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国一方面将继续保持成衣加工的优势,充当全球服装业理想的加工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将在加工贸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一般贸易和品牌贸易,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王庆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还将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成衣消费市场,中国服装企业要保持和扩大本国的市场占有,就必须面对国际品牌和跨国企业的竞争。在未来中国成衣市场上,跨国经营、本土经营和合作经营将在竞争中互补发展。跨国公司以其资金和品牌优势成为高级成衣市场的主宰;中国企业以其本土化优势成为区域市场和个性化品牌的主体,而合作经营企业则以其综合优势主导大众成衣市场。
王庆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面向国际社会。在贸易自由化的今天,服装企业不仅要有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意识,而且更应该重视消费的区域化表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虽然打破了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却无法消除不同地区的衣着消费差异。相反,区域化的需求满足将成为服装企业全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
据悉,中国拥有四点八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和四百余万从业人员,二00一年实现对外加工及成衣出口三百六十六亿美元,位居世界服装出口国首位;国内衣着消费约四百五十亿美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全年服装总产量约二百三十亿件,其中出口为一百二十九亿件。
面对全球化经营,王庆认为,中国服装企业既要考虑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还要考虑如何巩固和拓展本国衣着消费市场。就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而言,目前中国服装业无论是资本、品牌,还是设计、营销都缺乏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依然是劳动力资源,不仅数量充裕、成本低廉,而且技术娴熟。
王庆分析,目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经具备接纳跨国企业投资经营的市场环境和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基础。无论资源还是市场,中国都将成为服装业全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加工和成衣出口国,而且还拥有十三亿人口最具潜力的成衣消费市场。
王庆同时强调,讨论中国市场切莫一概而论。中国的成衣市场有消费层次的区别。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点七六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东西部差距大,总体上中国仍属于积累型的发展中国家。期间,中等收入阶层约有四点四五亿人,这一群体消费正由数量满足转向质量要求,是市场竞争的最受关注对象,也是大众品牌的锁定目标。
此外,王庆说,中国成衣市场还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市场中心。北京是中国秋冬季最重要的成衣市场,上海是中国春夏季最大的成衣市场,香港则是中国重要的成衣出口基地。而随着中国西部开发计划的实施,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和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将成为中国新兴的成衣市场。而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拓展中国市场,选择恰当的登陆点和经营基地是市场成功的开始。
尽管中国服装业的加工规模和加工技术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中国服装缺乏品牌和市场运作的经验,中国成衣的销售体系尚不健全,因此,王庆呼吁,无论是本土经营还是跨国经营,加强国际合作都是中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迫切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