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回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http://business.sohu.com/
|
|
中新社记者刘雨生
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是中国人民生活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按现行汇率计算,二000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八百美元,这是中国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标志。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个人资产迅猛增加,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宽。房子、汽车、股票、电脑、网络、居家装修,成了新闻媒体的热门话题,人们在这方面的花费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居民每年用于购买自住公房、个人建房和购买商品房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底,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农村竣工住宅投资由一九九五年的一千三百五十亿元人民币增至一九九九年的二千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也比一九九五年增加一倍多,达到五万九千六百二十二亿元人民币。他们手中的外汇存款、债券、职工内部持股、手持现金等也大幅度增加。每期“国债”的发行,购者都很踊跃,有时不足半天就告售罄。
如果说“九五”计划以前的岁月中国是在为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而奋斗,那么“九五”期间则是在为百姓生活奔小康而努力。这五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他们的全部消费支出中,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求的住房、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项支出的比重则迅速上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居民由一九九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九点九降到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四十一点九,农村居民由百分之五十八点六降到百分之五十二点六。预计到今年底,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水平。
今天,中国城镇居民吃好、吃精、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更加明显,在外就餐显著增多,超级市场、百货商店的净菜、速冻食品和半成品销售一派红火。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中主食消费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的倾向更加明显。
此外,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交通、通信条件大为改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新型大容量、多开门冰箱,低噪音模糊型滚桶全自动洗衣机已成为城镇居民家电更新的首选目标;家用空调器、家庭影院、淋浴热水器、中高档家具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摄像机、电脑、健身器材也开始加速进入家庭。
在物质生活进一步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他们用于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和自身再教育的支出大幅度提高。
国家增加公休假日后,旅游消费更是高潮迭起,火爆异常。今年春节和“五?一”七天公休日期间,全国许多旅游景点“人满为患”,车票、机票紧张,宾馆、饭店满员,云南丽江不少城里人靠家庭旅馆发了财。
“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如今已变成了“父母在,同远游”的现实。国庆七天公休日又快到了,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许多家庭已做好了金秋时节外出旅游的准备。
在京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刘先生,一家人去年春节“双飞”云南昆明和丽江,此次将乘火车到西北黄土高坡一游,那是他二十多年前“插队”的地方。他说:“一家人天南海北走一遭,开眼界,长见识,花一笔钱值得。”
(完)
|
2000年9月25日08:50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