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将全面开放,大批世界投资银行界的巨头将涌入开展业务,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利益,那么实力相对弱小得多的国内券商能否走出去开展国际化业务呢?
广发国际有望成立
对于现在提出券商走出去是否现实的问题,广发证券国际部副总经理张孟友博士认为,中国已经加入WTO,即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现在提出“券商走出去”并非不合时宜,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资产组合及竞争压力使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国际化成为可能。
广发证券已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在香港设立广发国际公司,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是广发“走出去”的第一步。拓展海外业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练兵和熟悉市场,这是壮大国内业务的好方式。现在走出去,可能不挣钱,但可以脚踏实地地摸索,三五年后将进入收获期。
现在走出去最好的地方是香港,依托内地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慢慢做大。此外,海外资金投资港股业务是另一个优势。国际业务是长期性的,只有走出去才能把国内业务做大,我们面临的对手都是国际化的,没有国际化的业务将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何谈打败他们?
讲券商的国际化,包括业务机构全球化、业务内容国际化、投资市场全球化、金融工具国际化,前两项是基本,至于在证券公司的现有业务中哪一块将最先走出去,张博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国际化的是经纪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目前都可以做,资产管理(设立B股基金)则优势不明显,因为它与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尚需在市场中磨练。
加入WTO后,中央给广东的定位是率先走出去,那么本地的券商能做些什么?
国际化三步走
张认为,国内券商走出去不可能一步到位,应逐步推进。首先是延伸阶段,券商应以国内业务为基础,立足于国企改革,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为国企推出绝大部分竞争性领域作出努力,选择一些优秀企业推荐到海外融资;其次扩展到国际市场,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直接开展业务,同时扩大国际融资,推荐更多企业海外上市,在海外建立立足于中国概念的投资基金;最后是全面开放,在积累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证券业的跨国经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让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允许国际企业国内上市,同时,国内券商也逐步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与世界投资银行巨头既合作又竞争,形成国内外投资银行相互交织、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国际化局面。
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证券业发展空间的同时,要鼓励国内券商的兼并重组,提升规模,因为世界大型投行巨头无一不是并购的产物。并引进国际著名的证券辅助业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
走出去尚有障碍
国内券商走国际化道路尚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张博士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政策管制方面,由于政策不允许,有些券商采取不合法的方式在海外注册合资公司,或由其大股东在海外收购机构交由其托管经营,无形中增大了风险。而且现在不加紧练兵,将来可以走出去时根本就不知如何适应。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一个问题。券商之间的差别待遇应取消,上海、深圳的所得税率为15%,而其他地区为33%,是明显的不公平,限制了其他地区券商国际化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