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 PO———中国联通50亿股新股发行已经结束,尘埃落定,联通公司筹集到了115亿元资金,有了进一步投资C DMA的资金;而市场在经受了这一冲击以后,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此时,解读联通发行中的三个数据,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联通发行的第一个数据是其市值配售部分的中签率为2.75%,也就是说大约有近10000亿元的股票市值参与了配售,这是实行新股市值配售以来的新高。客观说来,过去新股市值配售之所以参与配售的市值比较少,原因并不在于投资者对它不感兴趣,而是由于配售量设置上限的缘故,很多账户上的股票市值被浪费了。中国联通发行量大,市值可以充分利用,因此参与配售的市值自然多了。考虑到现在深沪股市的总流通市值也不过13600多亿元,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投资者都积极参与了中国联通的市值配售。显然,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看来,即便股市再低迷,发行量再大,申购新股仍然是没有什么风险的。换言之,有近万亿元的股票市值参与联通的配售这一点说明,深沪股市新股不败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证券市场尽管二次融资遇到了困难,但是发行新股,特别是按照20倍左右的市盈率发行新股,应该说还不会有什么困难。而这,是否会导致今后扩容进一步加速呢?
值得讨论的数据之二是一般机构投资者动用了2000多亿元现金申购联通新股,中签率是1.97%。从动用的资金数量来看,远远大于去年申购中国石化时的水平,比今年申购招商银行也明显要多。曾经有分析认为,在实行了新股市值配售以后,各类专事申购新股的资金已经物归原主,恐怕再也难以集中起来了。不过,这次联通尽管发行时间很短,但是资金的流入量还是非常大,这表明现在市场上的游资并不少,而且其动员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能够迅速地集合起来。这似乎也说明,在股市不振,金融产品无热点的背景下,大量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可能获得的低风险收益,仍然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如果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投资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市场就不会缺乏资金。显然,这个认识对于怎样搞好股市,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最后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数据是联通本来计划向战略投资者配售不超过12.5亿股的新股,但是实际上只配售出5.18亿股,占计划上限的41%。这或许可以认为,战略投资者对联通似乎不那么认同。分析下来,这次联通战略投资者持有部分,一半须锁定12个月,另一半须锁定18个月,这是比较长的。从最早的三九医药到后来的宝钢股份,再到中国石化,它们的走势显示,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锁定时间越长,其收益就越少,甚至还可能发生亏损。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联通股票比较长的锁定期,使得战略投资者变得比较谨慎。这是否也表明,即便是对于那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来说,也对股市的中长期走势不太乐观,其长期持股的信心不足。
投资者对新股仍然有兴趣,而资金也并不缺乏,但是普遍不愿意长期投资,国内股市的这些特点在联通发行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