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持续的下跌之后,深度套牢的投资者感到了深深的疑惑:市场的疲弱走势使得持有或敢于介入的投资者“来一个套一个”,亏钱成为“经典”而赚钱只能回忆,实在是难以面对现实。那么,股票真的不能做了吗?
首先我们得明白,牛熊交替就像自然界里的季节更迭一样,是一种很自然的节律现象,只不过没有四季那么分明和“标准”而已。因此,在牛市中大做特做,而在熊市中有选择地出击,都应该是将个人资产不断增值的有效方法。
牛市以持续买进、坚持持股为主,而熊市则以抓准机会,快速获利为主,也就是说,牛市中可以、也应该做中长线,熊市则应不躁不贪,以短线操作为主要赢利手段。这就要求投资者增强对大市的把握能力,一旦市场扭转的较长时间以来的下跌趋势,携量返身上攻时,“买了股票压箱底”的时机也就来临了,而且买得越早,风险越小,收益越高;相反,在下跌趋势形成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以持有现金为主的策略,不到大盘严重超跌时决不出手,而一旦市场在持续盘跌之后出现放量加速急跌,则完全可以抢进率先止跌反弹的个股做短线。但这样的机会恐怕两三个月也难得有一次,因此总体来说,熊市中应该主要以休息为主。
牛市以做业绩、大板块为主,而熊市则以做题材股为主。从近年来的行情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大牛市中,业绩或有号召力的大题材、大板块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如近年来风光一时的网络股、科技股,就推动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领涨板块在直接推动大盘的同时,还在对其他板块及市场人气的提携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将领涨板块题材和群体的大小作为判断行情大小的依据,即大板块推动大行情,小板块引领小行情。能够准确地研判行情的大小,对我们的操作是十分有利的。
牛市以重仓介入为主,而熊市则以轻仓为好。在大行情中,投资者忧虑的主要问题不在股票上,而在自己入市的资金量上,几乎每一位投资者都会认为自己的钱太少,自然也就很少有轻仓或空仓者了;但在熊市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最担心的则是持仓比例过大,一旦下跌将遭致较大损失。这无疑是正确的。即使是在熊市中参与把握比较大的反弹行情,持仓比例也最好不要超过50%,否则一旦出现意外(不可否认,股市中“意外”太多了),恐怕就真是“偷鸡不着反蚀把米”了。
市场是投资者的“土地”,这土地有丰产的时候,自然也有歉收的年份。但我们是不是因为市场状况差一些,就不再播种,不再收割了呢?我想,真正的耕耘者都不会这样做的。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最适合播种、最适合收获的季节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