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浆香自创新来
http://business.sohu.com/
|
|
迎着淡淡的酒香,笔者日前来到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五粮液集团公司采访。在封闭式的包装车间,只见在一条狭长的自动化白酒包装生产线上,从吹瓶到灌装、压盖、贴标、堆码、装箱,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车间主任李忠琴满脸自豪地说:“凭借这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包装线,我们车间一人一天可包装近5吨酒,工作效率比过去人工包装时提高了30多倍。”
包装车间的巨变,折射出五粮液集团公司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文化创新为依托,倾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把一个昔日的作坊式小厂壮大成中国酒业巨头的历程。
五粮液集团的技术创新使酿酒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青春焕发:开创了中国白酒勾兑史新纪元的五粮液计算机勾兑专家系统,使千百年来酿酒勾兑“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技艺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攻克了“没有百年老窖,酿不出五粮液”的技术难题,人工培养老窖的微生物技术使五粮液的产量成倍增长;拥有的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气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光谱仪,使五粮液的质量稳步上升……如今,200多项专利划到了公司名下。
为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五粮液集团制定了《科技进步奖励实施办法》,单是奖金一项,最高就可达200万元。对于在技术练兵和工艺创新活动中涌现的技术能手,也有相应的激励办法。就在我们采访时,513酿酒车间的20名生产标兵由公司出资,乘飞机开始了北美之旅。收入凭贡献,分配按有效劳动的分配激励机制创新,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调动起来,出现“兄弟竞争为能手,父子比赛争标兵,夫妻联手夺先进”的喜人局面。2000年,仅生产的一级酒就比上年增长了29%,为公司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质量得益于技术创新,也离不开管理创新作保障。早在20多年前,五粮液人就积极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门类齐全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和原材料标准,完善了计量管理三级网络。在将ISO9000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成功结合后,五粮液1994年又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法国BVQI国际质量认证。自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五粮液酒在国内外各种质量评比中,所向披靡,“五粮液”这一品牌成为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品牌价值在2001年高达156.67亿元,且有强劲攀升趋势。
漫步酒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个寓意深刻的雕塑。位于鹏程广场的五粮液瓶楼,呈五粮液酒瓶状,红色的“瓶盖”是容积达1600立方米的储水池,白色的“瓶身”则是总控着10个配电站的计算机控制配电中心———把水池悬于能源总部头上,寓意要确保质量万无一失;在公司办公大楼前方的广场上,鲨鱼跃出水面吞食小鱼的不锈钢雕塑,更是把商战中惨烈的生存竞争表达得酣畅淋漓,潜移默化地让职工受到“居安思危,直面竞争”的教育。五粮液集团正是通过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企业文化创新,让人感受到“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把企业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激发着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五粮液人品尝到了创新酿就的“琼浆玉液”的香醇。五粮液集团公司的利税总额从1990年的0.86亿元,飙升至2001年的29亿元,公司各项指标连续七年雄踞全国白酒行业榜首。
|
2002年10月8日02:50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