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汤”的浮想
http://business.sohu.com/
|
[ 齐平 ] 来源:[ 经济日报 ]
|
在眼下已经莺飞草长的股市上,又吹来一股政策暖风:按持股市值配售新股的发行方式有望投入运行。
行情好的时候,忙于追涨杀跌的股民常常是健忘的,但应该还能认出这位前度刘郎。2000年初,就是几乎同样的一条消息,引发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毕竟,大盘暴涨75%的好光景不是年年都有,值得在记忆里珍藏。
重现江湖,少不得对当初的不辞而别做点解释,据说在30多只股票发行上小试牛刀后,由于“交易系统负载能力有限”之类的技术问题一度搁浅。但是被一个“技术”瓶颈卡了两年,这话放在每天涌动上百亿资金流的交易场所很有些费解。倒是市场人士的分析听来更有道理:实质是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分享一级市场利益的这种转变,较之用资金优势说话的抽签发行方式,使机构投资者无须承担任何风险就获暴利的几率减小了,或者在其获得暴利的手段上增添了一些“技术上”的不便。所以如果没有强制规定,一级市场的大机构以及相关利益人当然不愿意眼睁睁看着中小投资者来分口肉汤。
眼下,配销方式恢复,大盘再次高开稳走,看来市场还是视之为不小的利好。依照“利好出尽即是利空”的股市逻辑,实在无从解释这种热情。何况,消息本身的含金量是有限的。据统计,通过前次配售新股的实践,平均每个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账面富贵只增添了区区166元,比起每日面临的波动和风险,这口汤充其量只能算个“安慰奖”。而诸方寄予厚望的一级市场巨资向二级市场分流的可能,也并未得到确证。
看来,配售的重演多少有些像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吃肉、散户给口肉汤喝的姿态,一个希望大盘保持平稳的手势,而这已经让市场浮想联翩了。
真正的利好,恐怕还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贯穿着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惟一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在于管理层决策时,据守着面临任何市场变数都不偏离“三公原则”的定力,由此带来的市场信心才是无价的。
按市值配售新股政策的出台,如果是建立在对忽视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纠偏的基础上,对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这是个天大的福音,哪怕它不带来什么直接的进项;而倘若它只是“看得见的手”用来拨旺市场的一根烧火棍,那就值得我们担忧了。利好,还是利空,往往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
2002年3月22日11:11 |
内容相关文章 |
|
作者相关文章 |
|
|
|
市场直击 |
|
搜狐热门股 |
|
机构看盘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