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1997-2001年经济不稳定发展局势之后,发展中的亚洲将在2002-2003年回到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日前出版的《2002年亚洲发展展望》称,亚太地区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预计在2002年将达到4.8%,在2003年将达到5.8%,比2001年的3.7%有所上升。 《亚洲发展展望》是亚行出版的一份分析、预测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这份报告称,由于美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衰退,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良好的前景。许多亚行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国内需求经过宏观经济刺激后,均有所扩大,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亚洲证券市场的风险正在减弱,在2002年初股票市场走强之后,投资者又重新对这一地区产生了兴趣。 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包括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纺织和服装业,以及日用品行业。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在1999到2000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走高,又在2001年使其经济走低。从2002年到2003年期间,预计芯片的需求和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将会缓慢恢复。2001年,由于进口国需求减少,世界纺织和服装业出口增长幅度不大。2002年到2003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则很有可能逐步恢复。消费品的出口对一些国家至关重要,如印尼、湄公河国家和中亚国家。由于世界需求疲软,消费品价格在2001年,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大幅下跌,但目前价格正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加速进行而开始反弹。 《亚洲发展展望》同时指出,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亚洲产品出口需求的恢复过慢是一个危险因素,它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水平。如果全球经济恢复由于投资长期低迷而受阻碍,危险就可能会发生。除此以外,包括通货膨胀、中东紧张局势的加剧、油价上扬等,都有可能对亚洲经济的复苏产生负面影响。报告提醒亚洲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出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保持经济增速的重要前提。 《亚洲发展展望》指出,在不同的地区,亚洲各国经济运行情况也明显不同。 东亚:预计东亚经济发展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从2001年的3.9%上升到2002年的5.2%,到2003年将达到6.2%,出口也将在2002年适度增长,并在2003年反弹到9%的水平。 东南亚:在2001年,菲律宾和印尼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的降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收缩了2%;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而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则在2001年保持了5%以上的持续增长。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在2002年将达到3.4%,在2003年将达到4.3%。 南亚:南亚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会进一步增加,与2001年的4.9%相比,预计在2002年将达到5.4%,2003年将达到6.4%。 中亚:中亚各共和国的经济预期在2002-2003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继2001年10.7%的快速增长水平之后,将分别达到5.7%和6.4%。 太平洋国家: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在2002年将达到1.9%,在2003年达到2.6%,高于2001年的0.8%。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前景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而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包括:债务问题突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持续潜在的国内动荡局面和公共部门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