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0月3日,美国西部码头“封港”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周时间。这期间,劳资双方的谈判没有进展,美国太平洋沿岸29个主要港口一直陷于瘫痪:至少100多艘大型集装箱运输船无法进港卸货,数以亿吨计的货物滞留港口。专家警告说,如果“封港”风波继续下去,不仅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且全球经济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这场美国西部码头的劳资风波始于27日,代表船运公司和码头业主的太平洋海洋运输协会宣布,从当晚6点开始到29日早上8点为止,对西部所有港口实行“封港”,理由是,代表西部港口1万多名码头工人的国际码头和仓库装卸工人联盟,为了在延续劳资合同的谈判中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号召工人延缓工作速度。海运协会指责每年赚取6至15万美元高薪的码头工人采取“带薪罢工”的怠工策略,工作效率降低90%以上,使其蒙受巨大损失。 “封港”事件是美国西部码头劳资双方为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的谈判迟迟不得进展的结果。本来双方应在今年7月1日前续签劳动合同,但双方在采用新计算机化装卸技术问题上分歧严重。码头工人联盟要求资方承诺限制使用新装卸技术,以免许多工人失业,同时要求把新技术所创造的工作机会全部交给该联盟的工人,但这些要求遭到资方的反对。 在29日和30日,劳资双方先后两次在旧金山举行谈判,以图化解危机,但均不欢而散。10月1日,美国联邦调解员介入会谈,但由于海运协会谈判代表带武装保卫入场,工人联盟代表愤然退场表示抗议,会谈中断。在联邦调解员的撮合下,劳资双方3日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但没有迹象表明谈判取得进展。 持续的“封港”事件导致美国西部进出口业务中断,并引起美国西部地区商家的严重担忧。经济专家警告说,这场风波将对目前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造成进一步的打击,甚至可能引发亚太地区金融市场动荡,冲击全球经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蒂夫·科恩指出,西部港口对美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外贸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3。美国西部港口每年处理价值3000亿美元的进出口货物,“封港”事件每天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这对目前仍在努力摆脱衰退阴影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每年年底是美国商家一年中的黄金销售旺季。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一连串节日采购热潮即将来临,存货不足势必引发不良的经济连锁反应。有专家指出,虽然大部分美国生产商和商家都有应急计划,但如果中断供货一两个月,他们都会陷入困境;工厂将停工待料,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将节节攀升。事实上,位于加州的大众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的一家合资汽车制造厂已经因为原料供给出现问题于3日被迫关闭了生产线。 随着西部港口劳资纠纷的升级,许多商家、政客和经济专家开始呼吁联邦政府干预这场危机。但为筹划攻打伊拉克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布什政府却无法分身。布什总统只能派遣联邦调停与和解局负责人彼得·哈特根从中斡旋。 对此,加州一些贸易商会敦促布什总统直接干预,以期尽早化解这场危机。拥有1000名会员且影响巨大的消费电子协会在致布什总统的公开信中,要求他援引塔夫特—哈特利法案,以西部“封港”事件损害国家经济为由,下令开放西部所有港口,双方遵守一个80天的“冷却期”,以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业内人士估计,如果西部码头劳资双方无法在近期达成协议,布什政府很可能引用这一法案,平息“封港”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