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市公司第一百货(相关,行情)宣布将参与海通证券的增资扩股,拟出资1.5亿元认购海通证券1.5亿股增发股份,并已签订了《认股意向书》。这意味着海通证券增资扩股行动已经进入协议确认股东资格的阶段。而第一百货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公开披露参与海通增资的新股东。
新股东热心老股东冷清
对于斥巨资参股海通证券,第一百货显得信心十足。据该公司人士透露,第一百货参股海通证券主要是看中海通的业绩和稳健的风格。
海通证券去年逆市赢得10亿净利,显然是让第一百货动心的重要原因。而其一直推崇的“稳健甚至保守”的风格,也让第一百货感到放心。“证券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如果不能保证稳健经营,我们也决不会投资的。”据了解,第一百货以前并未投资过海通证券,此次也是该公司首次大规模投资证券业。
其实,第一百货并不是第一个公告参与海通增资扩股的上市公司。今年7月初,上海世茂股份(相关,行情)有限公司曾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参与海通证券增发。
但其增持的数量远小于第一百货,仅为552.4万元,连带过去认购的股份累计持有5847.15万股,增持比例仅为10.4%。
而据了解,持消极态度的老股东并不只此一家。海通证券的前10名老股东中,约有半数表示没有意向或尚未研究过增持海通证券。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新股东纷至沓来的认购意向,海通证券接到的认购意向60亿元,约为计划的两倍。据说有新股东一口气报出了10多亿的认购要求,其认购热情让人瞠目结舌。
据兴业证券的黄宪分析,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别,主要原因可能与老股东自身的状况有关。有的公司自身有大量投资项目在身,现金窘迫。而有的公司则专注于自身主业发展,不宜对外大量投资。特别是部分老股东前期已经投资数亿,继续追加投资,可能会超过董事会的审批权限。
同时,近一段市场低迷,也大大挫伤了老股东的投资热情。而新股东没有这方面的体会,投资起来自然比较爽快。
此外,现在这种私募发行的方式对老股东也不太有利。据资深人士分析。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往往采取平价出售股权的方法。对老股东而言,资产增值有限,利益照顾也不多。自然引起部分老股东的不满,而不愿继续认购。
20亿认购资本出局
早先有消息称,海通证券此次增资扩股,各方认购意向达到60亿元。而据最新消息,海通证券内部已经确定未来新公司的注册资本将在80亿元上下,除去已有的40亿注册资本,新老股东将争夺合计为40亿的增发新股。20亿认购意向已经铁定落空。
据了解,一旦增资扩股出现认购超出计划的情况,不同券商往往会有不同的安排。较为普遍的安排是按比例配售。这样各个股东都能得到满足,而证券公司则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股东数量和未来的业务资源。同时股东的分散也使公司管理层能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但据悉,此次海通证券为了鼓励认购,采取了“先到先得”的原则,这样,就必然会有部分公司的认购意向完全落空。而新股东的选择,除了“时间优先”的原则外,公司管理层的意愿、老股东的想法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已经签订认购意向的公司也不敢懈怠,“没有最后资金划付,办理有关权证,就不能认定成为股东。”第一百货的人士表示了他们的担心。
海通证券的增资认购出现买方市场已经出乎人的意料,而资本竞争如此激烈,则更令人意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