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想到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最具权威的《英美法词典》是由14位耋耋老者不计功利地完成的。由于缺乏这一权威性的词典,我国在入关谈判中走过了许多弯路,正是这14位旧中国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在风蚀残年之际以九十岁的年龄完成了这一壮举。这是怎样的一批老人啊!1949年前他们是法学权威,而1949年后,他们却几乎都做着与法律无关的事,英语老师或劳改犯。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政法大学一研究生找到他们时,他们家徒四壁,近30年的被管制、被流放的生活几乎使每位老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深深伤害,可为了这部具国家权威性词典,为了接上英美法教育这根血脉,“不管什么原因,世人可能会忘了您,现在也确确实实忘了您”,依然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了工作,耗尽残力成就了一项青史留名的事业,并“千万不要署名,我年轻时就这样”。在此,活着的人应感悟:这些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是的,明明是精英分子,却由于生不逢时或游离于现在的规则之外,就有可能是不良因素,是被追查、审查、管制的对象,这里要说的是基金。
在国内证券市场作为好人的是证券投资基金,而不良分子就是私募基金,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基金法》并不对私募基金作出合法的定性。因此,私募基金的存在是非法的,坊间一直流传着私募基金如何如何爆仓,而大量的美誉都给了根正苗红的证券投资基金。实际上对公募私募基金不可一概而论,私募基金并非全部爆仓,有相当一部分仍生活得很好,而公募基金也并非全部是盈利高手,也有相当一部分净值缩水几乎爆仓,甚至新基金上市交易第一天开盘,即市场价低于审购价,即为最好佐证。
在此,可以这样大胆的假设,中国股市登峰2200点,实际上就是由私募基金发动的、推动的。有人要说其间券商出了相当大的力,但别忘了,券商的委托理财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私募基金,正是私募基金的壮大推动了1999年至2001年6月的大牛市,并使上市公司成倍地在市场中融资,客观上达到了繁荣市场的目的。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尤其是具有一定财力物力的投资者,选择投资基金最主要的是选择基金经理人,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多经历过多次大熊、大牛市道,市场经验较为丰富,其间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大券商处“科班出身”,也有的是市场中独立博杀的“罗宾汉”,无论怎么说都好象比目前端坐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位置的经理来得厚实些,反观这些证券投资经理人,正宗校园科班研究生出生,学历没得说,但一看从业经历、买卖股票仅三、四年时间,至少在经验上先输一着,按笔者对证券市场的理解,学历与经验相对来说,经验应稍胜一筹,证券市场讲的是市场感觉,没有感觉,学历再高也无用,所以这批私募基金的经理人有相当多的应是股市中市场感觉最好的一批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所有投资者中的精英分子,实力派投资者选择他们是不错的。
不过,由于私募基金仍是黑户口,短期看这种情况仍很难改变,想想编审《英美法词典》的14位法律界精英,不要让私募经理人被淹没了、被忽略了,这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应该已有体现,私募基金由于无法可依,为壮大实力不得不定出高回报的条件,而市场一旦走坏,承受损失的就是这批投资人,按性质看,也可看作是社会财富的损失,所以应尽快给私募基金一个说法,市场的发展需要这一块。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热点聚焦((1A0001))[[1A0001]]{{益邦投资}}",共找到
0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