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过去在政府职能上、在政府机构上考虑得更多,在改革进入到今天这样一个阶段,如何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考虑政府改革,下面请北京大学中国国际研究中心的赵晓博士发言。 赵晓:谈到对毛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及对他刚才讲话的评论,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阅读他的文章,实际上是个案例,就是对江苏省人口管理暂行条例,特别是里面婚姻证的男女混住,对这么一件比较具体的事儿,他做了案例分析,当然这个案例分析里有他的理论假设和前提。我个人对毛教授的文章以及他刚才的讲话,我从最高的层次和最低的层次都很统一,但是中间的层次跟他分歧很大。在他最低的层面我很同意,就是他对江苏省新的婚姻条例的分析我基本上都同意,但是中间层面,从最高理念提出了一些假设和界定,包括他的标题“从以管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我觉得更正确的解释是“以官为本走向以民为本”。好多时候只要有官员就有权利,这是一个自我延伸的机制,官和管是分不开的。而且以人为本不再单纯的,官员也是人,我们说要以公民权为本,实际上是以人权为本?为什么不能以官为本呢?因为官也可以变成民,官也可以变成民,也可以变成阶下囚。如果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国家主席的权利同样得不到保证。我们的毛教授引用以人为本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话,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是非常好的,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党的文件上没有提出以人为本的提法。这在思想上、政治上是非常大的创新。所有人都可以说好,但学者要指出不完善的地方。我个人的见解,美国不是以人为本的国家,而是以神为本的国家,以人为中心造成了极端主义为什么要叫以为本,不是以我为本、以你为本,这个问题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做多谈。 从立宪的角度思考政府,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我们迄今为止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而人民民主宪政的国家。我对他的观点有两点不同意,第一个是从审批治国走向依法治国,觉得这个概念基本上没有意义。第二,从管理治国走向道德治国,我们没有觉得是从道德的角度,只是从他的全力最大化的角度。诸如此类,有很多。我觉得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制学家需要在更深的层面思考问题,产权和人权的关系有什么差别?他的权利一定会涉及到人权,对人权的基本理解。比如说毛教授在这里谈到的,现在更紧迫地是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需要自由节制。如果我们把私权和公权分开,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之臣莫非王臣,这个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引申出自由节制,至少有可能是每个在服务于同胞也在服务于自己。我们前面所说到的,三中全会的文件中有以人权为本,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我想应该是从自由企业制度,有这个的前提才能现代企业制度,然后能谈到现代自由企业制度。这个里面牵扯到很多的创新,我希望有机会和毛教授谈。 主持人:谢谢赵晓博士谈率的评论。下面我们请陈淮教授。 陈淮:我们现在讨论改革问题,特别是我们这场的主题是关于政府职能、政府改革的问题,已经讨论了100多年,前不久有个电视剧,已经把这个改革思路基本上说了,这个电视演了一些就没演了,我们争论究竟是走向共和还是朝廷立宪。我们很多悲剧事件、人物,实际上不知道我们应该站在走向共和一边还是站在朝廷立宪一边。我也想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讨论政府改革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讨论什么样的最完美、最理想、最好的政府,这是从无政府主义者诞生到现在人类始终争论的问题,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坐在这儿需要讨论未来五年的周期内,中国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具体的要跨出哪一步效率、有意义的改革,这个事情我们关注点更多一点。 我想说两个大的方面,我不赞成三中全会对政府改革没有多大的突破这个说法。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讲了很多问题,一个是现代产权制度,一个是政府职能改革,其中非常明确的把国有和公有分开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什么是公有的呢?我们认为坚定不移发展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国有企业,现在不是了,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而且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还有没有国有呢?还有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国有资本。这是一个,我希望大家注意到变化。 第二,把财富、资产的最终归属与它的社会微观组合的所有制形式明确的分开了,企业是什么所有制和最终要素的归属是归谁,这两个并不是一致的,实际上这个改革,十六大报告当中延续而来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十六大报告说“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什么社会呢?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社会。请“家庭财产”是私人所有的,是财产,不是收入,普遍增加,不是个别人增加。十六届三中全会说我们要建立一个信用制度,这个信用制度要以道德为支撑,以资产为基础,以法律为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实际上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有产的社会,当我们这个社会要素的最终归属表现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人资本。集体资本还不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劳动者群体共同占有的,而是法人作为出资人形成的集体资本,组合成股份制企业就是公有制。这个改革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非常重要的政府职能转变,就是政府在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时候,它的职能不是去投资和形成更多、更大量的国有产权,政府将不再作为存量资产的主要占有者和增量产权的主要贡献者,我们觉得这个改革的内涵始终是非常丰富的。 政府职能的改革有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收税是大家委托你拿这个钱办公益事业,提供产品;第二政府应该调整社会公平杠杆,市场也是调整公开的力量,竞争就是在调整公平,干多干少都拿一样,那也是公平。但是,光有这一种公平还不行,还得有另外一种,以人为本五个协调、六个和谐这样的公平,就需要政府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制经济以外的超经济的对它进行调整,比如说税收和法定意义连在一块儿,不是说你愿意交不愿意交,你进行了经营活动,政府收了税就是把钱补给穷人,就得交税;第三,政府的职能应当在宏观经济运行调控中发挥作用,人们熟悉的过冷、过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第四,中国特有的一项政府应当贯彻的职能,就是政府必须义不容辞的、毫不含糊的坚决的承担改革成本,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我们从一种经济制度下转变到另一种经济制度的时候,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受益人在新的利益格局中可能会受到影响。你得给我一个补偿我才可以把这个资源让出来,让更有效率的人进来。这个改革成本包括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补偿社保基金,包括改革不完善,包括基础设施不足,包括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我们政府不能把这个改革成本转嫁给个人,比如说用一个很低的代价解除劳动合同,自己到市场找职业,我们也不能把这个改革成本转嫁给市场,比如说我们要求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我们也不能把这个转嫁给银行,比如说银行通过自己经营性的收益消除呆坏帐,我们也不能把这个成本转嫁给城乡。我们政府就应当全部的承担这个代价,我们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做关于东北老经济区的报告,我们明确提出一个思路,政府在东北最应当承担的就是改革成本。大家可能说,这么多钱政府拿什么来承担?拿什么还?政府还得起,有办法还,市场经济有两个最简单的办法,一个是拿资产还,我们有八万亿国有资产,一个是拿信用还,比如说我们发50年期的若干万亿的长期国债,跟老百姓借钱,借明债还暗债。我们没有任何的增加减少,但是社会矛盾利益理顺了,经济关系缓解了,我们就有机会把我们的市场经济干得更完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