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两市创出1311点的新低之后,大盘就展开了一波较有力度的反弹行情。但近期受1550点重要阻力位的压制,大盘始终保持一种震荡整理格局。那么,在"两会"即将召开前夕,大盘能否选择一种突破方向呢?结合去年行情表现,我们认为,今年"两会"前行情有可能会克隆去年的同期行情,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去年的"两会"前行情。实际上,去年的"两会"前行情与今年的走势极其类似。在去年1月29日创下1339点的底点后,两市大盘就出现了一波较大的反弹。到3月5日"两会"召开前夕,沪市大盘创出了1527点的新高位置。而此后,随着"两会"的胜利开幕,大盘再次形成逼空行情,并在"两会"结束后的3月21日创出了1693点的新高。此后,深沪两市大盘才开始出现调整,一直持续到去年的6.24行情启动。我们再截取去年2月25日到3月5日这一时间段看(也就是从去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交易日到"两会"前的这一段行情),在这一期间,沪指运行的区间在1494点--1540点之间,波动的幅度只有不到50个点,总体的运行格局仍是以震荡整理为主。正是这种震荡格局的出现才为其后的"两会"行情展开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那么,今年的"两会"前行情能否克隆这种走势呢,我们认为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首先,目前的政策面还保持一种中性偏暖的成分。在前期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尚福林主席重点强调了稳定和发展及规范和发展的关系,同时,还强调了出台改革措施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这就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政策面不太可能出台较为偏空的消息。同时,由于"两会"即将召开,政府面临换届,在这一期间,出台利空消息的可能性也基本上就没有。这种基调就基本上封死了大盘再次大幅向下调整的空间。1450点的箱底位置将会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而从近期的消息面看,可谓是利空利多参半。从利多的角度看,既有保险资金入市的呼吁,又有QFII的即将正式入市,这对多方有明显的支持。而从利空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华夏银行上市日期的临近,再加上目前等待上市的公司数量还是较多,新股发行压力越来越大。此外,伊拉克战争的阴云也会影响到我国的股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管理层在推出某种消息时,不太可能会采取单一的方式,最大可能是利用一种利好和利空消息搭配的方式,使得目前的市场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这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多空双方谁也不敢冒然选择一种突破方向,大盘的震荡格局也会保持一种延续的状态。
其次,从目前市场主力的心态看,它们也不会轻易选择一种突破方向。今年节后多空双方主要围绕着1500点的整数关口进行反复争夺。从筹码的分布上看,目前还有大量的套牢筹码都是在1550点以上,这种解套的压力就会比较大。但是,随着行情的上涨,市场总体的持股成本又在不段上升,筹码的分布有上移的趋势。在这种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市场筹码分布特点下,市场主力的心态就比较微妙。向上选择突破会招至解套盘和获利盘的打压,而向下突破则又会受到主力成本区的支撑。这样,市场主力就会面临着一种两难的选择,他们也不会轻易选择一种突破方向。虽然近两日盘中个别券商重仓股有出货迹象,但由于这类股票已经成为主力控盘庄股,市场的跟风盘明显减少,而这些券商能否成功出逃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极个别券商的举动并不能代表市场的主流行为。可以说,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主力的最大可能选择就是静观其变。
第三,两市目前的调整还需要时间。在1500点附近的运行已经有十几个交易日,这种调整时间显然是不充分的。我们从历史上也发现,在经过一波大的上涨行情之后,在基本面保持中性的背景下,大盘将会选择一个较长时间的震荡格局。同样,大盘在年初上涨之后,在1500点的位置整理时间并不充分,有许多想出局的机构还不能成功实现出货,而一些想进场的机构也处于一种观望中。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这种调整时间还会继续。我们也特别发现,在一些大的事件(如"两会"等)发生之前,股市一般不会出现级别较大的调整,相反,而是当这类事件发生时,股市才会选择一个方向性的突破。去年也是如此。在"两会"召开之际,两市大盘再次发力上攻,给投资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目前的"两会"前行情中,市场将不太可能轻易选择一种突破方向。
总之,我们认为,目前两市大盘还将维持这种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震荡格局,只有在政策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两市才会最终选择一种突破方向。
|