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开发不是梦
http://business.sohu.com/
|
|
□到目前为止,中国轿车工业已有超过100万辆的生产能力,但仍没有掌握“汽车设计”的关键技术,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过程,难以开发出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轿车产品。
□和生产能力相比,国内汽车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相对滞后。可喜的是,一汽、上汽、东风都提出要进行自主开发。
□传统汽车企业内部设计部门很难催生出自主品牌的轿车,而由独立开发机构与汽车公司背景融合的新趋势正在形成。
吉利和华晨虽然品牌是自己的,但开发也是别人做的:吉利对夏利轿车作了改造,华晨则完全是委托意大利公司进行设计开发。
国家支持自主开发轿车
2002年8月,中国惟一一家独立的中外合资专业汽车设计开发企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在5年中,泛亚开发了“麒麟”概念车,对“赛欧”轿车进行了改型开发,完成了“凤凰”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但是,外界仍然怀疑:泛亚能不能实现自行设计开发轿车?如果连这个中美合资的“中国汽车设计开发行业中的先驱”都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中国还有没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汽车界人士始终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轿车开发能力,否则永远不会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设计的汽车公司是不完整的汽车公司,没有设计能力的汽车工业是不完整的汽车工业。”
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因达指出:“汽车工业关系国家的宏观经济,所以国家鼓励大集团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他表示现在政府已经在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汽车行业的专家钟师也提出“不要把开发轿车过于神秘化”。他说:现在一说“开发轿车”,就认为要花多少亿美元,其实并非这样。“其实中国如果真的要搞,根本不要5亿美元,1亿美元就差不多了。”
自主开发并非“遥不可及”
泛亚的执行副总经理张振华是技术方面的权威,他也认为轿车的自主开发并非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其实国内一些汽车企业有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他同时指出,轿车的自主开发不单纯是一个设计技术问题,还需要制造技术的积累,实际开发经验的积累。“如果把轿车设计开发视为一个整体,泛亚没有做过整体,但已经做过很多整体中的部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综合的能力。但这要看是否有客户委托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机会。”他的意思和钟师接近:轿车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但我们最欠缺的开发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
张振华告诉记者,在泛亚,自主开发梦想会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个目标是车身换型,即在原有平台上进行换型,包括动力总成标定匹配、车身外型修改设计、车身内部修改设计、底盘平台的优化匹配,这一目标现在已经实现。第二步是到2005年实现对整车的系列设计开发。最后到2010年拥有完整的开发能力,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动力总成。
|
2002年8月20日16:10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