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合资基金公司获准筹建,使投资者更加关注基金管理费率的变革。实际上,基金管理费率已经悄悄地打破“大锅饭”,本月正在发行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按1%计提,而此前基金收取的标准均为1.5%。业界人士称,合资基金公司的问世,将加大基金产品的创新力度,管理费率的走向有望多元化。 据了解,目前基金的管理费一般以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5%年费率计提。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之前问世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均按1.5%标准计提。这种被业界默认为固定费率的计提方式,已经有损到基金持有人利益。一方面,国内基金理财素质欠佳,可管理费率计提标准却属国际领先。与国外基金通常的1%至1.2%年费率相比,国内基金的管理费高出了25%至50%。这种差异性对国内基金或许还没有感觉到,但在合资基金公司看来,等于在不付出额外努力的情况下,可以享有较国际惯例高出的超额收益。 另一方面,统一标准计提管理费是吃“大锅饭”,让基金管理人捧上了“铁饭碗”。现行的做法是,基金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1.5%年费率计提,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这样一来就难免出现奇怪现象:某亏损的但净值高的基金所提取的管理费,超过盈利的但净值低的基金。今年上半年,同样是20亿份额的基金兴华和基金汉盛,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57%和-1.2%。以“按劳分配”的原则,基金兴华提取的管理费,理应多于基金汉盛。令人看不懂的结果是,基金兴华提取的管理费为1384万元,而业绩较差的基金汉盛倒提取了1420万元。换句话说,投资者持有基金汉盛尝到了亏损的滋味,反倒要向基金管理人多支付管理费。 进一步看造成基金兴华和基金汉盛管理费计提扭曲的原因。基金汉盛2001年年底10派0.03元,累计分红9.7亿元;基金兴华2001年年底10派0.91元,累计分红18.1亿元。基金兴华是由于多分红,导致其2002年初的净值低于基金汉盛,计提基金管理费的基础比基金汉盛低。如此管理费计提与实际业绩背离,显然塑造了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可能导致基金管理人不思进取。 基金管理费计提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如果管理费的计提不能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就无法对基金管理人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而且,“旱涝保收”的管理费,已成为基金管理公司运作最大的“肥肉”。年初,曾出现上市公司对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表现出强烈的愿望。有专家便指出,上市公司垂涎的是1.5%的基金管理费。而投资者难免产生怀疑,基金跌破了面值及出现年度净值负增长,基金管理费依然雷打不动地照收,岂不是如同当年国有企业吃“大锅饭”一样,盈亏与己无关难免影响到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基金兴华和基金汉盛管理费计提扭曲的现象,若不能得到改变,无形中诱导了基金分红的相对保守。 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率先降低管理费计提的标准,迈出了投资者十分愿意看到的一步。其实,这也是基金间同业竞争加剧的必然趋势。此前,开放式基金已经对申购和赎回费率竞相调低,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索性实施赎回费率为零。在基金管理人看来,降低投资者的买卖成本,及争取更好的收益回报,对基金赢得投资者信任不可或缺。出于竞争的考虑,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率先调低管理费率,随后新推出的基金势必也有降“费”冲动。合资基金公司引入国外基金业的成熟理念,非常有希望把管理费率低于1.5%。业界人士认为,不同种类的基金管理成本大不一样,目前基金管理费的下调应该有较大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对管理费率的调低,只是基金业不彻底的变革尝试。打破管理费计提统一费率的“大锅饭”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应尝试管理费计提与绩效挂钩,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有的投资者认为,与绩效不挂钩的计提,是更损害持有人利益的“大锅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