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主承销饭碗的国内券商,现在的日子越发难过。不甘坐着等死的券商们纷纷搞起了业务创新,以前不屑一顾的项目,现在已经成为券商的业务重点 身处寒冬中的国内券商正在努力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润的增长点,虽然他们中的很多都不得不面对亏损的严酷现实。 华夏证券的创新业务部在成立了5个月后有了一些起色。“目前进展还算是比较顺利”,华夏证券创新业务部的王东梅告诉记者。当华夏证券将这个前身是“企业并购重组小组”的部门改组成隶属于投行总部以私募业务和财务顾问为主要业务的新部门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比如私募业务,刚开始时没有底,但后来经过接触,发现许多投资方的投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觉得以后的工作应该比较好做。”王东梅乐观地说。私募业务实际上就是定向募集资金,是与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公募上市相对应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并不是华夏证券一家将财务顾问等以前券商不太看重的业务独立出来。东北证券的北京总部也在最近成立了类似的部门,国信证券也正在考虑是不是将此独立出来。 “现在券商都放低了架子,也愿意做一些几万、十几万或几十万的咨询、顾问业务了,因为现在赚点钱也不容易,日子不如以前好过了”,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老总很理解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券商们。 放下架子抢市场 “以前我们都是捧着主承销的饭碗,而现在并不好做”,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才有一笔主承销业务的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部的工作人员很有感慨地说。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承销业务(含首发、增发、配股)总金额为631.26亿元,比上半年总量387.57亿元增长243.69亿元,增幅达62.88%。但业务总额仅为去年同期913.59亿元的69.10%。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统计显示,进入第三季度以来,除“第一方阵”(中金公司、南方证券和广发证券)维持着暂时的均势外,券商的业务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新锐券商异军突起,挤进了前10名。除“第一方阵”外,四到十位的依次是兴业、中信、国泰君安、招商、华泰、国信、银河。以往在前十名内游动的华夏、湘财、平安则被挤出了十强行列。 投行业务的蛋糕在缩小,但分食蛋糕的人却并未减少。另外,通道制的变化,也限制了券商同时推荐发行项目的数量,在促使券商更加注意项目公司质量的同时,客观上也限制了一些券商的推荐项目数量,影响了投行业务量。 “现在谁的业务都不好做,以前财务顾问、兼并重组我们很少做,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了我们的业务重点了。”一家证券公司投行部的总经理承认。“做财务顾问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西南证券的一位工作人员诉苦道。据记者了解,做财务顾问类的项目目前的收费在几十万到十几万之间不等,除去期间费用所剩无几。而一直以来靠主承销吃饭的券商一笔主承销的费用可以提取上市公司所筹金额的1.5%-3%。 但现在,券商被迫看紧了这项以前不屑一顾的业务,“总比坐着等死强”,一位投行部的项目经理说。他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率先进行业务创新对于券商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可以被券商称作创新的也不外乎这几个选择:充当财务顾问,资产重组涉及策划、融资、资产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资本运作服务;发展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购并业务;探索风险资本投资。 券商这样做,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一直以这些业务为生的投资公司。“以前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竞争,现在和券商竞争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一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说。他认为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华夏证券的王东梅也承认,由于企业间的收购重组涉及到很多的法律和条规,复杂程度高需要比较专业的人才进行运作,这将给投资银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的收购行为都要求独立财务顾问提供意见,这其中有些业务规定是必须由券商来做的。 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券商积极行动起来的动因。 前景难料 但这种“创新业务”是否能为券商带来预期的利润和生机依然是“雾里看花”。 王东梅的手下有不到10个人。他们目前主要任务是建立私募信息库,其中包括募资方和投资方两部分。“我们会对募资方进行一些附加业务,比如调查他们的企业构架,提出一些改制的建议和辅导,并将这些和我们的承销业务结合起来”。王东梅说。 掌握企业的来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王东梅承认,他们手上掌握的一些企业,主要还是当时做并购和重组的客户,“现在帮它们做一些后续的融资业务,比如增发、股转债等。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逐渐完善,然后将他们推荐给投行总部下面的其他业务部门。”王东梅透露,目前该部门进行私募的目标公司一般定位于成长前景较好、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由于公开上市的条件比较严格,审批的时间较长,这些企业虽然迫切地希望融资,但因为不够公开上市的条件,通过定向的私募方式往往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 王东梅认为,有承销资格的券商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上市计划但暂时不够条件的公司愿意选择券商进行私募,为以后的上市打好基础,此外,对于投资方来说,如果所投资的公司未来上市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为投资方实现增值和提供退出渠道。 “私募业务实质性的开始也才不过一两个月,因为现在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而且没有一个现成的盈利模式、计划和客户资源。”王东梅告诉记者。 对于这种模式的好处,王东梅认为这样在投行总部的领导下进行私募业务,可以克服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服从开拓业务这个总的目标。可以说是同时起到了一个协调内部关系的作用。 但银河证券的一位投行人士坦言他并不看好华夏证券的这种模式。“如果能够起到减少竞争、协调作用的话可以考虑”,但他对是否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表示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