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的最新消息称,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正与这家银行进行实质性接触。最迟不超过今年11月底,交行15%的股权将划归“洋股东”名下。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汇丰银行就以8%的比例入股上海银行,成为这家股份制银行的三位“洋股东”之一,在金融业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而合资保险公司成立的消息也不绝于报端,可见外资介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力度正在加大。与此同时,外资在其他领域的参股收购活动亦有愈演愈烈之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知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通过现金收购,以比中方多两股的方式控股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上海贝尔;艾墨生电气收购华为集团旗下的电气业务部门;格林柯尔入主中国上市公司科龙电器(相关,行情);壳牌与中国石化(相关,行情)签署合资协议。外国跨国公司近来纷纷加快“抢滩”中国,这与国际国内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正成为跨国资本的“安全地”
受“9·11”事件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兼并方向正从全球化模式转向区域化购并,即有选择地挑选最安全的投资区域投资。相对于全球来说,中国是目前跨国资本投资最安全的地方。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年均7%以上的较高增长率,并且国家安定团结,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健康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发展前景,更使外商的投资信心空前高涨。特别是中国对垄断行业进行的改革,对包括促进电信、保险等高赢利行业的开放,对世界资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资本的流动性、逐利性自然将引导外资向中国市场这个潜力无限、安全、高速发展,并且比其它地方有丰厚的投资回报的地方涌入。
外经贸部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以来,外商对华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至6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155家,增长26.39%,外商实际投入金额24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9%。权威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有可能突破5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资本纷纷从发展中国家回流到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外资开放程度正在加大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也在逐渐加大,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批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承诺原则,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经修正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了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鼓励类、限制类项目净增加24条,特别是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港口的股权限制,取消了港口公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
2002年6月4日,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这标志着中国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即将出台。
2002年7月1日,由国家民航总局、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获得国务院批准。在这份自2002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中,外商的投资范围扩大到现有的任何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而且投资方式由原来规定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投资民用航空业,新增加外商可通过购买股票参与投资等新的投资方式和“其他经批准的投资方式”。
2002年7月9日,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透露,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包括:推进外资以控股或独资形式进入我国旅游业,吸引有实力、信誉好和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旅行社进入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取消对外资进入我国旅行社市场的地域限制。
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低廉的劳动力市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都对世界跨国公司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诱惑。许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目前无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加工工厂;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结构也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调整,已不仅仅把中国当成初级(低端)产品的加工地,正着手将中国构筑成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重要来源地。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并购、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地区总部的迁入,中国正日益成为地区性的研发中心及营运中心。外资的进入,不可避免地将对国内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贡献率比重超过50%,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已经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已占到其对外出口的19%,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微软中国的增长率高达30%,而在全球这个数字仅为12%,德国宝马公司也宣称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增长了30%。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谁抢占了中国市场,谁就有可能成为今后市场竞争的最大赢家,这已经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普遍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