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股续发行 市场扩容压力又现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今天在这里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监管当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是监管当局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周小川透露,中国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出股票期货和期指这些投资产品的可能性,以增加防范风险的可能。”“沪深股市将继续允许大型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以提高市场稳定性。”
简评:证券市场目前的低迷状况是有目共睹的,市场人气涣散,信心严重不足。尽管股指期货等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人仍然不免担心,尤其是当前市场重要问题正是投资人对市场未来前景持不乐观看法。因此,即便是可行性研究,恐怕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
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和讯财经11月20日消息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昨日指出,期望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能翻一番,达到两万亿美元。他并指出,按一年多来国际经济的新动态和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会实施一段时间”。财赤问题困扰香港特区政府,中国亦连续四年录得财赤,但项财长认为这些问题将逐步获得解决。“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财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去年财赤和债务馀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7%和16.3%,都处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据香港媒体消息,他表示,从内地目前的总体经济实力看,这赤字水平和债券水平也是能够承受的。既使如此,“中央仍会未雨绸缪,密切关注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的措施”。他透露,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些隐性债务,如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坏帐和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缺口等,中国政府也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消化。项怀诚回顾过去20多年经济发展时透露,中国GDP由1980年的约3000亿美元,增加至去年11600亿美元,年均增长9.6%,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谈及吸收外资方面,他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1万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额达8136亿多美元,实际到位外资金额4347亿多美元。项怀诚表示,至10月底止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655亿美元,预料今年将较去年增加600至700亿美元。截至去年底止,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122亿美元。中国10月份的贸易盈馀跃升至47.5亿美元,较9月份的21亿美元增加逾一倍。项怀诚说,“中国的发展只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况且,中国有句俗语,‘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他希望大家都能从准确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这位部长坦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使中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有所扩大。但因此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中国的财政潜藏着巨大危机是非常片面的。
简评:有数据表明,截止10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65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较去年增加600至700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幅度为近年所少见。巨额外汇储备无疑是国力增强的重要象征,当然这里边也存在一个如何利用的问题。提高外汇储备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此外,由于高额外汇储备的存在,使得多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最近国家已经将石油战略储备纳入计划,该计划耗资1000亿美元。而人民币未来自由兑换也需要大量外汇储备作为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将会获得强大的储备支持。
钢铁产品保护相关上市公司受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1月19日发布2002年第48号公告,公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公告称,自2002年11月20日起,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带)、彩涂板、无取向硅电钢、冷轧不锈薄板(带)等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最终保障措施采取“关税配额、先来先办”的方式。在规定数量内进口产品仍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规定数量外进口产品在执行现行适用关税税率的基础上加征关税。最终保障措施在实施期间将逐步放宽。最终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为3年(包括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自2002年5月24日至2005年5月23日。不适用最终保障措施的临时保障措施涉案产品在临时保障措施实施期间加征的关税将予以退还,有关办法另行公布。对进口份额不超过该类产品进口总量3%的原产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不适用最终保障措施,但进口商需提供来自不适用最终保障措施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原产地证明。
简评:中国启动贸易保护程序,公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国内钢铁行业经营状况在需求的拉动下持续改善,与此同时进口钢材也出现大幅增长,保护措施出台后,国内钢铁行业经营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结合三季度报表不难发现,钢铁类上市公司年度业绩增长已成定局,投资价值显露无疑。
股票市场市盈率水平创四年来新低
证券时报:纵观中国股市演变,行情常常从年初开始发展,高点一般出现在年度中期(6月左右),年底和次年初是相对低点,周期性表现较为明显。在"6.24"行情的高点几乎可以肯定为今年顶部的情况下,从市盈率的角度分析,阶段性底部已经基本来临。市盈率标准虽有种种缺陷,但在评判股价高低时,可以部分消除股指失真的情况。毕竟,从基本面看,排除做假的情形,股价高低主要是与对应公司的盈利和发展比较而得,而非仅是涨了多少的问题。而且,以市盈率为标准进行讨论直接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让人对股价的高低有更清醒的看法。下面以1998年以来上海股市的市盈率来分析行情的周期性。从历史上的市盈率来看。1998年以来,上海股市最高市盈率为61倍(上证综指2200点左右),最低为33倍左右(上证综指1100点附近)。目前1500点的市盈率约为39倍,加之现在为11月,而12月成为低点的可能性更大。仅以此推论,大盘还有可能下跌,但幅度已很有限。从近期的公司业绩来看。根据三季度季报,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增长已成定局,一般认为至少可达10%-20%。那么到明年初的时候,回头看以今年业绩计算的市盈率,则已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区域,可以说底部已经到来。如果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连续多年下滑,现在出现回升趋势,那么形势就更为乐观。事实上,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大幅下降,但现金流量状况却大为改善,本身就是业绩即将改善的前兆。从目前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看。与前几年相比,市场运行环境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实施新股配售的影响,这一措施能有效降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根据今年配售实施以来的情况推算,投资者一年能从配售中获取4%-5%的收益。从短期来看,新股发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尽管不能抵偿二级市场下跌的损失,但从长期而言,如果新股以一种向二级市场让利的定价方式发行,投资者就能获得额外的补偿。因此,从目前的市盈率水平及其周期性变动分析目前股市,可以认为,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已经来临,享受配售收益并耐心等待来年行情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股市年末行情低迷和年中行情向好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原因:1、年底资金回笼压力较大,股市资金面紧张。这是年底银行结算的惯例造成的。2、年报及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消极影响。近年上市公司业绩一般很难让投资者满意,加之由于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难以依靠以前年度甚至当年中报来预测年报,投资者容易碰上年报"地雷",这也抑制了年末年初的行情;而年报公布完后不确定性减少,资金又有了运作的时间和空间。可喜的是,由于今年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年底资金回笼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季度报告及业绩预测制度的全面实施,又使年报的可测性提高。
简评: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市盈率的角度分析,阶段性底部已经基本来临。目前1500点的市盈率约为39倍,考虑到今年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增长在10%--20%,目前市盈率水平应在98年以来的低位。当然据此判断股指已处阶段性底部显然并不充分,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仍然相当复杂,较为重要的是投资人对未来仍现信心不足,这是当前市场持续低迷的重要因素,因此轻言底部缺乏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