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响了半年多之后,总算有人下楼了:首批拿到QFII牌照的瑞士银行昨天落子中兴通讯(相关,行情)等四家A股上市公司,下出了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合法参与内地股市的第一单。
QFII首次买入A股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情,跟内地任何一家证券投资机构的交易行为相比,也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瑞士银行的正式入市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QFII代表的是国际资本,是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运用理念。QFII的一进一出,从小处讲,表达的是它们对内地上市公司的评价;从大处讲,则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看法。可以说,QFII已经给内地市场装上了一个连通国际市场的微型共振器。
投资者对于QFII入市抱有许多期望。急功近利的人可能希望QFII能够充当“解放军”,推高股市,解放套牢一族。眼光放长远一点的人,则可能希望通过引入新的竞争因子,通过“土炮”对“洋枪”的同台竞技,内地市场的诸多弊端能够慢慢得到矫正。这些愿望无疑是良好的。
但是,瑞士银行昨天迈出的一小步,能否带动内地证券市场向前跨出一大步?是QFII推动中国股市朝国际惯例靠拢,还是中国特色同化QFII?抑或是两者混杂,孕育出某样新东西?这些仍然是悬念,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