的发展,中国内地股市的投机色彩将可能趋于淡化,理性投资的理念将受到重视。而投机气氛下降对中国股市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美联储减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
据综合外电华盛顿6日报道,联储局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举行决策例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宣布,决定将美国的联邦基金短期利率即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从此前的1.75%降至1.25%,同时还决定将银行贴现率从原先的1.25%降至0.75%,降幅也为0.5个百分点。联储局在声明中指出,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不明朗,但就认为经济已经得到平衡,且生产力增长依然强劲。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提法反映联储局短期内不会再次减息。去年,由于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和遭受严重恐怖袭击,联储局曾11次降低利率以使经济摆脱衰退,令联邦基金短期利率和银行贴现率降至四十年来最低水平。
简评:美联储今日大幅减息0.5%至1.25,为四十年来的新低,减息幅度出乎市场预料。联储报告指出,经济前景不明朗,但已经得到平衡,且生产力增长依然强劲。这是短期内不会再次减息甚至有可能择机升息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